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讲述和平的电影。100%的冷门佳片,几乎无人知道的历史

和平,一直都是我们所向往的。

反战争,也是我们一直呼吁和愿景的。

有战争的地方就有牺牲,有战争的地方就会家破人亡。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部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电影

《 地雷区 》2015

电影《地雷区》是一部 2015 年丹麦和德国合拍的历史剧情片。这部影片为什么说冷门?导演马丁本就是与世无争的人,拍的电影从不在宣传上下足功夫。就像中国导演许鞍华、吴宇森一样,只为追求十年磨一剑的佳作。这也是影片为什么不为人熟知的原因。

另外一个,电影《地雷区》在中国内地的译名为《拆弹少年》,相比直白的电影名,我想”拆弹少年“更能引起观众的观众和共鸣。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地雷区》虽然知名度不是很高,但他的观众口碑却是出了奇的高。电影于2015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作全球首映,并被丹麦提交至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最佳外语片。

电影赢得了许多奖项,包括波迪奖的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与最佳丹麦电影,第 89 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拆弹少年》赢得了影评人和观众的一致好评。电影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放映后,获得了全场起立鼓掌的肯定。多数著名影评人认为这是年度最佳的丹麦电影。

故事是由真实事件所启发改编的。

影片叙述 1945 年 5 月,在德军投降后,德国少年军人,在丹麦海边为了负起战争的责任,以血肉之躯亲身将眼前沙滩中所埋的数万枚地雷全清除干净,才得以重回睽违多年的家园。

在排雷的过程中,很多年轻人被炸死和或者残废,经过长久的挖掘,这些年轻的德国士兵终于排完了任务区中的地雷,但是正当他们以为能回家的时候,丹麦军方高层又给他们下达了新的排雷任务区。

这些年轻的德国士兵只能绝望的被运往目的地,但是最终在运送的过程中,长官做出了一个选择,他放走了那几个幸存下来的孩子,让他们越过国境线。

很少有人知道,二战结束后,丹麦的海岸线战场以外的居民区范围内还残留着不少炸弹。2000多名德国战俘被送去地雷区排雷。结果可想而知,能活着回来的只有十分之一。而这些战俘中,全部都是年青的少年们。

也不禁让我们联想到纳粹当年对犹太人的清除。在这部电影里多多少少也能看到一些殖民思想的影子。那些令人痛恨的殖民者们,不仅在身体上摧残战俘,更是在精神上语言上极力破坏。这种放大化的种族矛盾,更是在这部电影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地雷区》相比那些有着战争场面的二战片是平静的,但是,那些荒凉而静谧的日常之下,却隐匿着随时可能炸裂的危机。地雷不只埋藏在沙土之下,也埋藏在人心和人性的深处。

很少有人会看丹麦电影,我们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家的印象相必还停留在美人鱼的世界里。也很难想象,丹麦当年在遭受二战迫害的些许场景。

当然,这也是一部为数不多的讲述和平的电影。同题材的战争电影《开战日》也推荐给大家看看。

影片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结尾几个小男孩用渴求的眼神像同伴诉说:”拆完这些弹,我就可以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