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五位喜剧大师告诉你,喜剧≠搞笑

这两年《欢乐喜剧人》挺火的,但是越看小美就觉得越不对味儿了。

不管多精彩的节目,在最后总是要强行煽情,虽然说有的真是骗到了眼泪,可是它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喜剧不就是为我们带来欢乐的吗?什么时候开始,在喜剧的结尾一定要带着感动,才算是喜剧?

看看这五位喜剧大师,也许我们就会发现,喜剧≠搞笑,悲伤≠煽情。

查理·卓别林,闻名世界的喜剧大师,他所创造出来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家喻户晓。看过卓别林无声电影的人也许都能感觉到,在那些夸张动作表情、无厘头的情节之外,似乎都带着一些黑色的幽默,之所以是大师,那是因为在人们笑着的同时,内心有种无法言说且抑制不住的悲伤,卓别林以自己的搞笑表演天赋将悲剧的人生演绎成了长篇喜剧,但同时也为喜剧蒙上了一层悲伤的色彩。

巴斯特·基顿,以“冷面笑匠”著称,脸部毫无表情,完全靠动作挑动观众神经,在喜剧的黄金时代,他是唯一可以和卓别林相提并论的喜剧大师。在巴斯特·基顿的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非常“惊险”的镜头,在那个年代是没有特效和替身的,作为喜剧演员,要靠“折磨”自己的方式才能让观众笑。当时的人们估计没我们想的这么复杂,也许意识不到这些,每当看着巴斯特·基顿在画面中滑稽的形象,肯定会在荧屏前捧腹大笑,而如今让我们再去看他的电影时,你发现其实那些笑点如同他的表情一样,冷漠、悲伤。

罗温·艾金森,当今演艺圈内最具表演天赋的喜剧大师之一,由他主演的喜剧系列《憨豆先生》风靡全球,在无数观众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也是80-90一代中国人的童年记忆。其实这个靠着卖傻耍宝取得观众欢笑的老人,和卓别林一样,都患有抑郁症。当在荧幕上的他,让我们完全感受不到丝毫的阴霾,在憨豆的世界里,只有童话般的欢笑。

金·凯瑞,加拿大裔美籍喜剧演员,作为9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喜剧大师,出演过许多经典喜剧电影,塑造了很多深入人心的喜剧人物。曾经有人评价说:“他要是正经起来,整个世界都不好玩了。”金凯瑞的面部肌肉就好像卡通人物,夸张到不忍直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在能将变相怪杰塑造的出神入化。看他的电影,你可以让你的脑子回去冬眠,只要眼睛还在,他自有办法让你笑出眼泪。值得一提的是,他也曾经患有抑郁症。

周星驰,大家再熟悉不过了,这是今天我想提的唯一一位张中国的喜剧大师,周星驰从艺三十多年来,不管是他主演的电影还是他导演的电影,都给大家留下了太多的欢声与笑语。但是就如同他在《食神》里那个经典的表情一样,每次人们笑到不能呼吸时,总有一股莫名的悲伤涌上心头,不知道是在为他塑造的人物感到凄凉,还是在嘲笑自己如同那电影中的人物一样可笑。

至此,小美想说。每一个喜剧的背后,都藏着喜剧人甚至众生相的悲伤。每个人都是喜剧演员,就像这些大师一样,尽管他们有抑郁症,尽管他们的世界无比悲凉,却还要把悲伤隐藏在欢笑的假面背后,明明自己已经千疮百孔,却还是要为家人、朋友、观众带来欢笑。


现在越来越多的所谓喜剧,为了追求所谓的内涵,强行煽情。将那本属于喜剧内核的情感搬到表面使其外露,人们不愿看见的赤裸暴露在空气之中,而那时的喜剧展示给观众的,则是满是疮痍的背影。

喜剧终究还是要笑,希望以后的喜剧节目不要为了为了煽情而煽情,将喜剧本末倒置。

先搞笑吧,如果喜剧不搞笑,那就太搞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