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青岛中山路上的老字号

说起中山路上老字号,可能每个青岛人都能数出来一堆。的确,在第一批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的青岛商家里,中山路上的老字号大概占了八成,中山路也成为国内最早的老字号一条街之一。

中山路上的老字号不仅多,而且覆盖面非常广,可以说吃的穿的用的玩的,样样不缺,而且还都有故事,都有自己的历史。说到吃,这里有春和楼;说到穿,这里有谦祥益、瑞蚨祥、盛锡福、盛泰;说到戴,这里有亨德利,无论是手表还是眼镜;要买青岛的特色海产品,当然这里有海滨;要理发,这里有南京理发店;娱乐休闲还有红星和中国两大影院;身体不适,北头有同仁堂;要收藏古董字画,这里有工艺美术和古董商店;文化人的去处当然还有环球和新华书店,打字机商店。

“头顶盛锡福,脚踏新盛泰,身穿谦祥益,手戴亨得利。”这就是中山路老字号最好的总结。

“一二一,上街里,买书包买铅笔,到了学校考第一。”这首童谣大概三十几岁往上的青岛人都是从小就熟知的,这里说的街里,指的就是中山路,或者说是现在说的中山路商圈。童谣里面说的这“买书包买铅笔”的地方就是“环球”了。“环球”的位置是在北京路和中山路的路口,如今已经随着劈柴院的改造迁到了北京路上,虽然几次听到要重建的消息,但是却迟迟没有重建,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儿时记忆里这里的确是“买书包买铅笔”的地方,那会每学期开学前,去一趟“环球”基本是必须的,从作业本到铅笔、文具盒,甚至是红领巾都要在那里采购,似乎这已经成了开学仪式的一部分。

“环球”的马路对面就是新华书店,这同样是个老字号,当然也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变迁被拆掉了。18岁之前的大部分周日,我是在那里度过的,虽然那会的新华书店还不像现在的书城这样全部开架,大部分人都把它当成图书馆,但是还是有小部分的书是可以在那里翻阅的。除了新华书店,阿甘去的最多的大概是中山路中段的“古旧书店”了,那会青岛经营旧书的主要就是这个书店,几乎每个月,我都会把自己看过的旧书整理一下拿到这里,换成钱,然后再买书,算下来买书的钱自然省了不少。但是很遗憾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中学时候几乎没有给自己留下什么书,因为大部分都以旧换新了。

老字号里面还有一家去的比较多的,一定是红星电影院了。这个始创建于1921年的电影院,比如今还在中山路上经营的“中国电影院”要早近十年,在青岛虽然不是最老的放电影的地方,但是有这种规模影院的却是最早的。“红星”相信是很多人抹不掉的记忆,如果二十年前也有人评选啥“岛城十大恋爱圣地”的话,红星入选肯定毫无悬念。虽然同在中山路,红星的设备一直好过不远处的中国电影院,并且在山东也一直是领先的。记不清在这里看过多少电影,印象最深的似乎是《泰坦尼克号》了,当然是老版的。不仅仅因为那是在红星第一次改造完看的第一部立体声影片,更重要的是因为爆满,只能买了加座,在影院通道边临时加的椅子上看完三个小时的大片。

在红星看的最后一部电影是《黑客帝国》,记不清是2还是3了,买票的时候已经知道红星即将拆迁,所以买了纪念套票,送了一张纪念卡,如今阿甘还一直珍藏着。那会据说新影院建成后可以凭这张卡换礼品,后来虽然在那里开了横店,但是已经没有红星的感觉了,这张纪念卡也就成了红星留给我的最后记忆。

在阿甘看来,红星和青岛饭店拆除是中山路改造历史上灾难性的败笔,没有记忆的老街是没有灵魂的,没有行道树的商业街是没有生命的。愿随着我们的进步,更多的认识到这些;愿我们的记忆中少一点逝去的青春;愿中山路上的老字号,都能青春永驻,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