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價16萬8的32聲道家庭影院功放!Stormaudio ISP超詳細體驗分析

相對於永遠兩聲道的Hi-Fi,家庭影院這個玩具從產生至今,聲道數就一直在增加。

而杜比全景聲的發佈,又把家庭影院玩家對聲道數的要求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去年在美國CEDIA展上,摩大大看到了這麼一個玩意兒。

這是個小展臺,展臺不大,但圍著看的人很多。因為32通道的家庭影院前級功放產品的確是稀奇。

目前在售的,只有法國創諾,而這家公司居然也是法國的。

這就是它的背後,看起來非常像……一臺電腦。而創諾最早的功放就是一臺電腦,I7處理器。

回國後,我一直想有機會把玩一下這臺前級放大器。我現在的評測條件的確沒辦法組建32通道的系統,所以這只是一個想法,後來不了了之。

不過,事物的發展總不會一成不變。去年年底,家裡添了一對小孩,於是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以前125平方米的房子,只住兩個人。現在,家裡長輩加保姆帶小孩,時常都是五六個人在家裡,有時候覺得轉身都很困難。小孩再長大一點,還要搞我的音響。

轉念一想,這事不行,得換房子了。得找個有地下室的,於是我找到了這樣的一地方。

趕在重慶房價爆漲之前,地下室搞定了。雖然這個空間還要把我的車庫隔出來,但依然再隔一個比較大的視聽室毫無壓力。

雖然搬家起碼是三年後,但現在平時工作評測器材的時候,我會對適合我以後放置於這個視聽室的器材給予更多的關注。

今年九月份去廣州音響展的時候,又看到了Stormaudio的產品,發現他的代理就是改OPPO藍光機出名的樂穩,這是我認識的人。

於是,廣州展完了之後,我順便又跑深圳去了,去他們公司看一下。

這便是他們公司的展廳,音箱是自己做的。系統按AURO 3D的方式購建,兩側有高低兩排側環繞,正頭頂中間有一個頂置音響。

由於這箱子是DIY的,所以我無從判定聽感上產生的一些問題是功放特點還是箱子問題。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臺機器是標標準準的歐美機聲音風格,那種厚潤的電影院風格人聲,是非常吸引人的。

跑到展廳背後的機房一看,除了Stormaudio,居然還有一臺杜比自己的電影院使用的專業全景聲解碼器。

聽完之後,他們公司的技術人員petter給我演示了一下這臺功放的設置菜單和調試方式。看起來很複雜,但我上手應該沒什麼問題。

於是,我決定借臺16聲道的版本試一下。不過樂穩執意讓我試32通道的版本,好吧,那寄過來我研究一下吧。

這臺功放叫ISP 3D.32 Elite Digital Edition

這是我見過最沒有文化的功放名稱,沒有之一。我感覺這個名字就是一個程序員死宅男想出來的。

我覺得這都稱不上型號,這只是把這臺功放支持的格式直接標出來而已。

Storm Audio的功放都支持Dolby Atoms、DTS:X和Auro-3D音效三種格式,而32通道一共有三個版本——ISP 3D.32 ELITE Analog Edition、ISP 3D.32 ELITE Digital Edition和ISP 3D.32 ELITE Reference Edition。同時,這三臺功放都可以通過增加AVB模塊來支持採用AVB傳輸技術的Acsendo數字有源音箱。

而這個功放的其他產品,還有兩臺16通道的家庭影院前級放大器和一臺16聲道的家庭影院合併式功放。

我收到的產品,在檔次劃分上來說,應該算是小旗艦,售價是168000元人民幣。

這貨寄來的時候,是這麼個箱子,這樣很方便送測。

真的感覺像一臺電腦。

相對於傳統音響品牌的產品,Stormaudio的產品臉上還真是比較乾淨呀。

傳統的家庭影院前級放大器的背後是這樣的,所有XLR接口上都會告訴你這個端口連接到哪個聲道的音箱,主音箱還是環繞上面標得很清楚。

而這臺ISP前級放大器背後的XLR只有從1~32的標識。我看過總代技術人員petter的演示,所以我知道這些端口最後是用於哪個通道,設置軟件上會標識。

但其實想想這個道理也很簡單,既然這些XLR都沒有被標註用於哪個通道,這就說明了這臺工放的通道是可編程的,使用的人想怎麼去分配他們都可以。

16萬8000元裡面裝的啥?

