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白菜价”甩卖PC,接盘的夏普恐难有作为

[钉科技述评] 继白电卖给美的、彩电卖给海信之后,东芝消费电子业务仍在大甩卖,而最新被出售的业务是PC。

钉科技注意到,从交易的价格看,也证明东芝的确是在甩卖PC业务。据路透社报道,此次交易的价格为40亿日元(约合3647万美元),堪称白菜价。

那么,接盘东芝PC的夏普,能在PC市场有所作为吗?钉科技分析认为,很难。

其一,从市场趋势看,PC市场处于持续萎缩下滑的状态。

从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数据来看,2017年,全球PC市场出货量同比下滑2.8%。Gartner和IDC最新公布的2018年Q1全球PC出货量预测报告数据显示,全球PC市场出货量依然没有扭转,呈现继续下滑的态势,而这已经是从2012年开始的连续第14个季度下滑。

进入一个持续萎缩的市场,夏普PC业务难言乐观。

其二,从市场竞争看,PC头部品牌占据绝大部分份额,留给others的机会不多。

Gartner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PC出货量排名前六的品牌分别是惠普、联想、戴尔、苹果、华硕、宏碁,合计份额达到了77.7%,others的份额仅有22.3%。而在2016年,others的份额还有23.9%。

实际上,从top 5品牌来看,其市占率近6来也一直在提高,而剩余品牌合计市场份额一路下跌。从Gartner数据看,从2001年至2017年,others的份额从58.1%降至了28.8%。

在一个下滑的市场,市场份额还在向头部品牌集中,对于后来者夏普而言,切分市场蛋糕的难度极大。

其三,从收购标的来看,东芝PC业务并不是一个优良资产。

从财务表现看,过去5年,东芝PC业务部门连续亏损。在截至2018年3月的2017财年中,东芝PC业务部门销售额为1466.8亿日元,较2016财年的1650.6亿日元下降11.1%,净亏损达82.1亿日元。

从市场份额看,无论是IDC还是Gartner,在市场统计中都将东芝纳入others的范畴,其对全球PC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

既然整个PC市场和东芝PC业务都面临很大挑战,那么夏普为何还要接盘呢?在钉科技看来,有如下原因:

一是付出的成本很低。从收购价格来看,不到4000万美元就拿下东芝PC业务,对于财大气粗的夏普(富士康)来说,即便不成功也谈不上有什么重大损失。而东芝毕竟还是有一定的品牌价值的,其PC业务也曾有过一定的市场影响力。

二是富士康布局to C业务的需要。从收购夏普开始,代工之王富士康就在积极转型,目标就是从低利润、低价值的代工、制造向有着更高利润与价值的品牌高地进军。推出直接面向c端消费者的电视、手机、PC产品,而不是躲在国际大品牌的身后做个代工厂,这是富士康的既定战略。

其实,对于富士康而言,最想买的并不是东芝的PC业务,而是芯片业务。去年,就屡屡传出富士康要砸重金去购买东芝半导体业务,而出资额传高达2万亿日元(约合182亿美元),在当时5个潜在买家中出资最高。

但事与愿违,东芝方面因为种种原因,最后并没有选择富士康。日前,东芝方面表示,他们已经完成了向美国私募股权公司贝恩资本牵头的财团出售芯片业务的交易,最终交易价格为180亿美元。而在收购东芝半导体业务的计划被拒绝后,富士康下定决心要进军芯片制造,并已建立起一个半导体业务部门。

富士康也很清楚,买过来的消费电子业务,如果无法掌握相关的核心技术,仅依靠富士康的代工制造能力,也很难有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