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個國家不能無限印鈔票來讓自己有錢,購買更多國外資源進行本國建設?

zhangbaozhi

其實確實有的國家會多印些鈔票讓自己變得有錢(中國就可以牛不牛),但卻沒有一個國家會無限量的印鈔票,因為太廢紙了……

鈔票已經是實用價值很低的貨幣了,說白了就是張紙罷了,又沒有多少成本,它的存在就是人類自己的共識和信任,依靠勞動來換取成果,而鈔票就是媒介。當無限量的鈔票製造出來,這份共識就被打破了,成果沒有準確的衡量,勞動也就沒有意義了。

中國製造業享譽全球,每一份製造背後的蘊含著中國工人的汗水,如果美國人自己印了無數的鈔票,什麼都不用幹,就把工人日夜趕製的東西買走,我們會說:“憑什麼啊,我們也印,看誰印的多”。這樣鈔票的共識就被打破了,這就意味著我們的勞動是無意義的,誰也不是傻子,拿沒用換有用,但我們可以在鈔票多得時候熱情的擁抱經濟的泡沫,在泡沫消失時及時抽身。

當無限量的鈔票被印出來時,作為貨幣的鈔票就已經失去它的內在價值了,到最後可能都不值自己的製作成本,在鈔票“多多”的時候德國燒馬克取暖,國民黨統治時期拿法幣糊牆,這個時候的錢是真不值錢。

靠無限印鈔票,不會讓我們變得有錢只會讓我們越來越不值錢,我們可以讓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向全世界收取鑄幣稅。最好是能取代美元!

關注我,第一時間知道為什麼丁磊養豬還養雞、劉強東是村長。

AI財經社

這是個最基本的經濟學常識啦!

津巴布韋也是像題主這樣想的:



(津巴布韋元,500萬億面值的,我還有一張哦!)

津巴布韋在經濟改革失敗之後,為了緩解國民憤怒的情緒,於是他們想了一個簡單的辦法——開動印鈔機,印紙幣,發給民眾。可是他們發現,發的錢越多,市場上的物價就越貴,於是就只能印更大面值的錢發給民眾,如此循環,最終印出了世界上面值最大的貨幣——一萬萬億面值。隨著這種鈔票的發行,津巴布韋幣的信譽也就徹底破產,退出了市場流通。

可不可以不讓物價上漲呢?

委內瑞拉就是這麼幹的,查韋斯政府在超發貨幣發給民眾之後,用強制力控制物價不讓上漲,但這種情況下銷售會造成商家鉅虧,所以商家乾脆選擇——惹不起躲得起,不賣了,紛紛關門罷市。委內瑞拉作為一個21世紀的石油國家,居然出現了饑荒,可以說是一個奇蹟了。

接下來說說為什麼不能這麼幹。

一個成熟的政府,對他的貨幣量必須嚴格控制,因為稍一超發就會造成通貨膨脹,通貨膨脹不一定是壞事,但惡性的通貨膨脹對國家經濟是毀滅性打擊。如果給全中國人民一個人發一億現金,是可以做到的。不過到那個時候,100萬塊買一碗麵也就不奇怪了。

至於無限印鈔票購買國外資源?你以為你是誰?

拿100塊人民幣,能到美國買回來哪怕一瓶水嗎?

不能,因為你自己的貨幣只能在本國花,想要到國外花要換成美元或者其國家的本國貨幣。而換成美元需要你自己的國家有外匯儲備,即和美國的交易中掙到了足夠的錢。朝鮮最缺外匯,他可以無限印自己的朝鮮幣,卻如同一堆廢紙,因為朝鮮幣在朝鮮以外的地方一文不值。

世界上只有美元和黃金是可以世界通行的,也只有美國可以開動印鈔機就換來外國的資源。但即使是美國,也不能無限制的濫印鈔票,因為濫印鈔票會導致其信用破產,國際市場會廢棄對它的使用。

財富的增加,是靠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是貨幣量的增加,如果印發貨幣就能換來資源的話,那人類就不必勞動了,一人買一臺印鈔機就好啦。