168000元裡面都裝了些什麼呀?我上次試用小20萬的功放是Krell 707,這臺產品是標標準準的發燒功放用料和用工,所以它賣得貴的邏輯很正常,和傳統Hi-Fi音響套路一樣,堆料幫好音質。

而這168000元明顯是給砸在32通道的超多聲道數上了,甭管怎麼個講法,拆開再說。

機箱的厚度明顯高於日系機種,這對避震是有一定幫助的。

拆開一看,還真是比較簡單,解碼、電源、模擬XLR輸出電路、模擬RCA輸出電路。

相對於傳統音響廠家,這臺功放的內部更像是科研產品或者是電影院用的解碼器。

這是1到16通道的XLR模擬輸出電路。

右邊最上面那張,便是17到32通道板卡。而下面那張,便是整個家庭影院前級最重要的部分——解碼板。

我把機器轉來轉去,從多個角度去看解碼板和解碼碼下面。因為這臺產品和創諾都是法國貨,都支持32通道,我想知道這臺產品上是不是也能看到Intel i7處理器。

但很明顯,我並沒有找到。

這樣的杜比和DTS解碼芯片,用了兩塊。

內部還有一些轉接數據線什麼的。

這是電源部分,使用了開關電源。插座進電部分,安裝有一個濾波。

這裡有個耳機標識,Stormaudio稱這款環繞聲處理器還內置Sphere Audio技術,讓用戶能夠通過耳機就可感受到出色的環繞聲效果。

不過可惜我的耳放是集成在DSD解碼器上的,所以我試不了這臺機器的耳放效果,對不住各位摩粉了。

畢竟168000元了,所有的XLR連線端子,都鍍了金, 這是應該的。

這塊是HDMI輸入輸出PCB板

這是一塊和HDMI視頻處理相關的芯片。

要不是因為有那麼多XLR接口,真的可以做薄一點。

這臺功放的墊腳長這個樣子。

Stormaudio超好用的菜單設置

在樂穩公司參觀的時候,我就知道了這臺功放沒有任何疊加在投影機畫面上的菜單。他的所有調試,都是在電腦端完成。

而如果是要遙控音量或者模式等,可以通過IPad上的APP完成。

實際上,這裡透露出來的信息是——這真的是一臺為定製安裝而生的產品。

講到沒有遙控的AV功放,另外一臺讓我印象深刻的是ADA M4。

這樣的產品都是讓家庭影院定製安裝商去賣給家庭影院整體採購的用戶的,和發燒友自己零散購買的方式很大不同。

定製安裝商為你設計安裝,並且調試好家庭影院之後,只用交給你一個智能遙控器就全部搞定。

實際上,Stormaudio的所有控制,都是基於有線網絡的接口,所以它接入智能控制終端,是與生俱來的功能。

好了,開始本章內容吧。把網線接在Stormaudio上,然後再開機,長按Edit鍵,你就能看到功放在家庭局域網中的IP地址。

我家裡這臺功放分配的IP地址是192.168.31.192,那麼隨便用一臺電腦打開網頁瀏覽器,把這個地址輸進去,就會彈出下面這個界面。

左邊是進遙控模式,右邊才是設置。點進去之後,會輸一個密碼,然後就進入菜單了。

這個界面是一些基礎信息。

這是信號輸入與輸出的分配界面,非常直觀和簡單。

這是觸發器和控制面板的設置菜單。

這是功放的配置文件選擇菜單,你可以選擇啟用這臺功放的哪幾個影院,然後再給這幾個影院去分配哪一種配置文件。

是不是聽不懂?沒事,等你看完我怎麼設置這臺功放的影院部分,你就能明白了。

記住一點,這臺功放的通道數是可編程的。

來到Main speaker菜單,這裡才是設置家庭影院音箱功能的地方。注意那32個通道,這是我們可以用於分配的。

至於如何分配,當然是點上面那個創建影院的按鈕。

創建影院之後,還在這個界面上,這時候你得配置你的影院。

