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探寻穿透五百年的答案 · 晋祠

点上方即可收听主播郑海音朗读音频

文/陈春花

暑假到了,与少建约好到山西走走,同行的伙伴有朝晖、晨霞、晓希,而大彦也从北京开车赶过来,山西的卫军、兴军、媛媛、老王和老段都相约一起,在太原聚首之后开始了为期几天的发现之旅。

因为《乔家大院》,也因为煤矿的富豪,更因为威名的晋商,山西成了朋友津津乐道的地方。我一直想了解,但是一直没有成行,不知道为什么, 山西给我很久远的印象,褐色和灰色是我理解的山西的色调,但是这一次,所有对于山西的印象全改观了。

少建的用心,让我能够在晋祠宾馆住下来。几天来,一直都在驱车往郊外赶路,一个空闲的上午,我们信步来到宾馆旁的晋祠,乍见之下,深受震动:虽然斑驳、陈旧,已没有了豪华的气象,但是却仍保留着一点点傲骨。

我来晋祠,沿唐太宗李世民所走的路踏过,「金阙九层,鄙蓬莱之已陋;玉楼干仞,耻昆阆之非奇。落月低于桂筵,流星起于株树。」不禁喟然发出诗仙李白的感慨:「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萧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尤其是这里的树,古老而苍劲,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皲裂,头枕撑天,形若卧龙,郁郁苍苍,欧阳修曾以这样的诗句来赞颂它:「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

那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像地下旋起的一股云烟,又似天上垂下的一根神鞭。

这里的树,无不显出沧桑几经的风骨,人游其间,怀古思昔的肃然之情油然而生。而在这些古木掩映之下的古祠,则显得分外幽静、典雅。站在这样的苍穹婉约之前,只有敬畏和膜拜。无论是古树、殿堂,还是小桥、难老泉,尤其是当你凝望久远雕就,的飞檐、盘龙柱,那光阴痕迹铺成的大殿,你就会亲身感受到它,浓重的信仰的色彩和古老的文化气息。在这里,你几乎会忘记自己的存在,无论身处任何一个角落,你都会让自己融化在三晋的古风中。

晋祠资料介绍,观赏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都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楼高阁取胜。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耸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在中轴线上,有 4 尊威风凛凛的宋代铁铸武士像,虽已经历 900 多年的雨雪风霜,依然如山似塔,威风不减。与之遥遥相望的是圣母殿中的宋代彩色泥塑,尤其是其中的 43 尊侍女像,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是以往雕塑中那种冰冷的面孔,呆板的表情,而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的社会。她们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能带给人无尽的遗想,当我们置身于这些彩塑之中,仿佛能听到她们清脆的笑声,窃窃的私语,暗暗的唉叹。这是文中的文字,也是我的感受。圣母殿是全祠的主殿,为唐叔虞的母亲邑姜所修,被誉为国宝级建筑,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殿周围廓的最早实例。大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前廓中的 8 根木雕盘龙柱也是现存最早的木雕,大殿柱头与补间不同,上檐与下檐相异,可谓穷极奇巧。

晋祠并不太大,从中轴线延伸,几条小路发散而去,随意地走东走西,便会在某一个路口和刚刚擦身而过的人再次相遇,就,像当年的柳女,途中遇一骑马人而成水母一般。随意一走就遇到神明,遇到了能够给她一解相思苦的神者,那天正是晋祠最美的傍晚,水母坐在瓮上,成为世人关于爱的最美记忆。

晋祠的傲骨不仅仅是它的俊秀和悠久,还因为它有更广大的宽容胸怀。

据史料记载,秦汉时好神仙、尚方术之风兴盛,人们对前代神祇做了一番整理,建立了祭礼制度,并设置了大量的神祇,将多神崇拜的方式固定下来,吸引了许多民间信仰,扩充了祭祀的范围,增加了祭祀的对象,丰富了祭祀的仪式,几乎无神不有祠,无神不致祭。于是乎晋祠以祖先、山川崇拜为主,儒、释、道及民间诸神为辅的完善的祭祀场所逐渐形成。晋祠也就成了从玉皇大帝、太上老君、释迦牟尼到土地神、关帝老爷至文曲星君、英雄侠女等群「仙」会聚的地方,它们无不互弃己见,各居晋祠一隅,共享人间香火。

联想到不远的五台山,那里更是相容和祥和之地,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感观,不同的选择, 但是可以安然地相互交融。晋祠和五台山的联结,是否就是晋商与世人的联结呢?明清的晋商称雄中华商界五个多世纪,「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是晋商的自我写照。

晋商的成功,令人瞩目。世人不断地探询,为什么晋商可以如此的成功?为什么晋商能够延续财富的奇迹?为什么在技术并不发达的地区有了「金融工具」、「股份制」、「职业经理人」,这些即便在今天还是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实践?为什么诚信可以在晋商中广泛运用?为什么晋商可以走遍天下?

我们知道,每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都有一种特殊的精神作为其灵魂,这种内在的灵魂是实践活动中最活跃的能动力量,而从事这一活动的人就是这一特殊精神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明清晋商的成功,背后的「晋商精神」一定也是成就晋商的根本,但是这种精神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呢?我反复地问过自己,也反复地去寻找别人研究的成果,但是站在晋祠前,我相信已找到了答案,晋商的精髓就是晋祠和五台山的写照:包容、祥和。

很多人都在分析晋商,也有很多人在分析晋商在近代的沉寂。我没有更多地去思考为什么在明清,晋商得以成功,而在现代,晋商却丧失了往日的辉煌,也许我们可以找寻更多的原因和理由,可以让更多的人汲取晋商近代的教训,但是我更愿意了解晋商成功的精髓,因为这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我也同意任何人、任何事都需要与时代契合,晋商成功和落伍的原因都是因为与时代契合的程度的变化,或许因为技术,或许因为市场,或许因为变化,或许因为国运,等等,

这些契合一定是多种因素的交织,所以我并没有更多地关注这些,反而相信当精髓保留而认识又变化,与时代保持紧密的契合的时候,晋商仍会重现辉煌。因为包容和祥和是更为根本的价值,在晋商天性中保有,正如晋祠的风范。

我不知道平日这里的香火如何,可是今天这里静若处子,与世无争,卓然独立,也许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修身养性之地,如果说相距不远的五台山有求必应的话,那么,晋祠就是那偏安一隅的隐者,道不尽的恬然和安逸。

佛与世人的缘分,也许不是我能够道尽的,但是站在晋祠古树之前,会感应到世事之外仍有净土,这片净土存于心中,存于与古刹的相互感应中,对于晋商重又升起希望,因为古树,因为水母,因为晋祠。(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