小約翰

提這個問題顯然是對貨幣的本質不太瞭解。

貨幣本身是沒有價值的,是政府做背書人為為其賦予了價值,政府發行貨幣實際上也是一種債券,當你付出自己勞動力準備換取生活物資的時候,別人給了你一些貨幣,告訴你只要用這個東西隨時都可以換你想要的東西,不一定非得現在換。



貨幣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會財富,但貨幣本身並不是社會財富,只是社會財富的一個衡量標準。在社會財富不變的情況下如果貨幣數量大量增加就會導致社會財富漲價,貨幣貶值。本來1斤大米2塊錢,如果多印出一倍的貨幣,1斤大米就會變成4塊錢,你手裡原有的錢購買力就會下降,如果你手裡財富增值的速度沒有貨幣超發速度快,你的財富就會變少,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通貨膨脹。

想買國外資源?誰也不是傻子,每個國家都有自己國家的貨幣,你拿著自己國家貨幣去其他國家直接消費,大多數情況下是行不通的,你得先兌換成該國貨幣然後才能消費,這也就有了匯率的問題。

如果一個國家不斷多發行貨幣,其他國家就會調低於和你的匯率,比如本來1塊錢可以兌換8日元,如果你可勁的印人民幣,日元可能就會變成1塊錢兌換4日元、2日元甚至1日元,讓你多印出來的錢沒辦法兌換更多其他國家貨幣。經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體系,大家都在這中間尋找一個平衡點,打破這個平衡點就很容易把好事變成壞事。



當然美元是佔了大便宜的,因為美元世界通用,但即便這樣,美元也不敢無限制的狂印,這同樣會導致美元貶值從而削弱美元作為世界通用貨幣的地位。


坤鵬論

(100萬億面值的津巴布韋幣已成為歷史)

貨幣發行量是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的。經濟增長多少,貨幣增長多少,這是常識。

正常的國家貨幣發行,是按照經濟增長速度,採取同樣幅度增加的,這樣會保持物價穩定。但一般國家發行貨幣,會略高於經濟增長速度,這樣就有溫和的通貨膨脹。就像我們國家,連續三十年經濟都是高速增長,然後貨幣發行也在高速增長,這樣就處於比較健康的狀態。但其實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國內的貨幣發行一直是高於經濟增長速度,那為什麼通貨膨脹沒有那麼厲害?因為炒房的貨幣,被房地產吸收了,所以房價一直處於暴漲狀態。

如果一個國家無限印刷鈔票,那麼唯一的作用是,紙張價格提高了,貨幣的實際價值降低了,然後惡性通貨膨脹來臨了。

這在過去與曾經,都有驚人的案例可以借鑑。民國時期發行的法幣,就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作品。1937年抗戰前夕,法幣發行總額不過14億餘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幣發行額已達5千億元。到1947年4月,發行額又增至16萬億元以上。1948年,法幣發行額竟達到660萬億元以上,等於抗日戰爭前的47萬倍,物價上漲3492萬倍,法幣徹底崩潰。

曾經,津巴布韋印出了世界上面值最大的貨幣——一百萬億面值。2009年1月,津央行發行100萬億面值新津元。隨著這種鈔票的發行,津巴布韋幣的信譽也就徹底破產,退出了市場流通,成為了遊客手中的收藏品。2015年6月,津巴布韋幣退市,目前該國通用的是美元及南非貨幣。

美元為什麼能夠成為世界通行的貨幣?不僅是因為美國經濟實力全球第一,更因為美元的發行量是受控制的。

美國的中央銀行就是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美聯儲發行美元主要有三個渠道,一是購買美國國債,二是再貼現貸款,三是根據其它儲備資產(如黃金、特別提款權等)。

其中購買美國國債這個渠道,是其主要的貨幣發行渠道,約佔其貨幣總髮行量的80%左右。這種發行模式簡單的說,就是美國財政部向社會發行國債,美聯儲用其印刷的美元支付給財政部,來購買這些國債。美國財政部獲得對應的美元后,執行其預算支出,從而將基礎貨幣注入經濟體。