這裡便是配置菜單,他會給出各種聲道數的配置讓你選擇,最低是5.1.0.4,其中的5.1.4是對應的全景聲擺位的五個地面音箱,一個低音炮和四個天空聲道。

而5.1.0.4中的0,代表的是Auro-3D的聲道配置是0,表示這個選項並沒有啟用Auro-3D的高位揚聲器。

而在這個菜單之中,我發現最高的聲道數是7.1.5.6,也就是說這是杜比全景聲擺位的7.1.6,加上了Auro-3D的5個高位揚聲器。

這些音箱到底怎麼分配的?這樣看還是有點暈,我怎麼知道 我布的線能對應這個模式呢?點View是能夠查看的。

比如之前的7.1.0.4,他的佈局是這個樣子的。

而7.1.5.6則是長這個樣子,注意我用紅框圈出的那5個揚聲器,那便是用於Auro-3D的高度揚聲器。

講到這裡,那麼認真看文章的朋友一定已經看出問題了,Stormaudio講這臺ISP是32通道的版本,那為什麼這個最高規格的7.1.5.6加起來才19個通道呢?

這如功放做單個影院的最大聲道數,只支持到19聲道嗎?

當然不是,大家接著往下面看設置項目。

我們以7.1.0.4來進行講解,因為作為最基本的7.1.4的杜比全景聲擺位,大家最容易理解。

在上一個菜項中選擇7.1.0.4後進入上圖

注意看上圖是可以選擇你選擇的這種多聲道規格之下,是允許你用多路音箱,去完成一個解碼通道的功能的。

比如說我房間很長,足足有9米,那麼擺一支側環繞會覺得明顯聲音有斷層。

那麼,你只用在上圖的環繞音箱位置,把左和右都改成三支。

如果你覺得房音太大,前三的聲音密度不夠,你可以用九支音箱,讓左、中、右三聲道每一聲道都分別使用三支音箱去完成一個聲道的聲音重放。

當你這樣設置之後,進入下一級菜單,會是這樣。

注意看左聲道變成左1、左2、左3三支音箱來共同完成,中置和右聲道包括我們側環繞也是這樣。

但是這些音箱是怎麼分佈的呢?點上圖中的VIEW查看一下。

就像上圖一樣,本來是7.1.0.4的解碼格式,只用掉了12個通道。但現在設置了擴散聲道之後,現在上圖足足用去了22個通道。

實際上,如果在7.1.5.6模式之下,要把32個通道用完,那也是分分鐘的事情。主要是看你能不能負擔得起那麼多音箱、功放和足夠大的視聽室。

在這裡,也再一定透露出這功放,就是給超大視聽室準備的,客廳黨或許這臺功放並不算特別合適。

但如果要說這功放完全沒管客廳的事情,那也不是。

大家都知道杜比為了讓沒埋線的老用戶也能用上杜比全景聲,於是發明了反射式杜比ATMOS音箱。

但實際上,如果是獨立視聽室,重新佈置名線,安裝置頂天空聲道也並非難事。

所以,這個反射式ATMOS音箱,基本就是給客廳黨用的。

但是,我萬萬沒有想到,這貨居然支持反射式ATMOS音箱。

注意上圖我標出的部分,你勾選之後。

音箱的佈局就會變成這樣,我想講的是,這個圖還真的很形像……

Stormaudio的音箱調試

好了,我把這一部分從菜單中分離出來講,這一部分也包括了聽音體驗。

不過,有些事情我講在前面,由於我並沒有那麼多聲道去測試,所以我的體驗不代表這臺功放的最高水準。

並且,試聽過程中為了搭到更多的聲道數,我只有混搭我自己的STARKE和評測功放的評臺KenKrisel Q125兩套系統。

畢竟,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基準設置部分,我還是從7.1.4講起,這樣更容易和市售的現有功放進行對比。

