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戏会友,传承经典,擂响中华梨园群英谱~

以戏会友,传承经典

汇聚了秦腔、越剧、京剧、昆曲

豫剧、评剧、河北梆子、晋剧

眉户、碗碗腔、上党梆子、蒲剧

12个剧种16位名家新秀的

梨园群英巅峰对决

第一季

今天在西安

擂响中华

擂响中华——梨园群英巅峰对决

是由西安广播电视台和

著名电视戏曲制作人白燕升团队

共同打造的一档戏曲竞赛类电视栏目

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为戏曲艺术注入活力

赛制主要由

名家竞演、评委点评、现场采访

幕后花絮、结果公布等几个环节组成

第一季16位演员

将分为四组进行小组淘汰赛

淘汰赛后12位晋级者进入对抗赛

最终决出6人进入总决赛

作为本次竞赛的主角

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家新秀

就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他们是谁

都有什么特点

常演哪些剧目

带着这些疑问

梨园群英谱

一探究竟

豫剧名家苗文华

主工青衣、闺门旦

邯郸东风豫剧团团长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代表剧目

《桃花庵》《白莲花》《打金枝》

《对绣鞋》《虎符》《秦雪梅》

学艺道路上

苗文华没有局限于门派之见

先后学习了常香玉、阎立品、马金凤

等前辈的代表剧目

并得“豫剧皇后”陈素真亲授

进入邯郸市东风豫剧团后

更是被“桑派”艺术创始人

桑振君收为关门弟子

学习、挖掘、整理、排演了

恩师常演的经典剧目

遂成为当代“桑派”艺术的领军人

京剧名家傅希如

上海京剧院文武老生

代表剧目

《挑滑车》《野猪林》《击鼓骂曹》

《大探二》《子胥逃国》《定军山》

出生京剧之家

自小跟随父亲学习京胡

8岁登台演奏

11岁考入上海市戏曲学校

老生开蒙,宗“余(叔岩)派”

后入上海京剧院

以新编戏《王子复仇记》一战成名

曾得张文涓、童祥苓、关松安

朱秉谦、李浩天等名师指点

第二十六届上海白玉兰奖获得者

近几年,他以自己的方式

走近年轻人传播京剧

粉丝送其称号——傅帅

河北梆子名家王洪玲

主工青衣、闺门旦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团长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代表剧目

《北国佳人》《窦娥冤》

《穆桂英挂帅》

《王宝钏》《吴汉杀妻》《金水桥》

艺校时

师从被誉为“小金刚钻”的

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贾桂兰先生

毕业分配到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

后调入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

曾在中国戏曲学院第四届

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进修

她的声腔既保留了河北本土

“大口梆子”的劲儿

还兼容了北京河北梆子的甜和韵

同时糅合了“卫梆子”的味儿

最终形成了独特的韵味

昆曲名家柯军

江苏省昆剧院武生、文武老生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代表剧目

《夜奔》《云阳法场》《沉江》

《闯界》《宦门子弟错立身》

武从张金龙、侯少奎

文从郑传鉴、包传铎

1993年得昆曲大师郑传鉴青睐

主动收为关门弟子

创建全国唯一昆曲网站

与英国合作实施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文化交流项目

策划、导演并主演了中英版《邯郸梦》

他倡导的“新概念”昆剧引发关注

在书法、金石等方面也颇有建树

越剧名家方亚芬

上海越剧院当家花旦

越剧“袁(雪芬)派”传人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代表剧目

《红楼梦》《西厢记》《梁祝》

《祥林嫂》《玉卿嫂》

1983年

方亚芬被袁雪芬一眼看中

三年后,进入上海越剧院

数十年间,她交出了一份答卷

《祥林嫂》《西厢记》《梁祝》

是她学习大师表演艺术的成果

《玉卿嫂》是她精心打造的

属于自己的艺术形象

高潮处108句大段唱腔深受欢迎

《碧玉簪》是她跨流派

学习前辈艺术家的作品

被誉为“千面女王”