如果美元無限制發行,那麼美國政府就意味著無限制欠款,那麼美國政府信用破產馬上來臨,這樣美元就被所有人摒棄。

所以正常的國家貨幣發行,都是根據經濟增加值來計算的。這樣可以保持貨幣的信用,也就是國家的信用。

單純的印刷貨幣,購買更多國外資源以及進行本國建設,這是根本上不可能的。貨幣只能在本國內使用,要購買國外資源,必須轉換成國際貨幣,這樣就有一個貨幣比率問題,如果一個國家無限制印刷貨幣,那麼其本幣的價值就非常低,這樣也是無效的。


波士財經

鈔票是不能被無限量的製作出來的。否則鈔票的本身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一個國家貨幣的價值是與該國勞動人民所創造出來的勞動成果掛鉤的。

我們舉這樣一個例子假設在兩個小島上,a島人們打魚為生,發行的鈔票,我們稱之為魚幣。b島人們養羊為生,發行的鈔票,我們稱之為羊幣。因為打魚的勞動成果比養羊容易,兩者的兌換比例定為10個魚幣兌換1個羊幣。(類似於發展中國家以原材料出口加工等產業與發達國家高科技產業進行的貨幣兌換)

如果發生問題裡所說的, a島無限量印發魚幣,兩個島貨幣兌換還按照10比1的比例,理論上是可以買下整個b島,就付出了魚幣的印刷成本。意思就是說 a島的魚幣背後沒有勞動人民辛辛苦苦打魚的實際成果,那麼b島的人們能願意嗎?不會。

真實的情況會是這樣: a島超發貨幣,想與b島兌換,市場魚幣過多,持有羊幣的人會惜售。那麼市場匯率會11比1,12比1,100比1,直到有人願意以更多的魚幣兌換羊幣,否則市場不願意出售羊幣。

現在就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委內瑞拉在石油價格高企的時候,人們的生活很滋潤。那時委內瑞拉的人民辛辛苦苦付出石油產出勞動,貨幣也有價值支撐。然而當石油價格下跌時,委內瑞拉政府妄想靠著超發貨幣來解決經濟問題,殊不知,貨幣背後要有國家信用存在,而國家信用是基於一國人民的勞動付出。想空手套白狼?其他國家和國內人民也不是傻子。

據此前IMF報告顯示,2018年,委內瑞拉通貨膨脹率或將高達2379%,屆時貨幣將失去意義。下圖是IMF報告裡的委內瑞拉通貨膨脹率。

而委內瑞拉的貨幣也已經崩潰,下圖IMF報告為我們展現了委內瑞拉黑市上的匯率。

所以超發貨幣的影響我們已經看到了,更不要說無限量印發買下全世界了。如果真這麼做了,人們將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民生凋敝,戰亂紛爭。那時,人們才會想起當初犯下的天量超發貨幣的罪孽。


每日經濟新聞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過量的印刷鈔票勢必會引起通貨膨脹,也就是說錢越來越不值錢了。因為法幣實際上就是一張紙而已,錢之所以能作為物物交換的憑證,是因為有政府的背書。所以政府必須控制錢的總量防止錢幣過快的通貨膨脹。

而通貨膨脹也很好理解,如果原來一個國家擁有10棵白菜,和10塊錢的法幣,如果白菜的單價是1塊錢,那麼這10塊錢可以購買10棵白菜。

如果錢變多了,變成了100塊,但白菜還是隻有10棵,那白菜的單價可能就是10塊錢一顆了。所以,通貨膨脹就是錢多了,但東西沒變多,所以錢就越來越不值錢了。

其次,如果一個國家印了很多錢,去其他國家購買了大量的資源,但別人同樣就獲得了你這麼多的錢,他同樣可以使用這些錢到你的國家購買你的同等資源,所以算上去並不能佔到便宜。

但是,有一個國家的通貨膨脹是全世界都在為他平攤的,那就是美元。因為美元作為全球通用貨幣,已經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認可。所以都會儲備一定的美元作為外匯儲備。

所以,如果美國大量的印錢就會導致其他國家的錢越來越不值錢,讓全世界人們為美國人買單。


政商參閱

60億元一張的鈔票見過嗎?

