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旁轴世界—Leica 徕卡 入坑指南

“Photography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my space… it is to discover, it is to capture giving flow to what the heart feels and sees in a certain moment, it is being in the street, trying, knowing, learning and, essentially, practicing the freedom of being, of living, of thinking…” -- Rui Palha

不知不觉,入手M10大半年了... 虽然快门按的不多,但依然记录了这半年多来的生活。喜欢带着他一起出门;喜欢他的古老而优美的经典设计;更喜欢举起他,将影像重叠时优雅地按下快门的感觉... 凝固了时间与生命... 这种经典的情怀让人着迷!

旁轴相机 Rangefinder Camera

如果你热爱摄影,旁轴相机依然一定是想要尝试的装备。无论是胶片亦或数码,旁轴相机都有着小巧的体积与复古经典的金属外观,更让器材党、抚摸党爱不舍手。

旁轴相机,也称为旁轴取景式相机,由于取景光轴位于摄影镜头光轴旁边,而且彼此平行,因而取名“旁轴”相机。在整个照相机技术发展过程中,这种相机的品类是最为繁多的一种,结构上亦大相径庭,因此也最具文化特色。从出类拔萃的徕卡产品,到著名的禄莱双反,都是旁轴相机的成员。

对于选择恐惧症的撸主,当初选择旁轴的Leica还是哈苏的中画幅X1D,纠结了很久。最后黄边联动测距旁轴相机战胜了理智。虽然没有Canon 1D、Nikon D5、Sony A9系列的疯狂的追焦连拍,画质、宽容度又赶不上中画幅的X1D, 但是 IT‘S LEICA!

Leica M10

2017年1月19日,Leica发布了新一代数码M系列相机,M10。更加纤薄的机身、更高的ISO感光度、更加讨好的直出JPG色彩,让M10成为最为均衡的一代。当然那个装X的可乐标从M-P之后,又回到了显眼的位置...

3月份去三里屯远观了一下北京的发布会。

之后便开始搜寻购买渠道。无奈国内订货周期长,水又深(主要是穷),撸主便从东京的mapcamera预定了银色。经过超级漫长的等待,终于到货。刷卡走人,买了一堆银灰色盒子回来。

如有你有一定的摄影基础,相信上手M10会比较容易。

唯一要熟悉的就是黄斑对焦。

一旦习惯起来对焦会更加快速,熟悉镜头景深标尺预估物距、或是预先对焦等待被摄物体落入焦点范围、亦或是超焦距。

撸主一般会把对焦环放在1m的位置,无论远近,都可以快速的转动对焦环到想要的焦距。

抛开那些所谓的玄学、德味、空气感,Leica M10 依然是一个值得拥有的相机。当你习惯于黄斑对焦,摄影变得简单起来。

照例放上一些最近的照片,均为直出JPG。

Leica Summilux 35mm f/1.4 ASPH II(11663/11675)

在M系统的世界里,带有小广角性质的35mm,一直都是受欢迎的镜头焦段。 许多摄影史上的经典作品,都是使用35mm镜头拍摄。很诱惑的一句话吧,以至于第一次购买Leica M的朋友,基本都会选择35mm的Summilux f/1.4或是更加小巧的Sumicron f/2。

撸主也没有例外,第一只M镜头选择了原厂的经典,现行版Leica Summilux 35mm f/1.4 ASPH II (11675)。

Leica Summlux- M35mm F1.4 共有5代, 第一代发布于1961年,57年前~~

1. Summlux-M 35mmF1.4 (1961-1966)

2. Summlux-M 35mmF1.4 (1967-1995)

3. Summlux-M 35mmF1.4 Aspherical (1990-1994)

4. Summlux-M 35mmF1.4 ASPH I (1994-2010)

5. Summlux-M 35mmF1.4 ASPH II (2010)

相比前一代 ASPH版,新镜头采用浮动式镜片(Floating Element)的设计,增加了边角的画质。同时也改善了ASPH I (11874)的圣光问题,当然也有很多人推崇Leica Glow...

