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本人的成果能否獲得諾貝爾獎?

飯哆

諾貝爾本人雖然是大發明家,但他的成果獲得諾獎是比較困難的,這不是因為諾獎要親情迴避(呵呵),而是因為諾獎是要獎給那些對人類科學知識發展起到突破性、引領性的成果,也就是說,要獎給足夠重要的新知識的發現,而不只是具體的可以應用的技術;第二點則是這個新的發現要能起到引領學術界發展的作用。

按照這兩個標準,諾貝爾本人的成果很難獲得諾獎。第一,諾貝爾的發明大多數是工業發明,雖然其中一些對人類文明的發展非常重要,但並沒有在基本的知識方面形成特別大的貢獻。第二,諾貝爾聚焦在工業發明上,而這些發明勢必要或者通過專利手段,或者通過保密來確保發明者及其購買其發明的公司的最大利益,在這種情況下,這些發明很難對學術發展起到引領性作用。新的發明的確會帶來跟蹤和模仿,但那與新發現一個理論,科學家們立刻對其各種應用情況進行驗證,希望能利用這個理論更加全面的解釋自然世界這種行為造成的知識發展是不同的。新的技術應用後造成的模仿,更多並不能提升人們的知識,只能增加人們可以獲得的各種商品。

但這並不是說,獲得諾獎的科技成果就不能投入實用。實際上,很多後來被廣泛應用的科技成果,如石墨烴,最早也是經由獲得諾獎的科研成果而得以發展成可應用的產品。但這與諾貝爾直接發明炸藥或其他工業發明是不同的。讓石墨烴或其他科技產品能最終得以應用的獲得諾獎的科學發現,所著重的仍然是帶給人們對物質世界的不同認識,並且這種認識可以讓人們來繼續發展更多的知識,最終匯聚成了顛覆性的新產品(實際上很多情況下,由於外界條件不具備,新的知識也許最終也沒有辦法直接變成產品)。

諾獎的如此設置並不意味著它輕視技術或發明。但技術和發明有不同的評價方式。最好的檢驗仍然是市場的接受和回報。諾貝爾本人一生靠發明和專利積攢了鉅額財富這一點就是最好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