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第一清官:海瑞

欢迎来到奇迹,这是一个让思维碰撞擦出火花的地方。

今天讲一讲海瑞的故事。

海瑞不是一个学霸,他三十六岁才中举,入公务员队伍时已经四十一岁,在一个小县城做教谕,也就是县教育局长。官小到不入流,但刚上任踌躇满志,因为严格考勤纪律,得到一个外号“海阎王”

海瑞为官清廉,除了工资绝不多拿一分。没有任何灰色收入的结果就是他的衣服全是补丁,买不起菜就在家自己种菜,坐不起轿子就步行上下班,走在街上如果不穿官服简直和乞丐没两样。有一次老母过生日,他去菜场买了两斤肉,惊的肉贩大呼:我有生之年竟然还能做上海县令的生意!这一消息传的满城风雨,甚至传到了京城,大家惊呼:海瑞竟然买肉了!

他公事公办,不考虑自己的前途,不怕得罪权贵。总督胡宗宪的儿子公款旅游,不管到那个地方,地方官员纷纷讨好巴结,好吃好喝,走时还送一大笔“路费”。走到他这里他却粗茶稀饭招待,胡公子气的把厨子吊打一顿,他也气的把胡公子吊打一顿。打完他还抢了人家身上的几千两银子充公,然后把胡公子五花大绑送到胡宗宪那里告状说胡宗宪家风严历,这一定是一个冒充的,所以抓来交给胡总督自由发落。

连总督都敢惹,大家觉得他胆够大。但是海瑞不光胆大,而且不要命。在他眼里只要谁不对就该治,那怕那人是皇上。

进京当户部主事没几天,他觉得皇上问题很多,于是给皇上写了封信,这就是天下第一骂书《治安疏》。在信里他大骂嘉靖奢侈淫逸,大兴土木,滥用民力,二十多年不上朝导致朝政懈怠,法纪松弛,民不聊生。最后还有一句传世经典:嘉者,家也,靖者,净也,嘉靖,家家净也。

敢给皇上这样写信,绝对是古今中外第一人。嘉靖气的当场震怒,这海瑞竟敢这样嚣张,明摆着活的不耐烦了!太监黄锦见状赶忙说,听说他进谏之前棺材都买好了,不是故意找皇上的茬,而是这人脑子有毛病。

海瑞没想那么多,在他的世界里不管是谁都有缺点,指正就是一种帮助,而做臣子的绝不能因为皇上有问题而不敢提出来,别人不敢是别人的问题,他海瑞就算是死也要表里如一,这才是忠臣应有的态度。嘉靖虽然很恼火,但是从这封信中看到了海瑞的认真和坦率。但如果不治他,以后是个大臣就敢上封奏折把皇上臭骂一顿,皇上的脸还往那搁?以后还怎么管这帮臣子?想来想去,把他关起来得了。

海瑞进了牢狱每日吃饭睡觉看书,他觉得这样的生活也挺好,既省了饭钱,还能天天看书。

海瑞骂归骂,但对于皇上却是一片忠心。过了两年嘉靖死了,消息传到海瑞那里,他先是一愣,然后放声大哭,越哭越伤心,哭到最后把胆汁都吐了出来。在他眼里,君君臣臣,是皇上给了天下和一切,皇上不在了,如同天塌下来一般,怎么能不让人悲痛。

嘉靖死后,隆庆接班,在首辅徐阶的支持下,海瑞升为应天巡抚。但是徐阶万万没想到,海瑞以特殊的方法好好报答了他。

海瑞做事真的是一丝不苟,对事不对人。他来到应天后贴出告示打官司免诉讼费免律师费。老百姓轰动了,每天告状的挤的衙门像菜市场,官府一天最多收到三千张诉状。

他又兴修水利。没钱,他就一趟一趟进京,跑地方,要支持。他每天没日没夜的带人实地勘测,监督工程,在他的带领下,当地不但安置了十三万灾民,而且解决了吴淞江多年的水患。

最后一件事情,是搞土改。土地从古至今都是最重要的财富和资源。因为涉及的利益和关系复杂,做土地改革向来都是一件风险极大成功率极小的事情。多少人因此身败名裂甚至身首异处,可海瑞不是一般人。

他上来就动真格的,直接给当地最大的地主,退休在家的徐阶写了封信,要他按规定退田。

在海瑞看来,他是公事公办,为国效力,所以首辅大人应该能理解。但徐阶对海瑞非常的不理解,就算是公事公办,人总得知恩图报吧。我把你提拔起来,你怎么能拿我开刀?

不过首辅就是首辅,沉浸官场多年,其政治敏锐远非一般人。他仔细一想,事情没那么简单。搞土改远非小打小闹,这事需要朝廷批准。海瑞明明没有这个能力为什么还能被批下来,这背后肯定有阴谋。

既然土改必然会以失败而告终,那真正的目的肯定是有人借海瑞来整自己。如果海瑞报恩放过自己,那么他和海瑞将来都会因此被抓住把柄;如果海瑞下手了,那么就是借刀杀人,有人就会暗自高兴。

这一切徐阶猜的八九不离十,搞动作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对手现任首辅高拱。

想到这里,徐阶先退掉一万亩地,免得惹麻烦上身。头脑简单的海瑞那里会想这么多,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官场中只是某人的一枚棋子,在他眼里,徐阶地产最多,不拿他开刀,难以服众,土改就推进不下去。

于是他又写信给徐阶说,按规定你应该退掉六万亩地,现在你才退了一万亩,还要再退五万。

徐阶有些后悔了,他终于明白海瑞不是一般人,他不懂官场政治,也不在乎个人前途,更不会讲个人感情,在他眼里只有纯粹的道德。对于这种一根筋的人,他没有任何办法,只得转告海瑞,我就是不退。难不成你还真把我抓起来治罪?

