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大师隈研吾、原研哉设计的美术馆,竟藏着这作品?就在成都!

前几天,我逛了一个美术馆,惊呆了!整个外观设计融入山水之间,特别有意境,就像一幅中国文人画。

(图片由知美术馆提供)

光是看图片,美术馆低调却有质感,乍一看以为是在日本。NO!NO!NO!它就在千年老君山下,距成都市区约40公里,名字叫“知美术馆”。

(图片由知美术馆提供)

(图片由知美术馆提供)

知美术馆设计师来头不小:建筑设计来自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隈研吾,VI设计来自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

隈研吾有个重要的设计理念——让建筑消失。所谓的“消失”,也就是让建筑与自然融合在一起。关于这点,拥有丰沛植被的成都倒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

(图片由知美术馆提供)

(图片由知美术馆提供)

美术馆的标志,是用一个个四川传统建筑的瓦片元素与水景相结合。

(图片由知美术馆提供)

外立面的瓦片用特殊材料串联悬挂,犹如漂浮在空中。整座美术馆就好像自己会呼吸一样,通透得很。

知美术馆的标志,灵感源于四川传统瓦片

(图片由知美术馆提供)

绕着走一圈,你会发现美术馆的轮廓流畅,动静相宜。

(图片由知美术馆提供)

在我们眼里,建筑是冰冷的,需要有人的活动,才能焕发一座美术馆的生命力。当艺术维C受邀到访“知美术馆”时,这里正在举办

一场世界级的当代艺术展《开》

小伙伴看完后,说,“在世界这么一个充满禅意的地方,安放自己内心,静下来感受展览,激发你的内在思维、身体体验,让你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实在太神奇了。

卡斯滕·尼古拉《反射失真》

今天,我们梳理7件现场最有趣的作品呈现给你,这些作品跟日常的画不一样,更加多元性,在解读时候略为难懂,但你一旦花心思读懂了,你对艺术的理解绝对又上了一个台阶!

最大牌的作品

中国录像艺术之父的老式收音机

这件作品的艺术家,是我多年前在广州美院读美术史时就常常听说的——中国录像艺术之父张培力。

虽然是录像之父,但他带来的作品却不是录像,而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装置!

然鹅,在了解作品故事之后,我真的被艺术家的智慧折服!

(图片由艺术家张培力提供)

作品里8个个收音机放着不同国家的语言,听起来人声鼎沸,有的是早晨集市的声音,有街上围观突发事件的吃瓜群众,看官们议论纷纷……因为太嘈杂了,我一开始听不清到底在说啥。

张培力《标准的,健康向上的,有特色的圆及其音箱》

(图片由知美术馆提供)

张培力《标准的,健康向上的,有特色的圆及其音箱》

(视频由本文作者歌子提供)

但中间的黑色机器是一个自转的麦克风,它旋转到挨近哪个收音机,哪个收音机的声音就变大了。这就好像让每个收音机都有被人听到的机会:“你们都别急,一个一个来,都有机会发言。”

张培力《标准的,健康向上的,有特色的圆及其音箱》

(图片由知美术馆提供)

但作品真正的含义,还是要问艺术家张培力本人。幸运的是,他就在知美术馆现场!

知美术馆“开”展开幕典礼,右二为艺术家张培力

(图片由知美术馆提供)

半导体收音机,是张培力小时候的回忆,也是60后那代人的回忆。如果谁家人能有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就被羡慕坏了。

那种羡慕的程度,相当于对现在在一线城市一次性付款买了房子的人那种羡慕妒忌恨。

张培力《标准的,健康向上的,有特色的圆及其音箱》(局部)

如果是带短波的半导体收音机,更是令人羡慕!但你要藏在被窝里听,因为它可以让人听到当时的“敌台”(即其他国家的电台),如果被邻居发现,自己就会被当成犯罪分子抓起来。

可那时人们按捺不住好奇,就连张培力的哥哥也经常藏在被窝里听“敌台”。这调皮的弟弟就老吓唬他,假装邻居来了。

对于我来说,我觉得这个作品反映了一种话语权的争夺。8个收音机,就像8个想发言的人坐成一圈,麦克风递给谁,谁的声音才能被听见。就像现在的网络社会:当某种声音上了热搜,或者被媒体挑选,它才能被听见,否则没人知道他说啥……

张培力《标准的,健康向上的,有特色的圆及其音箱》

(图片由知美术馆提供)

这件作品,对于没有耐心的年轻人来说,会有点无聊的,毕竟一般观众不会在作品前逗留那么久,可能听2-3个麦克风就走了,不是每种声音都会被听见。这会造成不公平吗?

可张培力说,这种不公平并不是他的本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看艺术品的角度都不一样,你看到了什么呢?

会在风中跳舞的“大象鼻子”

这件作品《灵动喷泉》,是奇科·马可姆特与“无定形机器人创作”团队的充气机器雕塑。而他的小女儿说,这是大象鼻子。

奇科·马可姆特《灵动喷泉》

每次作品的开关被开启,无数个充气的“大象鼻子”就会根据风速的变化,来上下摆动“跳舞”。

艺术家奇科说,他愿意人们走到“大象鼻子”前,去摸,去感觉“大象鼻子”从身旁掠过,感受自己身体的反应。

无数个大象鼻子在阳光下“开花”非常壮观,走到大象鼻子下面,它可能会不小心温柔地摸你,但你却不能控制它。

奇科·马可姆特《灵动喷泉》

(图片由知美术馆提供)

奇科·马可姆特《灵动喷泉》

(图片由知美术馆提供)

这大轮子竟敢指挥人类走路?

