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有的個性,都毀於一張自拍

過年期間,大家的聚會一定不少吧

每次聚會過後就是朋友圈曬自拍的時間了。然而自拍這個東西,拼的真不是顏值。

是套路。

濾鏡、磨皮加美白,剪刀手、嘟嘟臉、45°仰角,每個人的自拍簡直一毛一樣

但是說實在的,現代人玩的這些套路,比起古人來還是差了一大截。

趙孟頫《自寫小像圖頁》,高鳳翰自畫像,華喦《自畫像圖》

看看人家的自拍套路,從選景到造型無一不精心設計。

景,一定有遠離俗世的山林、清泉、怪石。再看看造型,長鬚美髯,斗笠蓑衣,布衣僧袍…

反正就是不管怎樣,都要畫出一張完美的“隱士自拍”出來。

其實在明清之前,中國人是很少會畫自畫像的。從明代開始,中國西方貿易往來頻繁,受到西方藝術的影響,肖像畫開始興起,進而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自畫像。

但同樣的時代,同樣是自畫像,西方藝術家就是徹底放飛自我。

有身嬌體柔易推倒的美少年,

拉斐爾

有窮困潦倒的糟老頭,

有精緻的男青年,

丟勒

有神秘莫測的中年男子,

還有眼神不怎麼正常的精神病患者。

我們再看看中國的藝術家。

隱士,

石濤《自寫種松圖小照》局部

隱士,

陳洪綬《喬松仙壽圖》局部

想釣魚的隱士,

羅聘《兩峰道人蓑籬圖》

打盹的隱士,

唐寅《桐蔭清夢圖》

裝扮成和尚的隱士。

金農《山水人物圖冊·山僧叩門》

……

這些畫像,說實話,可能看不到幾張就會開始覺得無聊。因為畫中人的神情永遠一模一樣。

這些形象很完美,他們高潔雅緻,雲淡風輕,行走在遠離塵世的山林田園之間。

但是看久了,你會慢慢覺得,這些人好像都是沒有靈魂的。

他們披著一襲完美的隱士外衣,向我們這些觀者展示了最理想的自己。然而他們真實的自我,也被嚴絲合縫的隱藏在這些精心設計的外衣之下。

同樣是自畫像,為什麼這些中國畫家永遠遵循著固定的模式,看不出絲毫的個性和自我?

根本上的原因在於,中國人和西方人對待外部環境的態度不一樣。

我們看西方文化的源頭,古希臘文明。他們認為宇宙的中心是人,強調人對於自然的征服和控制。所以藝術中最關注的對象也是人性。人的個性和自我在這種環境中可以自由的表達。

古希臘雕塑 拉奧孔

但中國不一樣,我們認為天勝過於人,強調“天人合一”,人和外部的環境一定要和諧。

人在外部環境面前,是配合者,是服從者,而不是中心。所以在藝術中我們關注花鳥、山水,但“人”作為主體的畫作卻並非主流。

山水之間,人幾乎看不見

剛才也提到過,一直到了明清之際,受到西方影響,把“人”作為主體的肖像畫才開始興起。

但是你看這個時候西方的情況。文藝復興以後,教權和王權地位不復穩固,資產階級在崛起,整個社會結構處在流動之中。

而在中國,整個明清的封建統治時期,社會都是在極度的壓抑統治之下。人們習慣性地帶著固定的人格面具,臣子應該是什麼樣,文人應該是什麼樣,隱士應該什麼樣…

每一種身份,都應該有一個模式化的標準,即便是表達自己,也要在這樣一種標準之下。

比如你看清初四僧之一的石濤。

他是身份尊貴的明王朝宗室,國破家亡之後,被迫出家為僧。在外界看來,他是畫家,是隱士,就應該一派隱逸超然。

石濤《松風澗水圖》局部

但是在他內心,一方面懷念前朝,為自己的起名號“瞎尊者”(瞎,失了明),“苦瓜和尚”(苦瓜苦瓜,皮青瓤紅。身在滿清,心記朱明);一方面,他又想在當權者那裡求取仕途,曾經兩次跪迎康熙皇帝,並且向上位者寫詩邀寵。

可以說,他的內心一點都不淡定,痛苦、虛榮、上進、愧恨……充滿各種複雜的矛盾情緒。

但你看他畫的自畫像,

石濤《自寫種松圖小照》局部

身著布衣,靜坐松下,嘴角一抹淡然微笑。怎麼看怎麼超脫

而再聯想看看他的生平,與其說這幅自畫像是表達個性和情緒,不如說是在自己的朋友圈裡,塑造一個可以拿給別人看的,理想的,符合規範的自己。

然而這麼長的時間裡,中國人的自畫像就都是在玩套路?難道沒有一幅畫是在表達真實自我的嗎?

也不是。

比如這位,晚清畫家任熊。

單看他的這幅自畫像,你可能會非常驚訝。

因為它真的太不像中國畫家會畫出來的肖像了。

嘴唇緊緊抿住,眼神堅定而憤怒,脖子上青筋突起,胸膛上筋肉賁張…看著這幅畫的時候,我們自己甚至都會不自覺地緊迫起來。

與其說這是文人,是隱士。倒不如說是一位義士、俠士來的更貼切。

而這也正是任熊內心的真實狀態。

任熊生在晚清,那個年代,正是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的時期。外,西方列強肆意侵略中國。內,民族運動風起雲湧。

面對這樣一個內憂外患的局勢,任熊內心感到極大的痛苦和憤慨。他的題跋,不再是隱晦的詩詞,而是直截了當的日記:

“莽乾坤,眼前何物?翻笑側身長系,覺甚事,紛紛攀倚。此則談何容易!”

所以你看他的自畫像,一改之前文人墨客的隱士樣板,而是緊迫,是抗爭,是想為而不能為之的糾結和苦痛

按照一貫的審美來說,它當然是“不美”的。甚至還讓人覺得緊張,覺得不舒服。

但是相比較於那些沒有表情的“完美隱士自拍”,你能說它不美嗎?

能說它不鮮活、沒有力量嗎?

石濤和任熊,他們是兩種不同風格的藝術家。

同樣也是兩種不同的人。

前者的“自拍”,亮麗光鮮,挑不出一絲一毫的毛病。雖然是在展現自我,但卻好像沒有自我。

後者的“自拍”,不免有缺憾,甚至表情姿態也算不上漂亮,卻讓我們彷彿觸及到一個人生命最深處的自省和溫度。

從明清到現在,幾百年間已經過去。我們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敢於表達自我,張揚個性的時代。

而在這個人人都在喊著“Be real”的年代,我們卻只敢像前者一樣,曬不那麼real的,漂亮的,完美的自拍。

但你是知道的

真實的自我,從來不是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