她还是目前唯一一位集

越剧四大经典

《梁祝》《红楼梦》

《西厢记》《祥林嫂》

主角于一身的演员

秦腔名家惠敏莉

主工小旦、花旦

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社长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代表剧目

《柳河湾的新娘》《秦腔》《易俗社》

《三滴血》《双锦衣》《貂蝉》

刘勇/摄

14岁考入延安戏剧学校

1989年在《李陵碑》中

出演匈奴公主获奖

并由此进入易俗社

得肖若兰、全巧民、张咏华、姜云芳

王芷华、孙莉群等老师教诲

凭借《柳河湾的新娘》一举夺梅

在她的组织协调下

易俗社为年轻一代复排了

《双锦衣》《胭脂》

《三滴血》《软玉屏》

等传统剧目

她带领着百年剧社走进清华大学

传播秦腔艺术

评剧名家孙路阳

中国评剧院“魏(荣元)派”花脸

代表剧目

《秦香莲》《大汉名臣》

《祥子与虎妞》

《风起同仁堂》《红高粱》

刘勇/摄

1984年进入沈阳市评剧院少艺班

师从赵荣鸣先生学戏

1997年随院赴天津武清

演出《秦香莲》

推开了进京的大门

终以特殊人才引进的方式

进入中国评剧院

后拜京剧名家景荣庆为师

学习《连环套》《将相和》

《李逵下山》等剧目

他在舞台上具有强大的气场和爆发力

唱腔饱满浑厚、立体多变

刚中带柔,具有摄人心魄的魔力

张静/摄

眉户碗碗腔名家杨荣荣

71岁省级非遗传承人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一级演员

代表剧目

《花烛恨》《杜十娘》《张连卖布》

《祥林嫂》《十二把镰刀》

《大家喜欢》

刘勇/摄

9岁学艺,坐科8年

入陕西省火线文工团

排演了眉户《祥林嫂》

巧妙地将戏曲传统唱法和科学发声结合

让眉户声腔艺术有了新的面貌

1978年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眉碗团

她是戏曲多面手

眉户、秦腔、碗碗腔、道情、线腔

同州梆子皆擅长

眉户电影《屠夫状元》中

为女主人公配唱

最近正在为后辈排演碗碗腔《李亚仙》

晋剧孙丽芳

主工青衣,兼演小旦、老旦

常演剧目

《三娘教子》《起解》《狸猫换太子》

《明公断》《烂柯山下》

上党梆子宋晋梅

主工青衣

山西高平市人民剧团副团长

常演剧目

《两地家书》《西沟女儿》

《卓文君》《风雨行宫》

刘勇/摄

秦腔邓卫锋

主工丑行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眉碗团演员

常演剧目

《卷席筒》《黑叮本》《拾黄金》

《顶灯》《双下山》

刘勇/摄

秦腔郭楠

主工武生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小梅花团演员

常演剧目

《三岔口》《挑滑车》《魂断巴丘》

河北梆子王硕

主工老生

常演剧目

《打金砖》《走雪山》《清风亭》

张静/摄

秦腔包东东

主工须生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小梅花团演员

常演剧目

《打镇台》《苏武牧羊》《卖酒》

京梆马敬帅

主工武花脸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演员

常演剧目

《芦花荡》《艳阳楼》

蒲剧赵振

主工须生,兼演武生、小生、红生

运城蒲剧青年实验团演员

常演剧目

《杀庙》《四郎探母》

《伍员逃国》《灞桥挑袍》

怎么样?

这16位名家新秀中

是否有你喜欢的角儿?

莎士比亚曾说

戏剧,就是回故乡

戏曲以朝圣者的虔诚

在这个时候回到了梨园的发源地

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

西安将以周“礼”、秦“义”

汉“诚挚”,以及唐“胸襟”

拥抱戏曲

用纯粹的艺与术

擂响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