首選當然是建立一個7.1.0.4的系統。

進入菜單之後,你便可以根據最左側對應功放背後的XLR接口序列號去連接後級放大器了,至於音箱的分頻、音箱的距離設定、聲壓設定,都可以在這一個菜單搞定。

而如果你只想使用7.1聲道的系統,注意最左邊序列號的右邊一豎欄,那裡全部是on狀態。

你想關閉哪個聲道,直接在這裡點成Off就OK了。而在這個聲道開關的右邊,就是這個聲道的手動EQ。

關於音箱大小和分頻點的設置,也非常精細。Stormaudio甚至還允許你在音箱上帶上一支低音炮,並且會給出相應的低音炮聲壓設置。

什麼樣的環境才需要這樣的設置?答案當然是大空間。

如果你要手動設置每聲道聲壓,那麼就在上面這個菜單標識位置讓他發出測試噪音。

你用聲壓計測試之後,再設置進去就OK了,非常方便。

而距離設置到最精細,那麼最終的聲音結相和定位就會越精準。小數點後面三位,這是已經高過我的預期。

其實,做上面這些手動設置還好。但如果你是一個32通道的系統,然後讓你手動修正每個聲道的EQ,你覺得你會不會瘋?

所以,接下來,我們講一講對於超多聲道數的功放,無比重要的自動EQ功能。

這臺功放的自動EQ叫DIRAC,點擊之後,就會進入下一個界面。

他會指控你的功放在局域網中,發出一個信號,大致內容是“我是洞么洞么,洞二你在哪裡。”

而這個時候,你需要安裝一個Dirac Live for StormAudio的軟件(以下簡稱Dirac APP),在你的電腦上,MAC和PC都可以。

這個軟件,是付費的,要買。總代給了我一個賬號和密碼。當你輸入賬號之後,洞二就會給洞一發出回應,這樣Dirac APP就能自己找到局域網中的Stormaudio功放了。

