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有數學天分?是你沒有喚醒他的“數學腦”!

1

當我們在擔心孩子數學不好的時候,我們到底在擔心什麼?

很多家長會說,買東西的時候,想考一考孩子的計算能力,讓兒子算算該找多少零錢,但是兒子算了很久才算出來,有時候還算不對。

在學校裡,老師經常會出一些口算題,比比誰計算得快,可是孩子總會很沮喪的回家,說自己總是比別人慢。

於是,我們開始認為孩子是不是沒有數學天分?為什麼數學這麼差?那再看看下面這個例子呢?

著名的華裔數學家丘成桐教授在央視《開講啦》節目現場,被一名學生的一個關於計算的問題給問倒了,丘教授就直言不諱,說他的確不擅長計算。

丘成桐教授獲得過最高數學獎菲爾茲獎的人,是第一位獲得這項被稱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的華人,誰能否認他是數學天才呢?

數學是一門工具,但是,我們卻往往誤解為,數學是一門計算的工具,不,

計算機才是計算的工具,數學是我們思考和解決未知問題的工具!

2

在小學階段,我們可能並不真正理解加減乘除的意義和邏輯,不過,憑藉著牢記老師教我們的公式和規則,我們一樣可以在考試中取得不錯的成績,遇到簡單的“3+2”,我們還可以掰手指頭去數出結果。

進入高年級甚至初中之後呢,類似負數、根號、π這些概念,我們再難以找出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去給孩子舉例了,這時候孩子的數學學習開始進入一個困難的理解期,全靠孩子的抽象邏輯去面對這些數學泥潭。

到了高中之後,靠單純的死記硬背數學公式,具有快速的算術能力,似乎並不能解決遇到的數學問題,便使很多人陷入了徹底的黑暗之中。

任何人可能都會開始自我懷疑,“數學太難了”,“我沒有數學天分”,很多人甚至開始討厭數學:看來我天生不適合學數學!

錯!每個人都有“數學腦”

月曉的私房書單

我們在自動販賣機上投入硬幣換取可樂的過程,是如何抽象成數學函數的?

阿基米德鑑別王冠是不是純金的過程中,用了哪些數學思維?

我們聽的優美音樂、看的經典電影裡都有哪些數學邏輯?

如果想知道答案,推薦你和孩子一起看看永野裕之的這本《如何喚醒數學腦》

永野裕之是日本著名的數學培訓家,他是永野數學私塾的校長,該校被評為全日本“最佳數學培訓學校”。

永野裕之經過多年的教學經驗及研究發現,其實只要理解數理性思維的七個方面,就能將“無意識”的數理性思考過程轉化為“有意識”的思考過程,引出內在的數學潛能。

在這本書裡,通過許多生活中常見的常見場景,永野裕之會告訴你:沒有人天生不適合學數學,因為每個人都有數學腦!

3

如何在孩子無意識的狀態下訓練他們的數學腦呢?

我們爸媽經常會面對孩子玩具亂扔的情況,其實除了讓孩子有責任意識,養成良好的整理習慣之外,收納整理玩具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數學腦”訓練方法。

因為在收納過程中,通常可以有很多種分類的規則:

a.按照玩具的大小,放在不同的盒子裡

b.按照玩具的類型,比如積木類的、音樂類的、球類、汽車、娃娃等等

c.按照玩具的生產商進行分類……

其實按照以上任何一種標準,我們都可以和孩子一起把玩具收拾整齊。這與數學上的歸納整理是相類似。

數學思維上的整理,指得是通過明確的規則進行分類和整理,以實現增加信息,“把隱藏的信息推理出來”的目的。

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去思考這個問題:

如果有別的小朋友來家裡玩,他說想玩小皮球,我們從以上哪種分類整理好的玩具收納箱裡,能夠最快速地找出我們需要的玩具呢?

很明顯,按照b標準最符合我們的要求。

在很多事情上,也許我們正是這麼做的,只是沒有意識到,這就是所謂的“數學思維上的分類”。

數學裡,這樣的分類比比皆是,比如下面這一堆圖形:

我們多數人都會按照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進行分類,而不是按照顏色或者大小,因為當我們提到正方形的時候,它其實就隱含著:

它的四個邊長都相等,它的四個角都是90度這些信息,而如果我們按照形狀或者大小分類,可能就無法得出更多的信息,這就是數學分類裡所謂的“增加信息”。

生活中很多方面,分類和整理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過去,我們可能只是單純地無意識地把事物排列整齊,現在,我們意識到了這是一種很重要的數學思維,就可以有意識地去引導孩子了——

我們的衣服應該按照哪種分類去收拾呢?是按照上衣、褲子、襪子還是按照季節呢?

我們家裡的書應該按照出版社、作者還是內容進行分類呢?

我們在動物園裡看到的這些動物,是按照什麼方式分類的呢?這樣的分類可以告訴我們哪些隱藏信息?

當我們在有意識地練習數學式分類整理的時候,其實也是一種抽象化的過程。

不論你自認數學如何,這個方法都能在短時間內有效激發你的數學力,給你帶來卓越的優勢。

成長君說

數學審題離不開語言邏輯,而提高語言邏輯的第一步就是讓孩子學會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