这几部电影不烧钱,只烧脑!

今天就为大家盘点下那些最有创意的低成本烧脑片。

1死亡密码

成本:6万美元

《死亡密码》英文原名为π,圆周率那个π。犹太天才数学家马克西·米利安·科恩沉醉于数字的世界,他认为一切自然界的事物都可以用数字解释。

既然爱因斯坦能用公式来阐述宇宙的起源,那么,是否存在能预测股市走势的模型?是否能从有限个字母排列组合中找出绝对真理?

《死亡密码》就建立在这个假说之上,充斥着斐波那契数列、《律法书》、希伯来字母代码之类晦涩字眼儿(最好先弄懂它们再说),同时又不失悬念与惊悚感。

阿罗诺夫斯基这部处女作只花了6万美元,堪称90年代美国独立电影最大的奇迹之一。

同一年,大西洋彼岸的诺兰也拍出了这样一部惊人的处女作——《追随》,其成本大约是3500英镑。

2移魂都市

成本:500万美元

身份不可靠,感官不可靠,记忆不可靠,现实或幻觉?存在或虚构?这个命题因为《黑客帝国》而被满大街地讨论,却没多少人注意到,早在一年之前《移魂都市》就把该说的都说过了。

《移魂都市》的导演亚历克斯·普罗亚斯太醉心于复制40年代的黑色电影格调,和其前作《乌鸦》一样,美学风格压倒了一切,注定只能为小众影迷接受。

3看不见的客人

成本:400万欧元

《看不见的客人》是一部较为典型的“网上火了后引进中国”的电影,但它依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票房成绩——1.72亿人民币,可见国内电影市场还是有一定的多样性的。

故事的开端很简单,艾德里安和情妇幽会过后,俩人驱车离开别墅,却在路上发生了车祸,为了掩盖事件的真相,他们决定毁尸灭迹。

随后的剧情疯狂甚至是刻意地反转让观众如坐过山车,相当刺激,但人物塑造有些无力,一切都为了剧情,这也是部很多烧脑电影的通病——角色的种种行为缺乏足够的铺垫,人物形象也难以发展和成长。

4死亡幻觉

成本:450万美元

《死亡幻觉》带给人的第一感觉是邪,这主要都归功于那副注定名留影史的兔子面具。

从类型片的角度来看,《死亡幻觉》可能晦涩随意了一点,一个高中生在宿命和人生面前的困惑、恐惧和迷茫,观众甚至很难确定是精神分裂还是平行宇宙。

它将重点放在了男孩的生活,情感是主角最后选择牺牲自我的关键动因,而不是科幻的桥段, 80年代的背景设置和校园家庭生活也为影片增添了一种诗意特质。

真正烧脑的是片中离线宇宙和原发宇宙的关系(单是理解这两个词就足够头疼了),导演剪辑版中的那本《时空旅行奥义书》是构建片中科幻世界观的蓝本,也让解读这部电影变得更简单。

5初始者

成本:7000美元

四名工程师发明了一台试误机,结果居然成了时间机器。

这同时也造成本片形式上最大的弊病:大量不得不加的画外音导致影像叙事相当薄弱。

最意外最好笑的是:编导最终也快被自己绕晕了,结果拍摄出的效果竟意外契合其主题——人性和命运都是无法预见的。

6时空罪恶

成本:260万美元

“穿越”早就被科幻片用滥了,但《时空罪恶》却执着地钻起牛角尖来。

为了不剧透,只能如此介绍:本片如同一个复杂的逻辑迷宫,在波澜不惊的开场后突然拧紧发条,惊人之笔接二连三,形成无可抗拒的故事推动力,驱使观众高度参与进来,不断观察、思考和回忆自己看过的每一个细微之处,最终与叙事人合谋拼凑出完整情节。

这是一个完美的死循环结构,2009年的《恐怖游轮》与本片有同工之妙。

7另一个地球

成本:10万美元

17岁少女因开车将教授怀孕的老婆撞死而入狱,出狱后冒充清洁女工接近教授,而太阳系中存在的另一个地球,是这两个人都向往的地方。

科幻成为了救赎和宽恕的途径,这种超现实感,减轻了故事本身现实主义的沉痛。

8心迷宫

成本:170万人民币

2010年后,只有华语四部电影入选了“豆瓣电影 Top 250”,它们分别是《让子弹飞》、《岁月神偷》、《二十二》和《心迷宫》。

虽然《心迷宫》只有170万的投资,但对于制片人任江洲和他的剧组来说,已经是个天文数字,每一分钱里都含着泪水和心酸,导演忻钰坤表示“筹钱好比西天取经”。

由于成本受限,该片在制作上难免有些粗糙,但得益于精巧的剧本,《心迷宫》成功讲述了一个精彩又黑暗的多线性故事,足以让众多走进影院的人惊叹。

该片最终票房为1067万人民币。

9月球

成本:500万美元

独守月球三年进行氦-3能源开采工作的合同工山姆·贝尔, 就在离返回地球与家人团聚还剩两周时工作出现意外,由此揭开了一个关乎自我身份和月能工业内幕的惊人秘密。

1个演员,8个特效模型、33天的摄影棚拍摄、450个特效镜头,全都糅进有限的500万美元的预算中,却不妨碍《月球》成为一部伟大的科幻电影。它关乎科技理性,也关乎人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