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裡面的新段子都是自己研究出來的嗎?

傳奇棋社

郭德綱早期在訪談節目裡說過,咱們建guo初期,很多知名作家為振興相聲些寫了不少段子,可是現在大家記住的有哪些呢?沒有!相聲是一門很特殊的語言藝術,只有吃透了的人,才能寫出相聲來。



相聲圈裡有幾本相聲大全,是當年guo家派人找老藝人一個個口述而成,不過由於老藝人門戶狹隘的傳統觀念,導致很多留存的相聲都缺一塊。

相聲大全裡的相聲,一般的相聲演員照著演沒有問題,不過在老郭這樣的明白人眼裡差了很多。


德雲社的這些相聲基本上都是,根據老傳統相聲,再結合當今的梗,由每一位相聲演員改編而成。

老郭和于謙的相聲基本上都是現場發揮,沒有排練,老郭寫好一張紙,上面有幾個點給於謙一看,兩個人就算交代貨活了。這就是德雲社相聲的創作方式。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姜昆的虎口脫險,樓道進行曲等代表作品都是有由一個作家寫的,而且反響也不錯。他就是梁左,梁天的哥哥,《我愛我家》的主要編劇。


相聲是一個自身特點結合很強的藝術,其他人量身訂做,遠不如自己搞的段子。最好還是自己研究出來,自己用。


樂樂掌門人


德雲社的新段子當然不全是自己研究的。德雲社作為一個相聲演藝公司,內部有很多很好的相聲演員。每年都要演出無數的新段子,這些段子大概有三個來源。


一是自己獨創。德雲社有專門的創作團隊,主要是創作新的相聲段子。同時這些專業的相聲演員,包括郭德綱和于謙。每年也都會利用時間進行專門的創作。通過一段時間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來創作。


二是借鑑網絡。網絡是無限大的平臺,上面的網友也是擁有無窮的智慧。德雲社的人也會經常的上網,看一些比較有意思的事,比較有意思的笑話段子,比較有意思的視頻。從中借鑑一些搞笑的,融入到自己的相聲裡面去。

其實無論是怎麼來的,只要是合理合法的,好聽的好玩的好笑的,我們都樂意聽!


雨天論娛樂

“樂樂掌門人”既然問得是“新段子”是不是自己研究出來的,那我就不囉嗦德雲社收集,改編老段子的篇幅啦😄

德雲社☁風風雨雨幾十載,它的背後其實沒有創作團隊的,老郭作為德雲超級段子手,寫過許多膾炙人口的段子,最為突出的是“我字系列”。每一個德雲社演員你想要登臺,除了會說50段相聲以外,你必須得有創作能力!創作出自己的作品,然後再經過小劇場一次次打磨,待作品成型了,就拿到大的劇場、舞臺演出!在《笑傲江湖》的舞臺上,老郭曾說過,德雲社創作能力最強的是張鶴倫,自己寫的各種小段子得有200個;其次是岳雲鵬,不過他是被老郭逼出來的!



德雲社大部分年輕演員居多,有時也在網上搜集、借鑑一些好的笑料,整理改編後放在自己的作品裡。還有就是廣大愛心網友主動向德雲社寄送自己身邊或聽說的一些奇聞趣事,大部分段子老郭看了覺得都不能用。“誰知那塊雲彩會下雨”老郭也因此攤上點麻煩。


這不侯耀華的徒弟,原“相聲第二班”相聲演員王自健就曾因此問題在微博上有過爭執,王自健稱自己花錢買的段子自己還沒說,郭德綱就給說了!


