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世界:清明隨想

日子滑過春風的朗闊,便直奔清明的哀婉而去。想想那些先後逝去的親人和朋友,不免生出世事多變人生短暫的喟嘆。清明就像一杯酵母,總在陰陽之間漸趨生疏淡忘的時候,和著紛紛揚揚的杏雨,讓懷舊的心靈膨脹濃濃的憂思。

​對於敏感細膩的靈魂來說,清明總是充溢著憂鬱感傷的色彩。唐代的詩人杜牧便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千古絕唱。每每清明將至,一大早,我和母親便在雨絲風片中上路了。清明的雨紛紛灑灑,總來得那麼準時。也許頭一天還陽光燦爛,而清明一準飄然而下,好像那些孤獨已久的靈魂,知道親人將至,而禁不住傾瀉滿腹的委屈一般。放眼遠眺,一路上都是冒雨趲行的人們,正是:“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死離別處,冥寞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清明時節,自然的景色已是十分的可人。嫩嫩綠綠的春草像地毯一樣鋪蓋在連綿起伏的山野上。鮮豔的桃花、杏花和梨花次第開放。放眼望去,一片紅醉,一片粉羞,一般白熾,煞是好看。柳絲舒展婀娜的身姿,輕風微拂,搖曳著滿樹的春意。明媚的春光春色賦予了清明雙重的傳統文化內涵。“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除了祭掃墓地悼告亡靈寄寓哀思以外,清明還帶給人們一種迴歸自然清新性情的樂趣。久居都市,與自然隔絕,蟄伏的天性終於在山水之間找到了浪漫的青春色彩。人們踏尋春光,以一種主動追求和富有創意的態度拓展生活空間,盡享人間快樂,這是死者對生者的心願,也是生者對死者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