這裡當然是點允許。

軟件已經識別到這臺ISP功放。而下一步就是將測試麥克風連接在你安裝Dirac APP的這臺電腦上。

測試工具放在這裡的一個箱子裡面,但是我感覺這應該是總代自己配的。

我把他架在了我的聽音位上。

在話筒設置界面,要配置修正文件。如果你不想每測一個聲道就去調整話筒,那麼一定要選這個90度修正文件。

擺放的時候,話筒口對著天花板就是了。

在這裡是對話筒的拾音強度進行調節,以便後面測試收集到的數據正確。

這便是測試畫面,按Start開始測試。測試時要保持絕對安靜。

而左邊的圖是讓你根據你位置的區別進行選擇,我估計是軟件會進行相應的補償。

一次測試之後,其實就可以進入下一步的。當然,如果你想繼續收集數據,那麼會更好。

上圖中的小圓球都是可以收集數據的點,採集的點越多,你就能在更多的位置上聽到好聲音。

而注意下面那一串聲波圖,便是每個聲道的數據。

但這裡我要強調一點,如果你沒有完整的天空聲道,這個測試是會報錯並退出的。這樣講有點含糊,我給大傢俱體解釋一下。

大家注意一下這臺功放在選聲道數據的時候,是沒有單純的5.1和7.1的,因為在高度和天空聲道,他總會至少有幾個音箱。

那麼我們如果要配置一臺7.1聲道的系統,我們只能選7.1.0.4,然後去到下面這個設置菜單。

也就是說如果你全部用手動模式設置這臺功放,他可以從一臺7.1.0.4的功放變成7.1,但在剛才我們跑的自動測試時,卻會出現問題。

就是當傳統的7.1聲道發現噪音便收集進入軟件之後,系統會依然指揮並不存在的天空聲道發聲,而話筒繼續收集聲音。

當然,7.1哪來的天空聲道,於是話筒什麼聲音都收集不到。

這個時候,Dirac APP就會告訴你測試出錯了,請簡查話筒並重試。

於是結論便是:如果你沒有完整的天空聲道或者高度聲道的佈局,那麼這個自動EQ設置工具,他是沒法使用的。

問題來了——真正能花168000元買這臺功放的,會不購買那一大堆放地面和天空聲道的音箱嗎?當然不會,所以這機器的確不是給只用5.1或者7.1聲道的朋友準備的。

好了,繼續關於自動EQ的講解。

測試完成之後,就可以看到每個聲道的頻響圖。而在這個界面中,紅色的那根線是目標頻響,你可以通過三個點及兩邊的界限進行調整。

當然,你也可以直接點Auto Target自動設置目標,然後按Optimize,他就會開始運算。

綠色便是修正之後的頻響。

而這一頻非常重要,我第一次測試完成之後,點了Exit,但發現數據並沒有導入功放。

於是我翻看了說明書,發現得執行上面這一步拖動的動作。

這樣,數據才是上傳到了最開始的瀏覽器端的設置上。

這個時候再回到瀏覽器端,在這裡寫在這一個自動EQ配置的名稱,再保存就可以在前面的音箱配置頁進行調用了。

如果你並不喜歡自動EQ的風格,那麼在前面這一步,你便可以對聲音進行調整。

那三個點可以改變曲線的走向,無論你是想要高頻多與少、低頻多與少、對白厚和薄,都可以在這裡進行調節。

當然,前提是你真的能看懂頻響曲線代表的意義,並且知道你的改變干預的哪一個方向。

同時,兩端的界限可用於高頻切頻和低頻切頻。

低音炮也是一樣,比如你怕半夜看片低頻影響鄰居,那麼你可以把上圖所指的那個點前移一部分,讓極低頻提前衰減。

反之,你就喜歡地動山搖的地頻,你也可以把那個點往上移動,增加極低頻的聲壓。

和其他很多功放不一樣的是,一但你啟用了Dirac測得的自動設置的配置文件之後。

音箱設置這一項所有的調試都將變灰,你不得對自動測試的結果再度進去幹預。

Stormaudio的聲音風格是怎樣的?

Stormaudio的聲音風格是怎樣的呢?如果從過去我用過的功放或者比較熟悉的功放中,挑一個聲音和他非常相似的,那必然是Krell 707。

很多年之前我就在這個環境中用過兩個月Krell 707,那是我一個朋友花了170000元買的。現在也還在服役,我到是經常聽到。

Krell 707有幾個特點:聲音猛而且厚實、全低頻密度超級大、聲音非有彈性,聲場並不大,大至音箱放在哪裡,聲場就從那裡從外面往裡面收縮。和有的功放那種喜歡把聲音往外擴的風格是相反的。

然而,Stormaudio我聽下來,除了高頻的細膩度,在我印象中不如Krell 707,其他還真的就是那種感覺。

那種超級厚重而綿密的中低頻,中氣十足而又充滿紋理的對白,我上次在我家裡聽到就是用Krell 707的時候。

於是,我找出了當時試聽Krell 707的一些片段。

比如《艾利之書》這一段,我用比較大的音量進行了試聽。那種兇猛而充滿彈性,高頻不刺耳,並且聲場並不太遠。但是有風沙被風颳起,把你裹在中間的感覺,太熟悉了。

隨後我找出了這張Auro-3D的碟,我去了解過一些資料。Stormaudio公司的人,好幾個都和Auro-3D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當這個我聽過無數次的片頭音樂響起的時候,我只能說我驚呆了——聲音的彈性,層次感,聲場被擴得很大。

