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快递企业已然“死局”,一线快递企业迎来淘汰期……

近日闹得沸沸扬扬快捷与申通事件,随着5月18日的临时股东会审议重组方案,因股东意见不一致,未形成股东会决议。

从申通1.3亿元注资快捷占股10%到即将“对薄公堂”,当初的选择也是无奈之举,在快递行业的激烈的竞争下,二线快递不得不去找资本助力,也希望能依托资本后期做一些战略合作,权衡后也就选择了申通。以致今日两家不得已而对薄公堂。

二线快递:掉队、脱轨

当然,在二线快递中过得不愉快的并不止快捷这一家,全峰快递被青旅物流整体兼并后近日又传将转手给远成,速尔与优速选择开始转型做大包裹市场。已经明显能感觉到,二线快递企业开始进入被收购兼并、整合、转型的高发期。

这其中主因:快递市场份额已瓜分完毕,二线快递企业已难以获得融资,在规模化的作用下,成本进一步降低,而由于成本降低,以致服务滞后,而受诟病,渐入死胡同。

2018年以来,快递CR8市场集中度突破 80%(1-4月为81.1,较1-3月上升了0.4),2017 年 CR6 也比2016年上升1.99%,占比达到66.62%。

从这一变化看出由于马太效应,快递企业已然演变成,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局面,二线快递企业已然是掉队、脱轨,接着就是一线快递企业的的淘汰战。

一线快递:兼并、收购

从目前的趋势看,虽然目前各快递企业在布局即时配送、生鲜物流、冷链医药、快运零担,第一都想在未来一线快递争夺战中,规避风险,保全自身;第二紧跟发展,抢夺“金矿”,为一线快递争夺战,积攒资本。

虽然目前各快递企业占市场份额大趋相同,也由于同质化严重,未来一线快递企业争夺战,不可避免。而要想在未来一线快递企业争夺战中,获得先机,除了布局当下热门物流项目外,兼并、收购其他中小快递企业或是最快占据市场份额的捷径。

一则苏宁、京东也建立起自己的物流配送,随着电商入局快递战场,二线快递企业更难入局,而一线快递也将迎来考核期,淘汰一批服务滞后、设备滞后、观念滞后的一线快递企业。

一方面,随着京东、苏宁等B2C规模不断扩大(其份额已经超过淘宝为代表的C2C平台的市场份额,达到51%),而B2C两大巨头京东、苏宁均通过建立自己的配送队伍。

另一方面,快递价格战以致冰点,随着毛利率下降,客户对快递性价比越发的看重。一线快递企业提升服务质量已提上日程,服务质量的竞争必然会演变成市场客户之争,淘汰在所难免。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目前,快递行业CR8(申通、圆通、中通、顺丰、韵达、邮政、百世、京东)2018年一直超过80%,但CR4(申通、圆通、中通、顺丰)从09年的77%下降至17年的45%,行业龙头竞争激烈,韵达、百世后劲十足,韵达从2016年的10.3%上升到2017年的11.78%,而百世则从2016年的7.03%上升到2017年的9.41%。2017年顺丰、圆通、申通的市场占有率都有下降,分别是减少了0.6%、1.7%、0.7%,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圆通

。2017年业务量排名依次为中通、圆通、韵达、申通、百世、顺丰。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一线快递企业淘汰战已然开打。年底乃至2019年快递企业会进入寡头竞争时代。部分快递企业依然做好规避准备,而一些快递企业虽是乐不思蜀。

顺丰已其准确的定位和资本优势,已然在生鲜物流、冷链医药、快运零担、即时配送等入局,增加自身筹码。

百世、韵达也紧跟其后。实现产业方向上下延伸,拓展电商快递以外的业务领域,实现快递、快运、冷运、跨境、仓配一体等领域多元化布局,向综合物流转变;另一方面,业务上进一步扩展国际业务、二三线城市、乡镇领域业务,加速其网点布局实现渠道下沉。

总的来看,2018年对于一线快递而言,是寻求改变的一年,核心会是科技化,需要考虑科技本身的应用落地,如何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的手段去增效降本,光拿出来“秀”其实是没用的。另外对于中小快递今年很难,没有资金,服务能力弱,价格战也打不了多久,逃不了三种结果,被兼并,倒闭,转其他细分领域。

对此你怎么看?

(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