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朝”、“代”、“國”有什麼區別?

那邊仍是孤獨

文|小河對岸

“朝”與“代”同義,通稱為朝代,而與“國”的迥然不同。在我國曆史上的分裂時期,有些政權被稱之為朝,而眾多政權則被稱之為國。如東晉十六國,唯有東晉被視為朝代,而十六國卻只被稱為國。五代十國時期,五代(梁唐晉漢周)被視之為朝代,其餘十國卻不能享受這種待遇。

那麼,同為分裂時期的並存政權,卻為何有如此之別呢?其實,這是我國古人的一種正統觀念的體現。在我國古人的天下觀念中,天無二日、民無二主。故而,正統的政權也只能有一個。這在大一統時期,自然不會有太大的爭議。而一旦處於分裂時期,就會出現所謂的正統之爭。

“朝”,則代表一種正統,用於指代一段時期。“國”,則是代表該時期的割據政權。而後世史學家在修史的時候,也只會使用正統政權的紀年。比如北宋時期司馬光主修的《資治通鑑》,即是按朝代分為十六紀,而為:《周紀》、《秦紀》、《漢紀》、《魏紀》、《晉紀》、《宋紀》、《齊紀》、《梁紀》、《陳紀》、《隋紀》、《唐紀》、《後梁紀》、《後唐紀》、《後晉紀》、《後漢紀》、《後周紀》等等。

《資治通鑑》的紀年方式,即表明了北宋官方是以周秦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唐五代為正統。而歷史上有很大爭議的蜀漢、北朝等都沒有獲得北宋官方承認。實際上,隋唐-後梁的江山卻都是禪讓自北朝這一支脈(北魏-北周-隋-唐-後梁),而承認隋唐-後梁的正統,就不能徹底抹殺掉北魏-北周的正統地位。這也是後世將這段時期,稱之為南北朝的無奈,即南朝與北朝皆被視為正統。

而與宋朝同期並存的遼、金、西夏等,在習慣被稱為遼國、金國、西夏國,也是出於站在宋朝正統的角度。而蒙元乃系少數民族入主的政權,故將遼、金與宋一視同仁,分別修《宋史》、《遼史》、《金史》。

到明朝建立,華夏光復,自然不願意承認遼、金等異族政權的正統地位。但是,宋朝滅亡到大明建立,又存在一個華夏政權的空擋時期,又無奈承認了蒙元的正統。再至滿清時期,由於也是少數民族入主華夏,而為使滿清政權更具正當合法性,有意提高遼、金的地位,於是又再次恢復了遼、金的正統地位。

參考史籍:《資治通鑑》、《新五代史》等等;


歷史聞知社

這是不同維度的區別。

“代”一般是時間概念;“國”一般是空間概念;而“朝”一般是“代”和“國”的集合,概念更大。

比如“魏晉南北朝”中,“北魏”、“東魏”、“西魏”以及“宋”、“齊”、“梁”、“陳”等,都是“代”。而他們在並存的時期,各自佔據著一定的區域,這就是“國”。而這三百年期間的狀態,被稱為“魏晉南北朝”。

朝,本義是“早晨”,因覲見君主多在早晨,因此後來引申出“覲見君主”的動作,比如“上朝”;“朝”的意思是要大臣早來,後來又引申出“覲見君主的地方”之意,也就是“朝廷”。

所以,“朝”應該有兩層含義。

代表國家最高權利機構時,“朝”是“朝廷”,用“朝”來指代國家權力機構如“國朝”,如用“明朝”表示“大明政府”等。而這種情況下,“朝”稱為一個特定區域某一個時期的統稱,比如唐朝代表了公元7至10世紀的遠東地區。這時的“朝”可以和“代”通用,比如唐代,也可稱朝,如唐朝。

這裡有一種情況,比如某一位君主統治的時期,只能稱朝而不能稱代,如洪武朝、乾隆朝、幾朝元老等,而不能稱代。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在於從明朝以後,一個皇帝一般在位期間只有一個年號,因此以年號稱呼這位皇帝的統治時期,比如康熙年間,乾隆年間。這種情況下,“朝”在這裡是特殊用法。

“代”表示時間,本義是“改變”的意思,用此代替彼叫做“代”,和“世”是近義詞,父子相繼叫做“世”。唐朝時為了避李世民的諱,凡是用“世”的地方都用“代”。比如“明代”指的是大明政府統治時期。

“國”是空間概念。比如“五代十國”中的中原周邊的小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等。國最早起源於先秦時代的分封國,在某個固定區域,有國君,有軍隊,有治所,有固定邊界,這樣的政權就可以稱為“國”。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個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靜Yes

簡單來說,朝代表的是天下,一個國家要想稱“朝”,前提必須是天下之主。

這個“天下”廣義上指的是全部已知世界,而現實當中更多的是指中原傳統勢力範圍。

宋為什麼有宋朝和宋國兩種稱呼?