银色机身搭配银色镜头(11675)甚是协调。 此外,遮光罩变为更加亮骚的方形金属。

最大光圈至最小光圈,对焦在最近距离到无限远都有优异表现,全开光圈就是工作光圈, 锐度也让人满意,增加浮动对焦组以改善近摄能力(最近对焦距离70cm)。

镜头采用了9片5组的设计,其中5片为高折射率的镜片,1片为非球面镜片,最近对焦距离0.7米,最大放大倍率1:17.5,最小光圈16。尺寸为56x46mm,重320g (现行版以及不再使用黄铜,银色版也是一样)。

在撸主的几个M口镜头中,最喜欢的还是35 1.4。当然35mm焦段的M口镜头还是有很多选择的,原厂的各种八枚玉、七枚玉、钢嘴老版让老法师法推崇不已。

样片:

七工匠 7 Artisans 50mm f/1.1 - 国产夜神

去年夏天又购入一枚超高性价比的50mm镜头,七工匠(之前木有听说过) 50mm f/1.1。不到2k的价格、支持M系统黄斑联动对焦、以及F1.1的大光圈极具诱惑力(与当年flickr老法师Tinyeyes的50/1.0只差0.1哦 )。虽然整体素质不及 LEICA SUMMILUX-M 50mm f/1.4 ASPH, 但依然是个不错的入门选择。

这枚个性十足的国产夜神,提供的不仅仅是超大的光圈,舒服的色彩, 还有光圈f1.1全开与f1.4之后那截然不同的焦外散景、氛围效果。七工匠这款镜头拥有相对小巧的体积、轻便的重量、不俗的做工与手感。并且只有Leica Noctilux 50mm 0.95 三十分之一、Summilux 50mm 1.4 十五分之一的价格。

作为第一代产品,最大光圈的锐度低、光圈环无档位、抗眩光能力弱、手动调焦范围过大等问题依然需要解决。

一次无意间看到七工匠的黄金版50mm f/1.1,迅速联系了店家,火速拿下(貌似是英国一哥们儿定制的..)。

难道真的只有10个吗?!

配上银色M10, 外观骚到不行~~ 都不好意思出街了。

样片:

Voigtländer 10mm f/5.6 Hyper Wide Heliar aspherical

这是撸主17年底入手的第三个M口镜头,也是第一次体验福伦达(日福)镜头。

10mm 超广角的焦段也让他成为M口镜头中最广的一只。也是撸主考虑购入的主要原因。

全金属机身搭配金属镜头盖,内有植绒。

固定的金属遮光罩。遗憾是无法加装滤镜,对于风光摄影有一定的限制。

镜头凸起,类似于佳能8-15mm鱼眼镜头。

一如福伦达其他镜头一样,整体做工不错,十分可靠。对焦环组您也是十分舒服。光圈环和Leica类似,档位清晰。

体积十分小巧,仅为67mm*68mm, 重375g。 对比一下佳能的24mm 1.4。

黑色镜头搭配银色机身也不错,大眼睛也没有丝毫违和感。

由于撸主2017圣诞节去度假了,没有把这个镜头带在身边,目前没有拍什么样片。

Leica 相机配件

Billingham Hadley Small

复古小巧的单肩包,可以装下一机两镜,也是撸主外出主要的摄影包。有时候也会用内胆包,简单的放在背包里。

JAY TSUJIMURA 925 银制快门按钮 - 樱花

日本匠人手工打造,完美契合M10快门螺孔。实际使用十分舒适。 安装时需要狠心才能拧紧,不要问撸主是怎么知道的...

Leica M10 原厂指柄 (24015)

原厂指柄,增强了单手的握持感,同时采用与M10机身质材相同的镀铬磨砂质感。

个人觉得外观相比美国的大拇指更好看。目前国内也有知名度比较高的柄叔,大家也可以试试看。

Leica M10 原厂棕色半皮套 (24021)

半包皮套,复古棕色,皮质也不错。使用半年多,更加复古了... (划痕不少)

安装稍麻烦, 需要拧底部螺丝,换电池和SD卡都不方便。 正面凸起,也同样带来握持感的提升。

背面带有屏幕保护盖,也可拆卸。

Leica M10 原厂棕色皮肩带 (18764)

实际的体验比较一般,皮质不是很柔软,时间长了会有明显的褶皱。唯一的好处就是与皮套同色,没有违和感。

Leica M10 锂电池 BP-SCL5

M10 电池所有退化,只有1100mAh,比M240还要小。不论官方如何宣称,撸主实际使用一块电池在300-400张左右,60%使用光学取景器,40%使用机身LV,回放查看照片概率70%。无论如何,第二块电池是必须的,价格也是很坑爹的。

MD->LM的转接环

一个小巧转接环,可以让老镜头换发青春。 特别是法兰距相似的,比如Leica R、MD接口等等。

写在最后

2018 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万物复苏,又来到了入坑的最佳时节~~ 热爱摄影的你,是不会错过这些精彩的。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风景,一路有爱相伴。心之所向,素履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