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说幻灯片的效率提升1400%,我信!那是未来

5月15日,锤子科技六周年生日,北京鸟巢的发布会如约而至。

这也许是目前全世界参与人数最多的科技发布会,打破了世界吉尼斯纪录。

不过,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老罗顶着巨大压力,为我们带来了一款号称「重新定义下一个十年」的个人电脑,英文名字为:Smartisan TNT Station,中文名字为:坚果 TNT 工作站。

作为一个好奇心很强的水瓶座,我看完了发布会。

不过相对于个人电脑,我更好奇的是,它所带来的全新 Office 三大件。

这个研发了 2 年的坚果 Office,到底有啥厉害之处?

通过智能触控 + 语音指令来实现全新的交互操作体验。可智能预测你的需求,不自作聪明,只等你召唤

但,真的如此吗?

01 语音触控制作 PPT,真的好用么?

无论是老罗的现场真机演示,还是线上宣传片视频,我们可以看到它是通过每次按压屏幕中的文本框,然后语音说出一个操作指令,松手,软件自动识别并完成操作。

看起来很炫酷,对不对?

但仔细一想,你会发现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比如,每次语音触控只能实现一个操作指令(目前看是这样),而制作高颜值的 PPT 是至少需要上千个操作才能完成的。总不能不停的按压屏幕,语音输入吧?那样太累了。

当然,也可以实现一次语音输入多个指令。但语音识别的精确度是一个问题。

精确度包含两个方面:

❶ 能否正确区分不同指令

❷ 能否正确识别每个指令

比如,语音指令为“将字体改为造字工房力黑,36 号,加阴影,蓝色”,包含了 4 个指令。

由于每个人的说话习惯不一样,在正确区分指令个数上会产生困难,增加误识率。

其次,指令“蓝色”可是包含很多种蓝色的啊,到底是天空蓝还是星空蓝?软件如何精确识别?

更吊诡的来了,PPT 操作指令有多少人记全了?哪怕是资深 PPT 设计师,恐怕也记不住 100 种字体名称,说不出所有蓝色的分类。

说出“蓝色阴影,透明度 69%,距离 6,模糊 45”的指令,设计师得有多自信啊!毕竟,真实效果是需要不断调整,才能知道好不好。

还有如果碰上一些说话不方便的场景呢?

比如:

开放式的办公场所、

声音嘈杂的星巴克、

保持安静的图书馆、

深夜室友入眠的寝室…

这种语音触控的交互方式岂不是马上就歇菜了。

语音触控是个好的交互方式,但不是解决办公场景的最好方式。

02 智能预测,真的智能吗?

坚果 Office 集成了水晶球(Crystal Ball)解决方案,能够合理预测你下一步行为的多个可能性,并直接将其做好供你选择。

比如,对文字内容的预测:

再比如,对版式的预测:

说实话,我看着也有点心动了,机器为我们列出了各种选项,而我们只需要通过不断的选择就能完成一份 PPT。

但可惜现实中的 PPT 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系统,不仅是简单的几段文字。复杂的逻辑图让机器自动实现,还是很困难的。

此外,水晶球还可以自动提取演讲稿中的关键词,然后自动检索,为你直接提供对应的图片。

这能为我们省去检索的步骤,很方便,但检索结果的精准度和实用度还有待考量。

虽然「智能」与我们想象中的智能还有很大差距,但走出去的这一步,很有意义。

03 很遗憾,创新的功能未必最新

坚果 Office 结合了闪念胶囊,在日常记录下幻灯片的提纲,调整前后顺序后,可一键生成一份完整的 PPT。

该功能是创新的,但未必是最新的。其实微软已经做了类似的产品,微软存在。

产品思路是相同的,平时记录素材,一键生成 PPT。不过坚果 Office 的生成效果好多了,因为背景采用了深色渐变,格调会更高些。

同样的,水晶球智能预测,其实在微软 PowerPoint 中也存在一个「设计器」,能为你提供多种设计灵感。

它能随着你素材的不断增加,而变化着提供版式设计参考,可以直接调用。

(注意看动图右侧的变化)

它能够让完全没有设计感的人,也能做出有设计感的 PPT!

思路和方向也许是对的,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4 值得肯定的创新,有没有?

有,当然有!而且还非常实用。

比如,自动抠图。当你插入一张图片时,软件自动预测你要进行抠图操作,然后将抠好的图片直接提供给你。

比如,借助大屏的优势,直接实现素材跨页面的拖拽。而目前 PowerPoint 只能通过复制粘贴。

再比如,为幻灯片添加切换动画,可直接同时预览 9 个不同的效果,直观方便。

还有,快速生成极简苹果风格的演讲型 PPT。

不可否认,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可以提高幻灯片的制作效率。

总的来说,虽然强行将语音触控与 Office 办公结合看起来有点蠢,但在其他方面做出了不错的改进与创新。

可能现在还不是很完美,希望以后可以更完美。

当然,如果龙哥能将这些不错的功能集成一款 PPT 插件,那最好不过了。

未来可期,理解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