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如今只剩地名的海光寺,為何能深深被打上民族記憶的烙印?

在天津,有一個存在了近300年的地名——海光寺,這裡看不到任何寺院建築,只有“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研究所”的大樓非常醒目。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海光寺以前真的有一座佛門寶剎,這個地方還是我國近代史的見證地。

早在清朝初年,天津城周圍河道密佈,風景優美,著名的明代八景之一“定南禾風”,值得就是天津城南門之外的風景。1705年,高僧成衡遊歷至此,被這一代的美景深深迷住,於是便修建了一座寺院,名叫“普陀寺”。

十幾年後,康熙南巡至此,與寺院方丈成衡論藝,龍心大悅,為普陀寺賜名“海光寺”,臨走時,還親筆書寫了“隨處湘音”的匾額贈與海光寺。

得到了皇上的恩典,海光寺名聲大噪,大量達官顯貴出資對海光寺進行修繕擴建,並在寺外種植垂柳,一時間海光寺綠柳夾迎,景色宜人,甚至被列入了津門十景。

隨後海光寺還得到乾隆皇帝賜匾,並將海光寺作為行宮,後來還在寺裡舉行了閱兵,海光寺的名聲越來越響。

繁華如浮雲,終將會雨打風吹去。清朝末年,國運漸衰,海光寺的命運也隨著國家風雨飄零。

1858年,英法聯軍攻破大沽炮臺,咸豐皇帝大驚失色,命大臣前去天津與聯軍交涉。當時就選擇在了海光寺宴請外國公使。很快,公使們各自提出要求,各種威脅,清政府只好妥協,在海光寺簽下了著名的《天津條約》。

從此,海光寺有了一個新的名字——“簽約寺”。

1860年,列強再度攻陷佔領天津,佔領了海光寺並設立兵營,並將天津知府扣押在寺裡。直到第二年《北京條約》簽訂,聯軍才撤出海光寺。

隨後,受盡外辱的清政府決定加強京城防務,在天津設立了軍火製造局“西局”,當時的廠址就是在海光寺周圍,因此也稱為“海光寺局”,海光寺也成了我國近代工業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式的地點。

1886年,李鴻章主持醇親王參觀海光寺局,對海光寺進行了翻新,併為海光寺裝上了電燈。海光寺也成了天津最早亮起電燈的地方。

1900年後,八國聯軍進攻天津,同清軍以及義和團在海光寺一代展開了激戰。戰鬥中,海光寺被炮火擊毀,片瓦未存。後來日軍在海光寺的廢墟上建起了兵營,《辛丑條約》簽訂後,海光寺被劃入了日本租界。

自劃入租界一直到抗日戰爭勝利,日軍在這45年時間內盤踞在海光寺,策劃了無數的侵略陰謀,殘害了無數的中國百姓,犯下了滔天的罪行,海光寺也一度成為了天津人民心中的“地獄魔窟”。

現在,在血研所院內,還保留著日軍曾經使用過的營房、馬廄以及作戰指揮中心等設施,極盡滄桑之感。

如今漫步在只剩下一個地名的海光寺,前塵往事歷歷在目,讓人無限感慨!

海光寺的從有到無,是幾百年民族歷經風雨的見證,也是幾百年民族不屈抗爭的頌歌!

恭喜你成功看到最後啦!

百澤全域旅遊,專業天津地接

優惠的景區門票、演出門票

關注我們!隨機送粉絲福利哦~

咱們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