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国际」太有才了!古人如何避暑你能想得到吗?

空调房里葛优瘫,

冰水西瓜侃大山。

遥想古人真可怜,

一人一把破蒲扇。

古人真的有那么LOW吗?

一时兴起,

翻书查看,

不禁感叹:

城会玩!

扇枕温衾

黄香,

九岁丧母,

事父极孝。

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

“无冰不欢”

秦汉以前,

中国人就学会了用冰块制冷,

甚至建造了冰窖。

古代冰窑

统治者设置专门的机构,管理冰窖,保证夏季供应。

冬天,采集冰块,储存在“冰窖”中,供夏天使用。

到了强盛的汉朝,

建有神奇的“空调房

冬日温暖,

夏季清凉。

清凉殿

夏季,以石头为床,

冰块置于膝前,

周围挂上水晶帘,

真乃清凉一夏

到了明清时期,制冷设备更加先进,对冰块的使用可谓登峰造极

华妃娘娘霸气纳凉

凉屋也是古人消夏方式之一。

颇有点现代“空调房” 的意思。

利用机械将冷水送向屋顶,

任其沿屋檐直下,

形成人造水帘,激起凉气,以达到消暑目的。

宋朝的凉屋里还有植物,享受精神的愉悦。

凉屋模型

除了各种扇子,

在汉朝

都城一匠人为缓解暑热

把7个一丈长的大轮连接在一起,

发明了一种叫做“叶轮拨风”的七轮扇

曾有古籍记载:

一人运之,

满堂清爽。

辛苦了,丫头!

除了爱住“空调房

冷饮

”也必不可少了

《楚辞·招魂》记载:“挫糟冻饮,酹清凉些”。由此可见他们早就知晓加完冰块的糯米酒,既能降温避暑品起来更甘甜可口。

到了物质空前丰富的唐宋,

夏日吃冰更是到了寻常百姓家。

唐代就出现了专门的营业机构“冰商”,

冬天凿冰入窖,入夏上市销售。

刘松年的《斗茶图》还将卖凉水绘入画中

有诗云:“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

据记载,宋朝街市出现了“雪泡豆儿水”、漉梨浆、卤梅水、姜蜜水、木瓜汁、绿豆水、荔枝膏水等各色“冰水”。

“雪泡”,就是饮料里加了冰雪水

冰店生意极好,每家都有“

主打产品”,夜市繁华,至深夜才打烊。

冰激凌,自古有之,

元朝时期,蒙古人把牛奶、果汁、冰块混合,

制成“冰酪”,

传到欧洲,逐渐发展为冰激凌、雪糕。

原来冰激凌是咱老祖宗发明的

俗话说:

似腻非腻,滑嫩飘香。

如霜似雪,口到心爽。

清末,“荷兰水”盛行于世。其实,就是今天大家熟悉的汽水

根据记载,清朝人就可以制作碳酸饮料,比如说柠檬汽水,《清稗类钞·饮食类》就有相关记载。

为了存放冷饮,

智慧的古人又发明了一种原始的冰箱

——“冰鉴”

冰鉴,可冷藏水果、肉食、酒水等

这是一种双层器皿,下有基座,上面有盖,中间有夹层,把冰块放到夹层里,盖上盖子,好长时间都不会融化。

山居图

然而,这不是最牛的,

终极大招是:

情深未必冷,心静自然凉!

默念三遍“我不热”“我不热”“我不热”

古人真幸福,

古人超会玩。

夏天虽然长,

我却心自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