這是民國末期發行的60億一張的法幣,能買多少東西呢?僅僅數十粒大米!

1937年抗戰前夕,法幣發行總額不過14億餘元。為了籌集抗戰軍費,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幣發行額已達5千億元。這還不是最嚴重的。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更是瘋狂發行貨幣來搜刮民間財富,1948年,法幣發行額竟達到660萬億元以上,等於抗日戰爭前的47萬倍,物價上漲3492萬倍,法幣徹底崩潰。

那時國統區的老百姓,個個“有錢得”堪比《人民的名義》裡的貪官趙德漢


(工人發工資)

但是再有錢有什麼用呢?上街買袋米要背一麻袋錢去,在路邊攤吃碗米粉得先付錢,因為點餐時一碗可能1千萬,吃完時已經漲價到2千萬一碗了……

再回到這個問題:為什麼一個國家不能無限印鈔票來讓自己有錢,購買更多國外資源以及進行本國建設呢?

這個問題有兩個要點,第一個:無限。貨幣有一定發行量限度,超出之後會引起嚴重的通貨膨脹,使得錢不值錢,再多的話就成了廢紙了。

第二個:國外的資源。世界上絕大部分貨幣只能在本國流通,現在能夠全球流通的只有美元,正因如此,美國能夠通過印鈔票向全球徵收“鑄幣稅”來維持本國的霸權地位。

但也要有個限度,一下印太多無異於殺雞取卵,毀滅了美元的信用體系,導致沒人再用美元。


福林說歷史

第一個問題,無限制印刷鈔票來讓自己有錢,假設,銀行印錢,錢放著也是廢紙,銀行把錢帶款的老闆,老闆拿著錢去投資房地產,修完房子,把錢給工人,工人拿著錢去消費。這就是一個簡單的循環,銀行不停的印錢,老闆,工人的錢也就越多,工人拿去消費,社會就生產了這麼多東西,工人拿著錢去買東西,手裡的錢越來越多,買的東西還就那幾樣,商店裡的老闆開始漲價,銀行再繼續印錢,商店老闆的錢也越來越多,商店裡的老闆去買東西,比如大米,這樣依次下去,最後農民手裡的錢越來越多,這樣東西越來越漲價,因為貨幣最終流向人們手裡,就會出現囤積貨物,投機行為,物價將來漲價,我就等著漲價了再賣,這樣,人們拿著手機的錢買不到東西了,或者只能買一點,銀行繼續印錢,市場上的供應越來越少,而錢卻越來越多,就越來越不值錢,這樣下去,錢越來越不值錢而其他的東西太過值錢,社會就會陷入死循環,工人拿著錢買不到東西,因為社會供給的就那麼多,社會就會崩潰。第二個問題,比如咱們國家印鈔票,那自然是人民幣,可是你拿著人民幣去美國,德國等花費人家是不認的,你國家的錢怎麼拿到我們國家買東西,我又不認識上面印的啥東西。只有美元是世界貨幣,人民幣兌換成美元,就可以用它到世界各地買東西,但問題是美國人換了人民幣拿去幹啥呢?美國國內又沒人要,這時美國人就拿人民幣買中國的東西,但是美國人啥都有,中國的東西沒啥買的。這就是基本的矛盾。也就是說,中國拿著美元可以買美國的東西是因為美國的東西值錢,我們沒有,可是美國人拿著人民幣卻沒處花。中國拿著美國人的錢買美國的東西,石油買不到,科技技術買不到,武器買不到,只能買房子,買吃的,買一般商品,而作為國家層面買這些東西沒有用,最後就只能買美國國債。就是美國像我們打借條。這樣貨幣就通過洗錢一樣的方式流向了中國,而美國人拿著人民幣買中國的稀土,礦產等等則等值消費,中國的外匯儲備不停的增長,花不完的那些錢就會儲存起來,這些錢出存在銀行不產生任何利息,而當美國人國內的物價漲價的時候這些美元就不值錢了,拿著這些美元去買美國的東西就是一種損失,所以說外匯儲備適量就好過多的外匯儲備會送是國家的金融資本,這就是我們國家銀行應錢去買外國的東西都簡單的過程,我們拿著錢去買美國人的東西,買不到高科技的東西,我美國人拿著我們的錢來買我們的東西就可以買得到。這樣來看我們應的錢越多損失也就越多。希望這個回答能幫到你


艾斯1989


為什麼一個國家不能無限印鈔票來讓自己有錢,購買更多國外資源以及進行本國建設?


