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故事是改出来的—让孩子聪慧密码系列(103)

【故事新品】一字师

齐己是唐朝晚期的著名诗僧。

一次,下了一夜的大雪。第二天早上,齐已院中踏雪,惊讶地发现有几枝梅花已经开了,这不禁引发了他的诗兴,欣然赋诗一首:“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为了突出一个“早”字,他把这首诗命名为《早梅》。

写完以后,齐已左看又看,很是满意。特别是对“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这两句更是自觉得意,便高兴地拿着这首诗去请教诗友郑谷(也是唐朝著名诗人)。

郑谷看了几遍后评点说:“数枝梅花开已经相当繁盛了,不足以说明‘早’,不如把‘数枝’改为‘一枝’更贴切。”

齐己听了,认为改得很好,欣然接受,将“昨夜数枝开”改成了“昨夜一枝开”,并向郑谷拜谢,后人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师”。

【好故事是改出来的】

鲁迅先生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曹雪芹也说过:“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一个人写故事,首先要在脑中对故事进行构思,然后,把脑中的故事写出来。但是,大脑里的故事,只是故事的一个草稿。再天才的作家,也不可能在大脑中就就把故事构想得完美无缺,字精句顺。就算语句通顺,也未必字字贴切。就像齐已的《早梅》,已经很通顺了,但是经郑谷的一字点拔,全诗的意境便有了质的飞升。

这是因为,人大脑中的故事是一维的,大脑要对其进行“审思”,就要像手机翻页一样,瞻前不能顾后,因此,无法对故事进行“概览”,因此,对其宏观总体架构并非想得那么周全,对微观上的字词句段,更是无法进行前后照应,这样,第一次写出来的故事便难免会有很多的瑕疵。所以,要想使写出来的故事成为精品,便非要一遍、二遍、三遍、甚至更多遍的反复修改。

肖复兴是著名作家,他小时候请叶圣陶先生改作文。叶老是就是字斟句酌地给他这样修改的(见下图)

【三招改出好故事】

故事修改有两种,一种是自改,另一种是请他人改。在请他人改之前,自己一定要先进行自改。

如何修改自己的故事?只需要三招就可以了。

第一招,大声朗读,让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显原形。

第二招,前后段对比着读,让句段更理顺,字词更准确,前后逻辑性更强。

第三招,悉心默读,让主题更突出。

原文如下:

1.从前啊,在一片大森林里住着许多的动物。有一天,森林里许多动物谈起了自己的梦想,于是大家讨论纷纷……

2.小兔子蹦蹦跳跳的说:“我写变成一只快乐的小兔子,有一双长长的翅膀,我就可以去找嫦娥姐姐的小玉兔玩耍。”

3.小豹子说:"我真想有一辆闪电豹刹车,如果有人欺负我的家人和朋友,我就能开着闪电豹刹车飞快赶来保护你们。”

4.小青蛙笑着说:"我想有一双洁白的翅膀,这样我就可以在天上自由的飞翔了。”

5.小猴子坚定的说:“将来我一定要有一双能量飞鞋,可以飞月亮上躺着看璀璨的星星。”

6.小狗说:“如果我智慧过人多好啊,或许可以当天才眼睛狗。"

7.小粉猪说:“如果我能爬树就好了。”

8.山羊老师说;"嗯嗯,我们是动物这些愿望是不能实现的。”

9.动物们悲伤地说:“动物也有追求梦想的权利呀。”

10.“哎,儿子快醒醒上学迟到了”妈妈说。我睁开眼睛,原来是一个梦啊,心想。

11.这一个梦让我整天都在思考该怎么办?于是,我给我的同学讲了这个梦,我们一直认为世界上每一种生物都有追逐梦的权利。要相信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加油。

12.梦想属于自己的,只要坚持努力梦想终究会实现的。

在这篇故事里,小作者如果能大声地朗读一遍,我想,第二段中的“写”应该是“想”,第八段中缺少的标点符号等就可以避免了;同时,第一段中的“森林里许多动物”重复了两次,也可以替换成“这些动物”或“他们”,这样读起来就更通顺了。

如果再读一遍, 类似于第五段中的"可以飞月亮上躺着看璀璨的星星。”就可以斟酌成,“就可以飞到天上,躺在月亮上看璀璨的星星了!”可能顺品,更逻辑一些。

如果还能再读第三遍,你会发现,小作者是想表达的主题是“动物都有梦想,人更应该有梦想。因而,第十一段便可以改为,“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动物都有着自己的梦想,那作为一个人,更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把“要想相信自己,做好好的自己,加油!放在第十二段未尾作为故事的结尾!这样,故事的主题的正能量就更加明确,更为突出了!

【结语】好故事是改出来的!但这个改不一定非得请他人不可,即使想请他人改,自己也一定先改好!改到什么样的标准才会好,改到自己大声朗读起来顺畅、不绕口、没有了错字、白字,基本上就算可以了。也只有达到自己满意的标准,再请同学、朋友、家长、老师去斧正才有意义!

相关链接:

(更多教子精彩,且待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