同時存在“宋國”和“宋朝”兩種稱呼是宋代獨有的。

“宋朝”這個名稱,實際上是來自於史官之筆,後人相對西夏、遼國更青睞宋,所以才強加給宋的,而當時的人是不這麼稱呼的。

按照當時的社會觀點來看,除非宋像元那樣吞併西夏、遼國,否則是沒有資格稱朝的,宋帝更沒有稱孤道寡。而事實上宋朝的皇帝也沒好意思自稱天下之主。

上圖:趙匡胤,來自網絡

這一方面因為趙匡胤得國不正,且沒能統領全部中原傳統勢力。另一方面,也是由於晉代以後的民族大融合使得周邊民族漢化十分嚴重,也加入了“中國”稱號的爭奪當中,所以在當時人們心中,宋與西夏、遼國一樣都只是“中國”內部的一個普通國家,最多隻能算是繼承“中國”稱號的有力競爭者,而絕沒有現代人心中那種“華夏正統”的意味。

比如在蒙古人心中,佔據黃河流域的金國是漢人的國家,自己是漢人的藩屬,金國的女真人和北地漢人也同樣認為自己才是華夏正統,南宋則是偏遠的蠻子國度。在元朝“四等人制”當中,也同樣明確的表現出當時人們的看法,“四等人制”當中第三等的漢人實際上說的是金國人,而第四等的“南人”才是宋國人。

古代“天下國家”的概念、朝與國的區別,說簡單也簡單,但是要真正解釋清楚,我的回答肯定是不夠的,但限於字數,只能這樣了...

總之記住:朝不是隨便什麼國家都可以用的,“朝”是“國”之上的另一種概念,代表著天下之主。而“宋朝”只是後人給那個時代的宋國強加的稱號。


細思極恐

朝,一般是指能基本統一天下,特別是以中原為核心地區,且國祚較長的政權。例如:漢朝,唐朝,明朝,清朝。



國,在古代,國的規模和概念更小一些,封建時代能封疆裂土,有國君,有國民,有邊界,有治所,有獨立軍隊的均可成為國。例如:曹操曾在東漢體制下獨立建有“魏國”,治所在鄴城,後曹丕篡漢以此為國號。即使自稱為漢的在四川的蜀漢,五代十國時期在山西的北漢,在廣東的南漢,因其管轄統治範圍不具有“天下之大”,只是佔領一隅建政,所以後世不會稱之為朝,而是稱之為“國”。



代,是以時間為軸的稱呼,例如發生在公元765年左右的人或事務,人們常稱呼為唐代的某某人或某某事。

歷史上最著名的稱呼“五代十國”最具代表性。其中以僅僅在地域上佔據中原的短命政權“梁唐晉漢周”均稱為五代,而中原周邊包括山西,西北,西南,華南,江南地區的規模較大的政權則稱為“十國”。



當然,也有模稜兩可的叫法。比如女真金建立的政權,實際也佔領了中原大部地區,國祚上百年,有人稱呼為“金朝”,也有人認為他們是侵略北宋而來,而貶稱為“金國”。


先啟歷史

歷史上的朝,代,國,有什麼區別?從有紀載開始,夏商周,是後人賦予的夏朝,商朝,周朝。是一統天下的稱呼。春秋六國,恰是周朝天子分封天下所割據的勢力範圍,而戰國七雄,更是你爭我奪,割據勢力範圍內稱為國。

秦統一天下,成為一代霸主,秦始皇。後人稱為秦朝。凡是天下一統,漢,唐,明,皆稱為朝。而代則是繼承人的主持朝政致傳給兒子,孫子,為一代傳一代。這就是朝與國與代的區別。

你問的宋朝,宋代,宋國,則是另一回事。

趙匡胤陳橋兵變至斧光燭影,靖康恥,時期。還可勉強稱為宋朝。康王泥馬渡江後,就被稱為南宋,失去了天朝之威望,而被北方的遼,金,元,稱為宋國。


亦平70667717

朝與代並無太大區別,都是以時間軸為起始!

但國就不同了,國我認為通常都是指那些沒有完成大一統任務的割據勢力!

會有人說,那宋代宋朝怎麼解釋!

那是可能因為宋朝代表的是漢人政權,因此絕大多數人都認可他是大一統一個王朝!

我是娜迦,知道一點點歷史。


娜迦評評樂

朝:包括代和國如中國的周朝:分西周東周,春秋時代,戰國時代。一脈相承下來的國和代為朝其經歷的年代最長以代為中,以國為短。三國時期:的魏國公元22o一265年只有65年的歷史。宋朝分北宋,南宋。北宋公元916一1125年曆時227年。南宋公元1127一1279年曆時152年也稱南宋國。


吳定律

代,強調時期,比如宋代詞人某某,你說宋朝詞人某某就顯得不合適。

朝,強調與朝廷相關,你說宋代皇帝趙匡胤就不合適。宋代宰相某某也不合適。

國,強調土地,也強調國與國的區分,宋國與遼國對立,你說宋朝與遼國對立就顯得不搭。


microkof

朝,一統天下後當下統治者,即一任皇帝所在時段。如,乾隆主政階段是乾隆朝。

代,一統天下同姓統治者統治的時間總和。如,清代就是其十二個皇帝主政時段總和。

國,相對獨立,不相隸屬的統治區域。如,三國鼎立,魏、蜀、吳國三分天下。


君友0215

歷代歷朝、的歷、和歷史、的歷、沒有區別,都是經過了的意思。1、經過:經-來、閱、盡甘苦。2:經過了:-程、代、史、來,3、遍、完全,覽、數。4:推算年月日和節氣的方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