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有個島嶼,日軍最怕,寧願戰死沙場,也不願被調到這個島上

二戰時期的日軍,單從作戰素養上看,還是一支挺能戰鬥的部隊,在為天皇效忠思想的蠱惑下,以及武士道精神的迷幻中,很多日軍就像是中了病毒一般,一到戰場上,就不怕死往前衝,打敗了也不投降,直接揮刀自殺。

日軍的這一種行為,即使是強大的美軍看見也頭疼,心想這些人好像不是肉做的,倒是一堆行屍走肉,就像科幻片中的喪屍一般,沒有頭腦,沒有思考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只是一股勁兒往前衝,逮住誰咬誰,大有一副同歸於盡的味道。

當然,這是人們對日軍的直觀認識,其實都是人,誰又不怕死呢?有時候不過是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表現出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非要裝出一種英雄好漢的樣子罷了。實際上在很多時候,他們也怕的要死,其中爆發於1942年的瓜島戰役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瓜島的全稱是“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聽起來有些囉嗦,我們還是簡稱它為瓜島好了。在二戰歷史上,瓜島戰役是美軍和日軍中途島海戰之後又一場規模和烈度都比較大的戰役,而且從此之後,日本的海軍終於認識到,廣袤無限的太平洋,再也不是他們任意航行的地方了,而曾經被他們欺負過的美軍,也終於由被動化為主動,一路高歌猛進,在三年後敲響日本戰敗的喪鐘了。

美軍主動挑起了瓜島戰役,是因為在中途島海戰之後,美軍獲得大勝,軍心和士氣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前一年珍珠港被偷襲的恥辱也終於得到了出氣的機會,所以美軍從以前的戰略防禦,逐步走到了今天的戰略反攻,而瓜島就是盟軍大反攻序幕中的一段插曲。

在剛開始進攻瓜島的時候,美軍對這裡的地形地勢都不是太熟悉,連精準的作戰地圖都沒有,可以說,是摸著石頭過河,先發動登島行動再說。所以在戰役的初期,美軍是以小型登陸戰為開端的,這叫火力試探。

而日本這裡,守衛在島上的日軍,也沒有想到美軍竟敢有這麼大的膽子登陸,所以當他們在島上修建工事的後勤部隊看到美軍後,連一個像樣的抵抗也沒有,直接撒丫子就跑,鑽進了茂密的原始叢林中,不敢露面了。

不過這也暴露了美軍攻佔瓜島的戰略目標,駐紮在附近島嶼上的日軍,迅速集結起來,嗷嗷叫著發動了反撲。前期第一批一千日軍的增援部隊,很快就被美軍幹掉。看到美軍如此強大,日軍又迅速增兵兩萬,向島上發起強攻,同時海面上也有軍艦配合陸軍,和美軍打在一起。

然而日本的海軍被美軍打的落花流水,島上的陸軍也處於劣勢地位。一開始,美軍醫護人員看到日軍傷員,還前去救援,可是日本傷員不領情,直接拉響了身上的手榴彈,這下惹怒了美軍,以後管他傷員不傷員,一律坦克上,先壓死再說。

戰鬥持續了幾個月之久,龜縮在瓜島密林深處的萬餘日軍,他們的苦日子來了。沒有補給,沒有醫藥,還要面對美軍的狂轟濫炸,讓他們嚐到了生不如死的機會。島上的日軍將領,幾次要求乾脆戰死算了,被日軍大本營給阻止了。

日本大本營為了救援島上的日軍,想要重新組建新的作戰部隊,那些日軍一聽說去瓜島,直接翻臉,他們紛紛表示:哪怕是上戰場和敵軍戰鬥到死,也不願去瓜島上活受罪。最後日軍一看大勢已去,只好主動撤離瓜島。此役日軍戰死將近三萬人,美軍卻只有千餘人的死傷,極大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