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城40年3次大难,1次死哥特王、1次死匈奴王,第3次影响700年

罗马军团

古代中国人特别牛叉,用“天时、地利、人和”3个词,很好概括出改变人生的三大因素,外延到国家层面也适用。

《孟子·公孙丑下》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真的很重要,古代罗马帝国的毁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罗马人拥有科技发达、土地广大、人口众多的比较优势,也曾借此营造时势,成就霸业荣光。后来,罗马人不和了,内部各种矛盾丛生,帝国顿时暗淡。

被认为受到神庇佑,称为“永恒之城”的罗马城,居然40年3次沦陷,深深伤害罗马人的精神信仰,帝国荣耀的损失已无可挽回,大局已定。

罗马征服者阿拉里克

回到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早已惨不忍睹:一支与蛮族雇佣兵混合的罗马军团,疆土一分为二组成东、西两帝国,无数蛮族部落要越过边境来定居……

410年,哥特人在国王阿拉里克的带领下包围罗马城,罗马人发誓要血战到底,没什么卵用。因为城内的奴隶打开城门,哥特人在城内开心洗劫了3天,带着大量的战利品离开。

800年第一次外人打进罗马城,阿拉里克心情喜悦啊,可惜没有持续太久。几个月后,他因为发热就死翘翘了。有人说,罗马城是受圣彼得和圣保罗庇护的城市,阿拉里克是受到惩罚。

事情还没有结束,阿拉里克死后,哥特人命令罗马战俘给他建造坟墓。他们引开布森托河水,在干枯的河床上开建墓穴,把大批掠夺自罗马城的珍宝放入其中。

当坟墓被石板和泥土封好之后,又恢复原本的河道。而那些造墓的战俘们则全部被处死,通过这一方法,阿拉里克的安息之地成为历史之谜。

肆虐欧洲的匈奴人

罗马城的厄运还没有结束,它将面临第2次大难临头,这次是更凶残的匈奴人。

452年,匈奴人可怕的首领阿提拉,也就是被全欧洲人称作“上帝之鞭”的男人,他带领气势汹汹的大军来到罗马城外。

畏缩的罗马军队早已溃不成军,将军们也毫无办法来应对,而皇帝早已迁都到更安全的拉维纳,惊恐万分的人们只能寄希望城中的实际统治者——教皇。

教皇利奥一世决心拯救城市,他一个人来到尘土飞扬的匈奴军营中。在阿提拉面前,利奥一世除了智慧,他什么东西都没有。

他们究竟谈了什么,历史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大家都看到了结局:阿提拉撤回大军,离开意大利。

离开罗马城不久,阿提拉很快也就死了,死于鼻腔大量出血。被卫兵发现死亡的前一晚,阿提拉刚娶了一位年轻的新娘,彻夜饮酒作乐。

匈奴人打造3层棺椁为阿提拉下葬,内层是黄金的、中间层是白银的、最外面的是铁。他们发出大声的悲鸣,撕碎身上的衣服,划破自己的面孔,为阿提拉送行。

大获而归的汪达尔人

悲催的罗马城,遭受的第3次浩劫来自北非的汪达尔人……

而事情的起因:454年罗马皇帝瓦伦提尼安三世谋杀了护国公——“最后的罗马人”埃提乌斯,455年初2个埃提乌斯的士兵在光天化日之下杀死皇帝,皇后向汪达尔人求救来平息混乱。

这是一次极其错误的决定,汪达尔人为能够直接进入罗马城而欣喜若狂,首领盖塞里克马上组织大军前来。这一次,教皇利奥一世再次出手相救……

然而,利奥一世的底气远远不如上一次,汪达尔人是信仰阿里乌派的基督徒,跟教皇的教会是宿敌。果然,他们没怎么鸟教皇的请求,不过还是答应不伤害城中百姓的性命。

2周内,汪达尔人洗劫罗马城里每一样有价值的东西,连神庙顶上镶嵌的铜也不会放过。当这座城市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抢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撤军。

这次灾难,除了罗马城的财富被洗劫一空外,汪达尔人还掳掠走大量的人口,其中就包括皇后和她的女儿,一直到700年后的12世纪,罗马人口才再一次恢复到这个水平。

罗马贵妇

“落后就要挨打”,这话已经让人听得耳朵都长茧,却很有道理。

罗马帝国的文明虽然远高于蛮族,但是综合的国力却反而不如蛮族,没有“人和”的罗马就是一盘散沙,很像近代的中国历史,遭受屈辱无可避免。

国兴才能家兴,无论如何,大家请努力!只有努力才能繁荣,才能避免羞辱……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