德雲驛棧店小二兒

我們平常說的“段子”,相聲的專業術語叫“活”,因為它是活的,不是死詞。相聲是一個有著上百年曆史的藝術形式,自從有了相聲,它就是撂地、茶館或者在小劇場演出。你必須每天說的不一樣,否則今天說了這段,明天還說這段,不會有觀眾來聽,也就不能養家餬口。所以從那時開始,作為一名相聲演員一定要會創作。

德雲社的演員更是如此,郭德綱也不止一次說過,即便是聽了20年相聲的老觀眾,對相聲的理解也不如一個學了一年的學員。不是說會聽相聲就會寫相聲,寫相聲一定得是相聲演員。在小劇場說相聲很多時候需要現掛,現掛是考驗一個演員的創作能力和臨場發揮能力,如果不會現掛,也就無法掌控現場。


相聲創作對相聲演員來說並不難,我們平常聽到看到的事,在相聲演員眼裡,經過藝術加工就是段子,這裡面也是有技巧的,不是愣憋出來的。還有一個就是看書,為什麼老郭愛看書呢,因為看書不僅能增長知識,還能幫助創作。另外德雲社有規定,不許刨別人的活,也就是說:誰的段子就是誰的,不能抄襲別人的。


品味浪漫的傘



剛開始表演的演員一般都是演老作品,師傅怎麼教就怎麼演,創作力偏低。等經過無數小劇場的鍛鍊,相對成熟了之後,會自己進行創作,然後找先生指正,不斷的修改後在小劇場試演,如果反映較好會逐漸的形成一個新節目。郭老闆在以前的節目裡說過,相聲有100多年的歷史,很多老先生總結了很多的經驗,到現在每個段子裡的包袱怎麼抖,火候怎麼把握,都能夠在傳統的段子裡能夠找到來源。例如郭麒麟的賣吊票,就是典型的老段子加入了新的流行元素,而形成的更容易被年輕人所接受的藝術形式,借鑑傳統技巧,來適應時代的需要。



再就是新段子的創作。郭老闆的創造力很強,代表性的作品-我字系列。關鍵是於大爺也接的住,兩個人提前不需要排練,臨上場的時候在紙上列上幾點,然後就是兩個人在不斷聊天中砸現掛。相聲要發展,也要不斷推陳出新,根據不同觀眾的需要,來迎合觀眾的心理。據說,張鶴倫是年輕人裡面特別擅長創作的,張雲雷也根據自身的特點,創作了相聲劇"探清水河"。年輕人學習能力強,還吸收了很多流行元素,只有不斷創作,才能讓相聲蓬勃發展。


貓咪假寐78963521

發現一個問題,關於德雲社或者是郭德綱的問答,永遠是回答數量大於收藏數量,甚至有時候都大於了瀏覽量,所以說一說起德雲社或者是郭德綱,都是參與者比看熱鬧的多,好比演員比觀眾多的感覺。

這是我的看法,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油墨不打烊

老郭說過,你現在創做無論多新的段子,都能在老段子裡找到影子,就是說相聲這一們已經被以前那些前輩吃透了,打磨到極致了。但你聽老郭的相聲,每一場和每一場即便段子名稱一樣,但你都能聽出新鮮的味道,每次都會翻新一些內容,老段子讓德雲社底蘊雄厚,根基紮實。各種相聲技巧運用自如,自然創作的段子越來越多,就像做飯,料都備足了,你怎麼做都成,一樣的饅頭,你放點豆沙就是豆沙包,放點糖捏幾個角就是糖三角,切成片墊幾片牛肉就是漢堡包。老段子做出新滋味,就是創做,老郭還能吸收當下時尚語言,巧妙融合進作品裡。所以,德雲社以老段子打底,加工新段子,自給自足,滿足了各方看客。



軟紅塵



一個人,敵不過相聲百多年集體的智慧,郭德綱、于謙都曾說過,今天的相聲,無論使什麼樣的活,都能從傳統裡找到原料,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笑林廣記》。

相聲創作,都是集體智慧的結晶,郭德綱對傳統經過整理、加工,形成二次創作,然後德雲社火爆後,我字系列、你字系列等等,特別是論字系列中的《論50年相聲之現狀》,很深刻。

當然,網絡段子、雜誌笑話、聽眾觀眾寫給他們的,都屬於德雲社的創作。


月光上的鎖

德雲社的段子分成幾個部分。

一,傳下來的老段子,內部加工一下,比如最明顯的賣掛票,就是賣吊票,大的框架還是整理的,但是自己加工一下更適合這個演員說,每個人風格不一樣。

三,現掛。

演員隨機應變,臨時走的點子

四,網絡段子

這個,最近多了

德雲社能火,就在與,兼容,調整,能結合各方面的東西


叫我嘉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