劳伦斯·马斯塔夫的这件作品里,观众若把这“大轮子”固定在腰上,它就会指挥人类走路。

指挥的方法是:如果我接近了人、墙等障碍物,腰上的“大轮子”就会自动旋转,扭我的腰,让我拐弯。

就像是带了一个任性的机器人,不准你有走路的自由选择。

劳伦斯·马斯塔夫《指南针 02005》

(图片由知美术馆提供)

劳伦斯·马斯塔夫《指南针 02005》

劳伦斯·马斯塔夫《指南针 02005》

(地面上的白色方块,是模拟的“障碍物”,会被大轮子识别到。当然,路人和墙壁也会被识别为障碍物。)

(图片由知美术馆提供)

我带着大轮子走了走,感觉很怕它把我扭倒,

我并不感谢大轮子帮我识别障碍物,因为我能看见障碍物。但我却要用力防止大轮子让我走不稳路,防止它打到别人。

这件作品要说的事,便是人和机器之间的矛盾。

惊险体验视频在此:

劳伦斯·马斯塔夫《指南针 02005》

(视频由作者歌子提供,感谢知美术馆工作人员金舜华拍摄)

不过,第一次和机器对抗,真是很好玩,所以在场的观众都跃跃欲试呢!

把人的眼睛变成游戏的眼睛

荷兰装置艺术家马尼克斯·德·尼斯,在之前威尼斯双年展的报道,我就听说过他了。他带来了一个看起来像鬼片现场的装置。

这个作品的在以前的展览中,曾缔造了世界上美术馆内最长的轨道。

马尼克斯·德·尼斯《直线位移》

(图片由知美术馆提供)

马尼克斯·德·尼斯《直线位移》

(图片由知美术馆提供)

在这个作品里,观众可以站在圆形屏幕前的小方形平台上,按了开关后,就可以在这条轨道上前后移动。屏幕里,就是把你周围的景象都变成“激光点云”,看起来像x射线。

马尼克斯·德·尼斯《直线位移》

如果有个人路过你周围,你会看见他在屏幕里变为一根移动的弯线。

马尼克斯·德·尼斯《直线位移》

这时,我有了一个设想:假如,肉眼看见的世界,变成了这圆形屏幕里的样子,我们对彼此的认识、理解会改变吗?那时,该怎样识别对方的性格、人品?人们谈恋爱、谈合作,又该怎样谈?

最宁静的作品

古老神社前的石头

我最喜欢的另一件作品,是森万里子的《平底石》。

因为这些陶瓷石头,温润得像牛奶,我站在它面前凝视,整个人都静了下来。

森万里子《平底石》

(图片由知美术馆提供)

这种美,离不开森万里子对传统和自然的感受力。

森万里子《平底石》

(图片由知美术馆提供)

这些石头的造型,源于日本绳文时期(公元前12000-公元前300年,旧石器时代后期)的神社。考古学家发现,古代神社的入口会有平底石,而且这入口会刚好在冬至日能被太阳照射的方位。

在石头中间,艺术家复制了一个在绳纹时期用于仪式的水纹花瓶。

森万里子《平底石》

(图片由知美术馆提供)

神社背后有着生与死,古人往往善于把生死和自然界结合,而自然也暗示了生命的永不止息。

接下来要讲的另一个作品,也很有冥想的美感。

4把世界上没人敢坐的椅子

王功新老师的作品《不可坐的》,有4把椅子,座位上盛满了牛奶和墨水,一只灯泡掠过上空。

当然不能坐。看起来很美,水面很平,又在灯光下晶莹剔透。

王功新《不可坐的》

(图片由知美术馆提供)

王功新《不可坐的》

(图片由知美术馆提供)

很多人问王功新老师,这个作品是什么意思,他说让观众自己去想,不同年龄、阅历的观众会有不同的理解。

美术馆给的解释是,这件作品反映了早年他在国外求学时的不安。于是就有人问了,是不是牛奶代表西方,而墨水代表东方?你觉得呢?

文艺复兴大美女变形记

大家都知道,“美女”的标准在不同时代不一样,比如中国唐代人喜欢胖女人,今天就未必了。那西方呢?

敲黑板送干货: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最受追捧的大美女西蒙娜塔·韦斯普奇长这样:

波提切利工作室《女子肖像》,15世纪80年代中期

这件作品,用的素材就是她,但请你注意两人的鼻子不一样,眉毛也不一样。

站几分钟,就会发现,两张脸进行着肉眼难以察觉的变化。

一个的鼻子慢慢凸起,另一个的鼻子慢慢地地凹进去。

一个的眉毛慢慢上扬,另一个的眉毛慢慢地紧锁。

迈克尔·华金·格雷《两个西蒙奈塔之间》

(图片由本文作者歌子提供)

迈克尔·华金·格雷《两个西蒙奈塔之间》

(图片由本文作者歌子提供)

其实不仅这个作品,整个世界就在我们肉眼没察觉时千变万化。就像早起赶飞机时,户外地天空一点一点变亮,你却很难感觉到它的改变,只能回忆起“好像5分钟前没这么亮”。

迈克尔·华金·格雷《两个西蒙奈塔之间》

(图片由知美术馆提供)

看完这些作品,你最喜欢哪一个呢?

我看完后,感觉像经过了一个魔幻的游乐场,但在新奇之后,又能静下来回味。

张培力老师的收音机,让我看到媒体的力量。

森万里子的平底石,让我看到传统和自然的结合,如何能让人体会到宁静。

文艺复兴时期的大美女,让我重新注视“美丽的面孔”究竟是什么。

你喜欢的又是什么呢?

今日维C

当作品不断激发内在思维、身体体验,

能给让人有打开新世界的爽快

- END -

艺术维C,找到属于你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