事實上,每個國家或者說每個政權是每天都不斷地在印發鈔票,但這種印發並不是毫無限制的,每一次鈔票的印發都伴隨著一定的政策目標。如果單純地無限制印發鈔票,只會帶來惡性的通貨膨脹,最終引發國家經濟的崩潰。

印發很多鈔票,就可以購買更多的國外資進行本國建設嗎?這裡需要指出的是,本國的貨幣除了要有本國的背書之外,還要有其他國家的認可。首先,如果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都不認可你的貨幣,那麼,你印發再多的鈔票又有何用,你會用你的資源跟你不認可的東西進行交換嗎?。其次,貿易是相互的,即便你無限度印發鈔票去認可你貨幣的國家購買他的資源,反過來,他也可以拿你的鈔票買你的資源,天上不可能掉餡餅。

接著開頭說的,無限印發鈔票只會引發惡性通貨膨脹。學經濟學的人都知道,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的失衡,不但對生產力沒多大的增長,反而,持續性的貨幣失衡會給生產的增長帶來損失。物以稀為貴,鈔票多了,但能與貨幣進行交換的商品還是跟以前一樣,此時,貨幣就會貶值。人的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滋生惰性,有這麼多錢了,為什麼還要工作?大家都有錢,大家都可以買到商品,但商品的供給卻不及貨幣的增長,必然引發物價飛漲,進而貨幣失去信用,甚至導致社會動盪。如津巴布韋、委內瑞拉等國一般。

然而,隨著國家經濟的增長以及生產力的發展,國家增加貨幣供給,或者出於刺激經濟,穩定匯率的政策目標而印發更多的貨幣,這都是允許的。事實上國家超限度印發貨幣,其實買單的還是本國人民。但要說明的是,如果美國多印一些鈔票,買單的是世界人民,因為美元承擔世界貨幣的職能。因此,一直以來美國都在極力維護美元在世界各領域的流通地位。

最後用一個通俗易懂的例子來說明為什麼不能無限度印發鈔票:

假如A村有一個鞋廠,其一年一共能生產100雙鞋子,而市場上有且僅有1000塊錢,每雙鞋子10塊錢,如果有一天當地政府又發行了1000元一共2000元進行流通,但是市場上的鞋子一共還是隻有100雙。顯而易見地,如果此時鞋子還是10 塊錢一雙,那麼另外多出的1000塊錢就沒法買到鞋子了。到這裡,把鞋子當做是我國的全部國民生產出來的東西,而1000塊錢就是國家印發的所有鈔票,就明白為什麼國家為什麼不能無限制地印發鈔票了。

然而,接下來,這家鞋廠的隔壁村新開了一家新鞋廠,不同的是隔壁村新開的鞋廠規定,他們只認可美元,他們的鞋子也只能用美元進行購買,10美元每雙。他們和舊鞋廠一樣也只能生產100雙鞋子,他們村的市場上也剛好只發行了1000美元進行流通。所以,如果有人想去買隔壁村的鞋廠購買鞋子時,就得想辦法換取他們村的美元。就當前而言,隔壁村的鞋廠願意用他們的10美元兌換成A村的10元錢,然後A村的人拿著兌換而來的10美元去購買隔壁村的鞋子。然而有一天,情況發生了變化,在A村的市場上又多印發了1000塊錢一共2000塊錢進行流通,此時A村的人就會發現就算他們擁有2000塊錢也只能換走隔壁村的100雙鞋子。