海瑞自有办法,他一面软磨硬泡,天天做徐阶的思想工作,说首辅大人觉悟要高,要做出表率等等,一面煽动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天天围着徐阶的宅子喊口号搞游行示威。堂堂首辅被整到不得不弄了几挑大粪,有人往宅子里冲就泼大粪,严然一副小老百姓暴力抗法的画风。

几番折腾下来,徐阶只得去找高拱表示认输。高拱笑了,他马上换了副嘴脸安慰徐阶,放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随后,海瑞就接到调令要调到南京。

海瑞刚开了个头就被稀里糊涂的调走,他既愤怒又委屈,写信给皇上要辞职,信里说他以一人之力对抗洪水滔天,他没有一点错,希望皇上能认真治国,严格要求全体大臣。末了,还加上一句“举朝之士皆为妇人”。

这真的很海瑞。

这封信再次引起所有人的愤怒,敢骂全部官员都是妇人,他以为他海瑞是谁,中流抵柱吗?

海瑞回到家买了一个小居室,在堂上挂了刻有“忠孝”二字的大匾,早上在屋内读书,下午在后院开荒种地,遇到前来拜访的朋友就讲官场如何昏庸。

过了两年,隆庆皇帝死了,高拱下台,张居正上任。他对万历说,海瑞不能用,他人品很优秀,但办事却一根筋,做不成事。

又过了十五年,张居正也走了。年轻的万历皇帝下旨,让海瑞任吏部右侍郎。

海瑞终于再次出山,此时的他已经是一位白发苍苍的七十二岁的老人了。经历了这么多,他有没有变?

刚上任,海瑞觉得五城兵马司欺负百姓,榨取钱财,必须严厉打击,于是发出公告,如果有人受五城兵马司的欺负,尽管来我这里告状。

官员们明白了,海瑞还是那个海瑞,一点都没有变。万历皇帝也明白了,张居正当初为什么不用海瑞。

于是,海瑞又一次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再一次调到了都察院任右都御史。

海瑞一生都不明白官场,他也不怕与所有人为敌。都察院本是一个纪律部门,每日工作并不多,大家也懒散惯了。但海瑞来了以后严肃整顿作风毫不客气,迟到的罚,不到岗的罚,买米只给一半钱的罚,过生日请唱戏了的罚,这种毫不留情面的风格招至所有人的反感和憎恨,而他仍然毫不在乎。

官场上人人对他恨之入骨,视他为害群之马,但他却受到老百姓无比的欢迎。南京城大街小巷到处贴满了海瑞的画像,他一出门,路上被挤的水泄不通,全城百姓像追星一样追着他满城跑。他一回到家,连家门都出不去,门口被围的是里三层外三层。有一位福建人硬是不远万里花了一个月,一路穿坏了十几双鞋才走到南京来,就只为了亲眼看一看海大人。

终于有人忍受不了上奏折再次弹劾海瑞,这时的万历成熟了许多,他说:“ 瑞在世庙时, 直言敢谏,有披鳞折槛之风;清约自持,有茹蘖饮冰之节。虽当局任事恐非所长,而用之以镇雅俗,励颓风,未为无补。合令本官照旧供职。”

意思是海瑞是个清官,是朝廷的门面,虽不适合做事,但是是正面教科书,是一面精神旗帜。就像核武器一样,只能放在那里吓吓人,要真的用了会变得不可收拾。

海瑞终于明白了,他对皇上而言,只是个点缀,其实没有任何实际用处。

他一生清贫,相信只要道德上刻苦,以身作责,就一定能起到表率,改变明朝的官场。他性格刚硬偏执,自己做错一件事会后悔好几天,即使做对了他也不高兴,因为他觉得他可以做的更好。他一辈子为公义真理多次得罪权贵,被排挤调职,他舍命进谏,最后却连皇帝都不认可。

他对妻女冷淡,先后九娶,都没能留下个儿子。有一次他见五岁的小女儿在吃饼,问是谁给的,女儿回答是家里的小童给的。他勃然大怒说:男女授授不亲,女孩子怎么能吃男仆的饼,我海瑞没有这样的孩子,你饿死好了。那个小女儿竟然不顾家人的劝说,真的从那天不吃任何东西,七天后活活饿死了。

万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故。他死前的最后一番话竟然是叮嘱家人把兵部多送来的七钱给送回去。海瑞死后,他的好友来为他收尸,找了半天,堂堂二品大员家里只有几件打着补丁的破衣服,忍不住当场落泪。

而朝廷,从万历到满朝文武,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哀悼会,学习伟大光荣正确的海瑞同志精神。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也欢迎大家把本期文章分享给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