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这些石头宁可错买也别放过!

我们在福州

我们了解寿山石

离寿山村东南面约二公里,由于矿床位于坑头占山麓,矿脉垂直倾斜,洞深如井,凿采困难,且坑洞深入溪涧底,坑底不断有地下水涌出,故名水坑;凡坑头所产石,统称为水坑石或坑头石。

虽然水坑石的产量犹较田黄石少,但因成材大件作品数量太少,且有与优质高山石容易混淆及鉴别困难的缺点,故始终炒不起来,价格反而远不如田石,所以有眼光的鉴藏家,遇上难得一见的水坑真品时,如果价格不离谱,宁可错买,千万不要放过,以免失之交臂。

1、水晶冻产于坑头水晶洞,白水晶质地澄澈通灵,肤里莹然,有如水晶,如玻璃无有障碍,又称晶玉;大部分隐有淡灰或淡蓝色基调,石肌隐有棉花纹、金属砂及虱卵。黄水晶较罕,色淡黄略有红筋,比黄冻更为清灵透澈,质嫩而通灵;红水晶更罕,色红艳如烛,偶含深红色筋络,灯光下异光耀眼,为水坑最难得的珍品。《寿山石考》曰:彷佛凌波仙子,罗袜生尘。意指水晶冻彷佛天阙仙女,冰清玉洁,落入凡尘。

2、鱼脑冻产于水晶洞,半透半浑,又称羊脂玉,石质显得特别凝腻脂润,隐含云、水团状纹或波浪纹,如煮熟鱼脑,不如水晶冻莹澈,石色亦非雪白。因产量极为稀少,见过鱼脑冻的人也少,故争议也最大。毛奇龄(清代诗人)《观石录》曰:玉质温润,莹洁无类,如搏酥割肪,膏方内凝,而腻已外达。清民二代诗人咏颂寿山水坑石时,均将水晶冻与鱼脑冻相提并论,诸如张伯膜(清代诗人)“洁如冰贮白玉壶,莹如雪映凝脂膏”、梅瞿山(清代诗人)“冰坚鱼脑同晶莹”、王贤镇(现代)“冰心鱼脑二无邪”,证明水晶冻与鱼脑冻有时难以区别,仅能将莹澈者归类水晶冻,微浑凝腻含不甚透明云团细纹者归类鱼脑冻。

3、天蓝冻产于坑头洞,质明色净,并非真正的天蓝色,而是石肌含疏离状灰蓝色点及棉花纹,隐约透出灰蓝色光,其蓝欲活,如雨后青天。有些清淡者色白呈淡灰蓝或仅蓝彩一抹,容易和水晶冻相混;有些浓艳者肌里饱含疏离灰蓝点,容易和牛角冻相混淆。《寿山石考》曰:微云淡河汉。目前混充坑头天蓝冻者,有山坑清灵含灰蓝色点的鸡母窝晶及水洞高山。

4、桃花冻产于坑头洞,冻质晶莹清灵,冻中密布疏离状红色点,有如胭脂粉吹散融入石中,碧落蒙蒙,红光晻然,在十倍放大镜中似桃花瓣浮于清水中,美丽动人,故又名桃花水。《寿山石考》曰:并非醉杨妃娇无力,应是人面桃花笑春风。其实桃花并不限产于坑头,如高山石、芙蓉、杜陵、善伯,举凡石中朱砂红点分布广稀而疏离者,均可能被冠以桃花二字。而冻质中密布疏离状黄色点,被称为菊花冻者,应非坑头产物。

5、黄冻产于水晶洞,浓黄如枇杷,比黄水晶冻色泽浓而浑厚,明黄胜暗黄。偶有一二处透明似玻璃白,略有红筋及不甚明显的萝卜丝纹,极似田黄冻,但比田黄冻更胜晶莹,无石皮且色泽表里如一,不似田黄内外浓淡有别。

6、玛瑙冻产于坑头洞,通常二或三色相间,纯红者称为玛瑙红、纯黄者称为玛瑙黄,偶有层状或条状晕彩纹,类似玛瑙石,故名。

7、牛角冻产于坑头洞,质灵微坚,莹澈富光泽,灰黑中带赭黄,浓者如牛角,偶有黑色纹,白棉纹杂乱而绵密;淡者似犀角,偶有水流纹或类似白色冰纹,石纹及格纹稍多;有些含黑色金属砂或微带金砂地者,质地坚实较难揩光。《寿山石考》曰:暑天黛海,日不敢骄。意指莹澈之牛角冻如夏日碧海,连太阳都逊其光泽。

8、鳝草冻产于坑头洞,质地清灵色多白微灰黄,肌隐白色细冰纹及色点,或色淡灰黄含灰黑或白色细毛状纹理,状如水底草叶。《寿山石考》曰:二八佳人,猫睛石压鬓。鬓者耳际细毛也,意指鳝草冻中含有类似少女耳际之细毛纹。

9、环冻产于坑头及水晶两洞,晶莹通明如半熟蛋白,石肌多隐现菊瓣或鱼子泡状小圈,有单环、双环及多环相连,颇为奇特,以水晶冻或牛角冻中较为常见;山坑石中荔枝、高山冻中可见,杜陵则偶见。环冻也分二种,一种为真正的环冻,是冻中含环状结晶砂结成;一种为裂纹环冻,也就是石肌内产生的环状裂纹,后者经浸油后,环会变淡或隐而不见,应可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