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侠索罗》很无聊,但不代表它不重要

《游侠索罗》在国内是注定没票房的。

本来星战系列的中国市场就很小,《游侠索罗》又没有在前期铺出口碑或其他话题性,演员阵容也无甚亮点。前期的点映反响平平,宣传上没什么大动静。因此,当它在国内定档时,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好莱坞次级流水线产品。实际上,它却是最近少有的与北美同步上映的好莱坞“大片”。

本片从预告到国内海报,都是一股土惺惺的味道。截止到我写这篇文章之前(周五晚),它在豆瓣上的标记也只有几千人而已——作为一部星战电影,它所得到的关注度是真惨。票房自然更不用提了。

有一句老话曾经说道,一部作品烂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无人问津。另一种说法是,烂片不算最糟,最糟的是无聊。这里有个预设条件,即烂片如果不是真的一无是处,那么它兴许还能成为供人消遣的谈资,哪怕是以笑话的形式。但如果它从始至终就具有一种令人无视的平庸,那么其寿命就真的到头了。

从这个层面来讲,《游侠索罗》果然不出意外,在观众面前成为了一个尴尬的存在。我们还清晰地记得《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在海外引发的万人空巷,以及达成国内星战系列最高票房8.25亿。《侠盗一号》即使有姜文和甄子丹,国内票房却跌落至4.7亿。到了《星球大战8》,又一部正传,票房则降至2.6亿元。

虽然星战在国内水土不服也不是一两天的事了,但这种倍数级的滑坡依然令人哭笑不得。作为全球流行文化的重要支柱之一,对于中国人来说,星战远不如漫威来得吸引人。它总是以一种古典而刻板的面貌示人,展示的也都是纯美式的科幻架空场景,与我们的文化口味并不对路,而且总是让人——尤其是新影迷——感到幼稚和空洞。

《游侠索罗》在上映之前就注定了其鸡肋的属性。哪怕本片是在回顾星战史上最重要的人物——汉·索罗的生平事迹,而且他已经在第七部里挂掉了——电影也依然很难让人提起兴趣。故事的平庸是一方面,演员阵容也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本片的切入点选择的非常糟糕。无论在商业还是艺术的起跑线上,它一上来就输了,且没有逆转的可能。

任谁想挑战哈里森·福特在星战中的地位,都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别说之前无代表作加持的阿尔登·埃伦瑞奇了。即便有“眉艺大师”龙妈艾米莉亚·克拉克和伍迪·哈里森、“跨界天才”唐纳德·格洛弗以及保罗·贝坦尼等人环绕左右,也无法挽救本片的颓势。其中虽不乏好演员,但在商业表现上,没一个人是定海神针的明星。

而汉·索罗这个人物,怎么说呢,维度其实也并没有多复杂。本质上,他就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侠盗而已,有点反英雄的气质,心地善良的歪小子。这样的人物原型我们现在也是司空见惯了。所以有些人可能对千年隼比对他更感兴趣。

最开始,主要是哈里森·福特的个人魅力撑起了这个角色,而非其多么神秘的身份背景或多么强大的战斗力。正史中悬而未决的地方,也就是千年隼的由来,科舍尔航线十二秒差距,与楚巴卡结交等一些问题上。看起来有不少可挖掘的点,遗憾的是,《游侠索罗》将这些事件完成得如白开水般无聊。

整个故事不可谓不曲折:从科雷利亚逃亡开始,到加入帝国军,到遇见伍迪·哈里森一干人,然后偷货物,与恩菲斯·内斯特的云骑士们对抗,斡旋于血色黎明之间。整部影片大致是公路片+冒险片+偷盗片的剧作范式。包括后面用 Plan B 反制敌人,也是类似于“罗汉系列”、《骗中骗》等一堆电影的高潮设置。

本片也没有利用好汉·索罗最值得做文章的地方。比如与楚巴卡的初次见面,一通乱打之后,就因为索罗懂一点伍基族语言,俩人就和解了。整个化敌为友的段落既没有过程,也缺乏深度。还有初次看到千年隼的场景,也缺乏仪式感。甚至包括“索罗”这一名字的由来,都显得如此无厘头的随意。

