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的《多寶塔》和裴休的《圭峰山禪師碑》,你覺得哪個更好?

三戒151859705

個人覺得,裴休的楷書圭峰山禪師碑更好一些。

顏真卿和裴休都是唐時期著名的書法家,現在很多書法愛好者還都不知道有裴休這個人。

裴休是唐時期一個著名的宰相,詩文書畫樣樣精通,尤其擅長楷書。

米芾曾評價:“裴休率意寫碑,乃有真趣,不陷醜怪。”

米芾曾經說過顏真卿的楷書醜,但是對於裴休的楷書是比較推崇的。

個人曾在接觸裴休時,臨過幾個字,感覺寫起來比顏真卿要容易一些。

圭峰寺禪師碑,法度非常森嚴,整體重心偏上。

有歐陽詢之險,又有柳公權之瘦硬挺拔,在唐朝的楷書作品中,實屬上品。

只不過裴休的名聲沒有在民間流傳而已,所以造成了很多人都不知道!

在顏真卿死後的十年裡,裴休才剛剛出生。

顏真卿的多寶塔卻不如圭峰禪師容易入手。

多寶塔,是千佛寺感應碑,在當時是非常隆重的,所以顏真卿寫的時候有所收斂,比較工整。

但是裴休的圭峰禪師碑,是他個人,為禪師所寫。所以寫得比較放開,其中很多次都有險勢。

其實個人覺得,裴休的日子更適合初學,因為點畫清晰,轉折簡單,粗細變化,幅度不是很大。初學來說,應該是比偏寫經體的多寶塔要容易很多的。


多寶塔的筆法雖然簡單,但是這種輕重的變化,幅度很大,而且起筆收筆都比較難。


所以個人感覺,如果學唐楷,裴休也可作為參考。

比如溥儒的字,就有很大一部分是學習了裴休。

所以個人感覺,如果學唐楷,裴休也可作為參考。


梁宇航

唐朝中期,楷書在歐、褚、“幾奔走天下”的形勢下,向更深、更廣度發展,出現了顏、柳等新的書體。但許多名不見經傳,卻堪比大師的實力高手繁若星辰,是我們今人不可想象和無可比擬的。這中間,裴休就是其佼佼者,雖傳世作品絕少,才名掩其書名,卻足以彪炳後世。

裴休,字公美,河南濟源人。與柳公權是同時代人物,是唐宣宗、懿宗(847-827)著名政治家,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少師,卒年七十四歲。

史載裴休年少時,極為用功:“守嚴正,方兒童時,兄弟偕隱家墅,晝講經,夜著書,終年不出戶。有饋鹿者,諸生共薦之,休不食,曰:`疏食猶不足,今一啖肉,後何以繼?'擢進士第。”

《宣和書譜》中記:“嘗建化成寺,僧粉額以候休題。他日見之,神色自若,以袖搵墨而為書之,字勢奇絕,見者嗟賞。”


他的楷書,遒美有體法,與柳體極為相似,傳世之作僅見《圭峰定慧禪師碑》。

《圭峰定慧禪師碑》唐大中九年(855)刻。裴休撰並書,柳公權篆額。楷書三十六行,行六十五字。碑在陝西戶縣。

此碑風格與柳公權非常相似,故有人以為是柳公權的代筆。葉昌熾在《語石》中說:“《圭峰和尚碑》尚存,其書遒緊而無蘊藉,學之易茲流弊。細參之,其運筆之操縱,結體之疏密,與誠懸昕合無間,《大達法師》、《玄秘塔碑》,裴撰文而柳書之,此碑則柳題額而裴書之。兩碑微言奧義,非精於梵秉者不能作,其文因宜出於一手。竊訝裴之書,又何以神似神?即而豁然悟曰:此碑亦裴撰而柳書,特書丹時,並題裴款耳。此言雖創,自謂不為古人所欺。”這段話可作為參考。



但此碑有自己的特點,用筆較柳更為勁健,謹嚴精密,方中見圓,雖以橫勢為主,但變化甚為真率可愛,骨肉相稱,得肌膚之麗,很自然、很出色地將歐陽詢的筆意融於其中,面目雖不如顏真卿突出,但真趣勝之,是歐體系列中傑出之作,其格調,當在《多寶塔》之上。米芾評前人書,雖頗多尖刻,但對裴休的書法評價較高,他說:“裴休率意寫碑,乃有真趣,不陷醜怪。”是較為妥帖的。


古人自謂書道與自己學問相較,乃為“末節”,今人卻強與此綁為相較,實固步自封,目光短淺。裴、顏如地下有知恐也嗤之以鼻,不以為然。所以,今人於書之道,喜則捧之,惡則嗤之,其都是自作多情也。


臨池管窺

《圭峰碑》和《多寶塔碑》就不在一個量級上。

圭峰碑的問題:

第一,偏鋒太過,扁薄刻厲。

第二,結字功夫不到家,多有病字。

第三,沒有創造。只不過融合歐柳的基礎上有些個人特點罷了,在唐時只能算書法妙手而已。

也就是說圭峰山碑根本達不到經典範本的水平,多寶塔也有不足,但能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