葉永衛

其中提到很重要的一點,房價上漲也是一種貨幣現象,也就是鈔票印刷的多了。

從某個角度講很多人需要感謝高房價,如果沒有股市這個割韭菜的絞肉機,如果剩下的房地產再容納不了這麼龐大的天量資金。天知道物價會上漲到什麼程度。

當然了,巨大的房地產市場成為洩洪區,使得一部分人提前獲得了鉅額財富。但是推升了所有人的生活成本,壓縮了社會消費,使得產能過剩更加凸顯嚴重。如果沒有環保限產,相當數量的企業也將會關停,造成大量失業。

一個國家,可以看作是一個有著無形大能量罩的大農場。

其中有池塘,有農田,有雞鴨鵝,有綠樹鮮花,有山坡草地。貨幣就像是雨水,雨水均勻時,五穀豐登,欣欣向榮。

如果偶爾下一場罕見的大雨,經過長時間的滲透或者蒸發,積水總是會消失的,環境還是會有所恢復,即使短時間內會造成一定影響和損失。

但是如果大雨下個不停,池塘滿了,農田淹了,雞也顏死了。除了會游泳的鴨子和鵝能活,別的什麼也留不下了。

而積水長時間不退,有能量罩保護的大農場,也無法向外界洩洪,最後只能走向毀滅。

普通人所接觸和使用的貨幣,簡單理解就是以國家信用背書的一般等價物。

宏觀來說,每個商品都有價值所在,一個國家的商品,總有一個巨大的價格數字。

假如一個國家總的貨幣量是固定的,那麼,商品的價格波動會非常小。人為的炒作會非常少,因為無利可圖。

但是如果貨幣超發,那麼某些商品的價格波動會非常頻繁。比如蒜你狠,比如姜你軍。至於炒房、炒郵幣卡,炒蘭花,炒藏獒,炒虛擬幣等等。

當貨幣超發到一定程度,則會引起物價的全面上漲,也就是通貨膨脹。

以食鹽為例,5年前超市1000克的食鹽,一塊多。到了現在,400克的兩三塊錢。

食用油、雞蛋、豬肉、蔬菜價格,乃至房子,價格增長的幅度有目共睹。

鈔票的過量印刷,使得一部分容易得到貸款的人可以迅速擴大資產。高收入行業水漲船高,薪資增長的快。

但是多數人,也就是多數普通人,收入的增長是難以跟上物價上漲的幅度的。

所以必然造成貧富差距的巨大分化,影響到社會的穩定。

民之為道也,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

赤貧階層,往往會有毀滅的思想,不能與之共富,但求與之共亡。

而相對容易獲得財富的那批人,為了保護自己的財富,也會選擇遷移。嗯,遷移這個詞用的好,再畫個重點。最終造成鉅額財產流失。

至於超發的貨幣用於建設,這個話題我曾經在反駁林毅夫觀點的那篇文章說過。

建設是有度的,一個地方,修一條路時效果最大,第二條路的時候效果就差了很多。修第三條路則完全成為浪費。放在多數領域,都說得通。修得多了,就一定會形成產能過剩,造成資源和財富的大量浪費。

貨幣超發,然後用於國外資產購置。這同樣行不通。

這個地球上的每一個國家,都是從腥風血雨中戰鬥出來的,沒有一個是善茬。

當本國貨幣還不是國際通用貨幣時,國外投資或者採購,都要使用對方承認的外匯儲備來進行。

貨幣印的多了,對外的匯率就會貶值。而國際上很多資金都在虎視眈眈,會通過股市或者債券市場,隨時通過合法的經濟手段掠奪該國的財富。

而本國內部的資產淨值超千萬的富豪,也會不斷的遷移,嗯,遷移。擋也擋不住的遷移。

且不說每一項投資能否盈利或者保本,即使是能投資買一些海外資產,也會遭遇該國的本土保護抵抗,動輒要付出更加高昂的成本和代價。

如果再遭遇一些動盪,或者資產收購後遇到該國不配合,或者收購了企業員工不配合,跟只買下一個空殼又有什麼區別,最終還是要當冤大頭的。

即使是貨幣成了國際通用貨幣,那麼貨幣超發還是行不通。

貨幣,也就是一個國家的信用。隨心所欲的印刷貨幣,信用就容易破產,又有幾個國家願意把這種隨時貶值的貨幣長期持有當作外匯儲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