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叶孤城与西门吹雪的决战,看二人的武学境界,到底谁高

古龙塑造了许多经典人物,而西门吹雪无疑是令人印象极为深刻的一个。

西门吹雪是剑神,所以他是孤傲的,也是极为寂寞的,他一生中最大的对手是‘白云城主’叶孤城。作为剑术高手,叶孤城无疑也是孤傲的。当他们二人决战时,可以想见会令多少人为之注目。

关于那次决战,或许有人觉得不够公平。因为叶孤城是在明知必死的情况下,有意要死在西门吹雪的剑下,对于他这样高手来说,这是最荣誉的死法。基于此点,所以有人说如果叶孤城的处境不是在绝地,死的人很可能是西门吹雪。

但是这个世上没有如果,小说也是我们世界的一部分,有了假设就没有故事的发展。真正的比武,不仅仅是武技的较量,更是各人身心修养的较量。古龙笔下的绝顶高手,无一不具有极强的心理素质和光明磊落的胸襟,而胜出之人,更有他人所不能及的正义之感。

叶孤城有绝地之哀,而西门吹雪亦有亲情羁绊,二人似乎都未能达到最佳之境。也正由于如此,才能显示出高手的功力。因为绝对公平的环境是不存在的,只有相对的公平,有利于自己的条件,是要人去创造的,化不利为有利,才是真正的高手。

西门吹雪说:“唯有诚心正意,才能达到剑术的巅峰,不诚的人,不足以论剑。”而叶孤城说:“学剑的人只在诚于剑,并不必诚于人。”二人之所“诚”,正是他们最大的区别,也是二人武学境界的显现。

西门吹雪能诚于人,说明他心中存有正义,他能与陆小凤成为朋友,也能只身远赴千里之外,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复仇。无情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有情之心。叶孤城只诚于剑,剑是没有感情的,所以他是无情之人,他没有朋友,也不可能有朋友,有的只是敌手。

圣人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这是诚于己,也是诚于人,亦能诚于物,做到这一点,才能神而明之,优入圣域。当决战之时,不论是西门吹雪或是叶孤城,他们都没能到此境界。

那一招‘天外飞仙’,无论多么精妙,终究是有形之剑,这是诚于剑的证果。叶孤城证得此果,以为是无上妙境,其实并不如此。这一点,从决战之后的西门吹雪便可看出来,他在剑道上的领悟终于可以突破有形,而进入无形之境。

西门吹雪说:“没人能破‘天外飞仙’,我也不能,叶孤城只是败给了自己,因为他心中有垢。”这不是胜者的谦虚之词,而是悟道之后的解语。他说不能,是紫禁决战时不能,并非悟道之后。

一个人心中有垢,自然不诚。《中庸》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又说:“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由此看来,能诚者不但能成己,而且能成万物。如果不诚,非但不能成己,也不能成物,剑也是万物之一。叶孤城不了解这一点,认为只诚于剑便可,其实是错了,他不知道真正能诚一物,则万物皆成。反之,不能诚于人,亦不能诚于物。

叶孤城不能诚于人,因为他心中有欲,有欲之人,无法做到真正的“诚”,他只诚于剑,是将剑与人分裂开来,对立起来。他不明白只有消灭物我之分,才能到达‘剑我两忘’的境界。

决战之前,西门吹雪似乎隐有所悟,却不彻底,所以他说能诚于人。而战胜叶孤城之后,他才大彻大悟,明白能诚于人,自然能诚于剑,剑是人,人亦是剑,以至天地万物均可为剑。

叶孤城成就了西门吹雪,也可以说他本是西门吹雪的另一面,将二人的认识合而为一,才能成为真正的剑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