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空军战斗英雄是如何“出道”的?(二)

抗美援朝时,在与号称“世界王牌”的美国空军作战中,年轻的人民空军取得了骄人战绩,涌现一批著名战斗英雄。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战斗英雄也绝非一蹴而就。他们在成为战斗英雄之前,又有怎样的经历?请看下面几位战斗英雄是如何“出道”的?

刘玉堤:历尽波折,只想飞行

刘玉堤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任志愿军空军第3师第7团第1大队大队长,参加了几十次空战,击落击伤8架美机,被授予空军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1975年任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在空军所有的战斗英雄中,刘玉堤是最早开始学习飞行的。

(刘玉堤)

1923年刘玉堤出生于河北沧县,1938年参加八路军,参加过“百团大战”。他能够有机会学习飞行,缘于中央军委的一个决定。

1941年1月,中央军委决定在陕北安塞建立第18集团军工程学校,培养航空技术人才。学校成立后,开始招收学员,条件是:具有3年以上军龄、党龄、表现好的八路军官兵;高小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此时在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当参谋的刘玉堤刚好符合这个条件,被选入工程学校学习。

入学后,他开始学习语文、数学、物理、俄文等文化课和航空理论,同时还到军械修理厂实习。由于当时延安条件艰苦,还不具备建立航校的条件,1941年10月,工程学校改组为工程队。刘玉堤在工程队里学一些白铁工、电焊工等技术。

1944年5月,中央军委决定在第18集团军总参谋部下成立了航空组,从苏联学习航空技术回来的王弼、常乾坤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1945年9、10月间,航空组负责组织一批干部去东北接收和收集日军航空器材,并执行建立航校。刘玉堤立即找到常乾坤要求去东北,并很快得到批准。

刘玉堤一行人从延安出发去东北,当走到承德时,受到敌人封锁,无法前行,就退回张家口,在当地八路军航空站学习机务。1年后,他获得机械师证书。

1946年6月,刘玉堤等人奉命去东北航校,沿途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到了东北航校。因刘玉堤有一张机械师证书,就被分配到机务队。这让他很难接受,从延安到东北历尽艰辛就是为了学习飞行。于是,刘玉堤再三请求校领导要求学飞行,最终得到了批准,实现了学习飞行的愿望。

病情好转后,刘玉堤坚决要求出院,还把出院时医生开的不能参加飞行的条子给撕了,在他的再三请求下,领导终于同意他参加飞行。

刘玉堤飞第一个起落就不顺利。本来他在空中飞行得很好,但落地时却出了意外。由于他推驾驶杆用力过猛,使飞机向前猛冲,眼看就要撞到机窝上了。坐在后面的日籍教员让他赶紧松手。他突然松手,又收了油门,结果飞机眼看就要掉下来,教员赶紧操纵飞机,最后把飞机落下来。当教员正跨出座舱时,由于刘玉堤没注意,关车时加油门过猛,结果,腾地一下就把教员摔在了地上。

本来就差点把飞机给摔了,又出现这一情况,日籍教员一下就火了,说:这个学员动作太粗,不能飞。说什么也不让刘玉堤再飞了。

第一次飞行就发生了错忘漏动作,这对刘玉堤打击很大。但他并没灰心,发誓一定要克服困难,成为飞行员。很快刘玉堤被编到另一组。这个小组的日籍教员叫木暮。他除了给小组讲课外,还单独给刘玉堤开小灶,常领着刘玉堤到机场的草坪上练习推杆等动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刘玉堤终于完成了漂亮的第一次单飞。1949年5月,刘玉堤被调到北平南苑机场,担负保卫北平的防空任务,成为一名歼击机飞行员。

赵宝桐:第一个放单飞

赵宝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任志愿军空军第3师第7团第3大队副大队长,击落击伤9架美机,其中击落7架,击伤2架,是击落美机最多的人民空军飞行员,也是志愿军空军中唯一两次荣立特等功的飞行员,被授予空军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1978年任北京军区空军副参谋长。

1928年赵宝桐出生在辽宁抚顺的贫苦家庭,是一个孤儿。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在解放战争中参加过临江、本溪、马场等战斗和辽沈战役,后来到军政大学学习。

(赵宝桐)

1949年8月,中央军委向各野战军、各大军区发出指示,要求从陆军作战部队和各地军政大学选调飞行学员。赵宝桐被选中,并分配到空军第四航校学习飞行。他没读过多少书,只上过一年小学,一年军政大学,学习飞行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文化课。

为了攻克航空理论的难关,他向科学文化发起冲锋,很快由小学程度提高到能算代数、几何,也懂一些物理知识。但到学习航空理论时又遇到了困难。

有一次,教员在讲发动机构造时,让他回答问题,他没能答出来。教员虽没批评他,但赵宝桐心里却很难过,发誓要用百倍的努力,闯过航空理论这一关。别人都休息了,他还在课堂自习。经过刻苦努力,他顺利地通过了理论学习阶段,进入飞行训练阶段。他是全班第一个放单飞的。

1950年10月,赵宝桐从航校毕业,被分配到空军第3驱逐旅第7团第3大队任中队长,由此开始了他在蓝天上的辉煌。

韩德彩:差点被护士的玩笑给耽误

韩德彩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是志愿军空军第15师第43团第1大队第1中队的飞行员,有击落5架美机,击落美军“双料王牌”飞行员费席尔的战绩,被授予空军二级战斗英雄、一等功臣,1983年任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88年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1991年晋升为空军中将军衔。

1933年韩德彩出生在安徽一个贫苦家庭,1949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7月,17岁的韩德彩被选调到空军学习飞行,被分配到东北长春预科总队学习文化。

1950年11月,韩德彩来到空军第五航校学习。当时学校采取速成式培养飞行员,要求他们用1个月的时间学习航空理论,考试成绩达到4分以上,才可以进入飞行训练阶段。于是,韩德彩拿出拼命精神,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复习、记公式。

晚上8点半下自习,他先把教室的门关上,窗子的插销不插,等别人都睡下了,再从窗子跳进教室继续学习。困了,就回去睡一觉,醒来再回到教室接着学。领导知道后说:“身体拼垮了,是飞不起来”。可是,不拼,4分的成绩从哪儿来呀!

教室不能进了,他就在过道学,没有表,也不知道时间,直到困得两眼睁不开了,才回到宿舍,合衣而眠,一觉醒来,再去过道里继续学习。

就这样,1个月的理论学习,韩德彩基本上是没有脱过衣服,没有洗过澡,硬是咬牙拼了过来。最后理论考试他得了4分,顺利地进入了飞行训练阶段。

1951年7月,韩德彩从航校毕业被分配到空军第15师第43团第1大队第1中队任飞行员,后又经过1年时间米格-15型飞机的改装训练,1952年1月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在击落费席尔之前,他已有过击落2架美机的记录,当时还不满1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