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想“知己”19

人間哪有什麼“知己”?

有時自己都不能認可自己,更何況他人呢?所以古人嘆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說明即使只求一個也好難!

伯牙與子期,那是因為他的琴絃需要懂得的人欣賞,一個有懂得琴聲的子期需要欣賞,故而成為“知音”。雖然他們的故事蕩氣迴腸,但也只是在“音”的方面心有靈犀。

說到此,江南需要推翻自己上面觀點,那就是尋覓知己,不能求全。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亮點,美點,看點,切入點,互動點,只要本質不壞,有一個“點”,就應該視為“知己”。

今天網絡“知己”多多,就是不謀求更多美好,有一“點”動,夠各自“喝一壺”就足矣!

這說明所謂知己只是在人生某些方面彼此有認同感,需求感,互動感,舒服感。把握好這“四感”,就是富有,幸福和美麗!

隨想“知己”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