然而我比较肯定本片的美术设计。略带废土与荒原风格的场景设计,还有复古式的服装与道具,都与以往的星战电影不同,展现出另一种形式的古典味道。科幻元素方面,外露电线的机器人、粗糙掉漆的载具表面、棱角分明的双排列车等,也都给人一种极强的机械感,甚至有点蒸汽朋克的意思。《游侠索罗》在某些地方宛如不是外太空的故事,而是六七十年代的犯罪电影。

如果以光剑和绝地武士为标志的话,《游侠索罗》也是星战味儿最淡的一部。整部影片除了彩蛋式的达斯·摩尔,没有任何一处关于原力、绝地武士之类的情节。在《侠盗一号》里,我们有碎碎念的虔诚信仰原力的武士甄子丹,也有黑武士达斯·维达贡献了史上最帅告别。《游侠索罗》却没有这样激昂凝重的音符。

但我对此是持保留意见的。我并不认为星战电影一定要出现光剑和原力,这可能是因为我接触过一些星战传说宇宙的作品之故,无论它们是官方的还是同人的。我阅读过关于莫斯埃斯帕一支奇怪商队的日常小品,也看到过底层奴隶们的爱恨情仇,还体验过一名酒吧驻唱歌手的小心事。这些关于星战的故事里,光剑和原力只存在于打发时间的谈笑之中,就像我们谈论白宫里的政事一样。绝地武士更是一种兼具娱乐偶像性质的存在。然而这些作品依然很有温度,是只有在星战里才能演绎出的故事。

这就是强世界观的好处,一个纷繁的大舞台,无数的材料可供创作者染指,而不用只拘泥于那些最具代表性的角色。如果抛开《游侠索罗》糟糕的品质,我认为星战系列目前的开发方向是正确的。出色的《侠盗一号》印证了这一点,差劲的《游侠索罗》也印证了这一点。

很少有 Franchise 电影能给我们提供足够多的视角去了解其所架设的世界。虽然本片讲的是大名鼎鼎的汉·索罗,但他是完全被小人物化处理的。再加上他在冒险历程中结交的伙伴,对抗的敌人,都极大丰富了星战的图景。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侠盗一号》了解到雅汶战役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些故事对主线影响巨大,更是由小人物演绎而成,这就扩充了主线故事的内容,提高了其经典性。并且通过文本层面的对话,也让外传本身成为一个重要的桥梁,满足观众的新鲜感。

《游侠索罗》也是如此,通过回顾汉·索罗的早年经历,讲述了前传没有涉及到的故事,却又在次文本上与前传有所关联。通过这种边缘化的叙事,以及小人物群像,我们能更好地感知到星战世界的魅力。当然,影片本身做的很无聊,这种魅力就无法被路人领略到。但这不能掩盖项目开发策略的积极意义。

试想一下,如果有一部世界观遵循漫威宇宙的电影,主角却不是超级英雄,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平民,就像漫画《Marvels》那样。故事讲述他在纽约大战,或灭霸入侵后的艰难生活。我们可以设置他的爱人家人在灾难中去世,他可能对复仇者们有怨气(但没有《内战》中的泽莫那么极端),也可能其宗教信仰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都崩塌了。但是经过一系列事件的洗礼(不一定是强危机,也可以不直接接触到某位超级英雄),他最终重新获得生存与爱的希望,并且对复仇者的印象也有所好转。

漫威 “平民剧”《Marvels》

这样一部作品,也许不仅可以依靠独特的题材和陌生化视角吸引眼球,大概也会拓展漫威宇宙的影像风格,甚至有机会一改漫威电影十年来已令人审美疲劳的调性。通过这种侧面描写,兴许能更真切地弘扬迪士尼/漫威一直推崇的价值观,更生动地体现超级英雄的主旋律形象,故事结局也不至于违背商业类型片的模式。那么,它会不会成为我们所期待的那种电影?

DC “平民剧”《太空之城(Astro City)》

DC《天国降临(Kingdom Come)》

星战外传系列,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做这样一件事,用曾经被“淘汰”的传说宇宙中的故事材料,提供新的视角和题材,丰富正史维度。这对整个品牌和作品世界观来讲,都有很多好处。即使《游侠索罗》已经砸锅了,我仍然希望看到更多的外传作品。

PS:片中那个激进“机权主义者”机器人L3-37,角色本身还是蛮有意思的,但放到故事里有点跳了。

PPS:非要看的话,找家有良心的影院,不然会跟《蝙蝠侠大战超人》一样,黑到让你怀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