只是片頭音樂就讓我覺得像聽一張全新的碟片。

當再看了一些這裡面的片段之後,我可以肯定的講。這機器解Auro-3D確實是真的太強了,和前一個測試片段試DTS HD音軌,完全是兩回事。

解析力、聲場、聲音定位、密度和之前是兩種水準。

不過,Auro-3D的片源太少,這確實是一個大問題。

隨後,我又亂七八糟試了很多片,從動畫片到演唱會,到最近剛下的一些大片。這臺功放雖然來起法國,但就聲音而言,我認為他是真的非常的美式,而且非常影院。

如果是喜歡電影院那種厚實高密度對白的,這個功放一定會非常喜歡。

雖然,同樣為小20W的功放,krell 707的聲音在我印象中還是要細膩一點,但畢竟這臺功放的長處是那32通道的佈局能力。

也就是說,相對於Krell 707或者theta的卡薩布蘭卡系列,他在音質上還有提升空間。

但是,如果你是50~200平方米要做一套家庭影院,那麼更多的聲道,在更大空間上提供的高密度聲音,就是他的殺手鐧。

另外,我也講一下聲場的問題,Krell和Stormaudio都選擇了這種超高密度,但聲場從外往裡推的聲音風格。

我的視聽室只有25平方,所以測試Krell 707的時候,我認為聲場是一種缺點。

Krell 707機主家裡,幕布是180英寸,我之前做過家訪

但我在Krell 707機主自己的空間和其他視聽室,聽到krell 707在超過40平方米空間中的表現時。

我才意識到大空間,他的聲場並不是問題,因為音箱離你足夠的遠。但超高密度的聲音,這時候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所以,後來我得出了一個結論,這種功放如果你用在20來平方的的空間中,就好比你有一匹野馬,但卻不給人家奔跑的草原。

最後我又加入了一臺後級,以前KK Q125,去做了這樣一個佈局的系統出來。

我把側環繞擴展到了三支

我聽到了密度比傳統7.1.4高得多的聲音,但由於我的主箱和環繞並非一個型號,所以體驗並算不上太好。因為我能明顯聽出主箱和側環繞,側環繞和後環繞的音色區別。

同時,大家看圖也能看出來,我的空間對於三支側環繞來說,還是太多了一些。

沒遙控怎麼用

最後我來給大家講講這臺功放的使用是否方便,就我的使用體驗來講,我覺得還成。

之前我就講了,這機器是沒有遙控器隨時附送的。因為作為定製安裝產品,你的功放都不一定是放在視聽室中,很有可能是放在專門放器材的房間中。

所以,Stormaudio給出的解決方案是用iPad安裝官方APP進行遙控。

在蘋果商店可以下到,iPhone版本的目前還沒有,但據說很快會推出

進入軟件的第一步,是輸入功放的IP地址。在這個基礎頁面,你可以對功放前面板的顯示屏顏色進行調節。當然,音量這裡也可控。

這便是功放的前置液晶屏,還是有一些基本信息。

這個頁面有一些關於各個聲道的增益和高低頻增益調節,也可以用於輸入源的選擇。

這個界面的設定我很喜歡,用於音量調節,平時定到這個頁面就好。

而這個頁面是聆聽模式的選擇

而其中關於Auro-Matic的調節是最多的

寫在最後

在本文最後,我想講關於這臺功放的試用,我必須得表達我的遺憾——因為在地下室倒騰出來之前,我的確沒有空間和足夠多的音箱讓這款功放完全展現出實力。

同時,我對這款產品的素質表示認同——Stormaudio ISP 3D.32 Elite Digital Edition的身價是絕對符合168000元的定價的。

這幾天也有人在問我,這臺Stormaudio和Theta卡四a讓我選一臺,我選哪臺?

理性的回答應該是,我到時候根據我實際隔出的空間大小,選合適的那一臺。

而感性和實際上的問題更多在於預算上,如果預算充足,為什麼不一樣買一臺呢?因為他們的聲音特點和取向完全不一樣。

Theta有更精細而且優美的聲音,但在Stormaudio這種狂風暴雨一樣的聲音風格,我也很喜歡呀。

新房入住還早,但有一點我可以確定——Stormaudio ISP 3D.32 Elite Digital Edition是我目前用過最好玩的一臺功放,聽說這款功放的解碼還會進一步升級,我會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