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发现了地球上深藏了近5.5亿年的最古老的“脚印”

2018年6月6日,美国《科学》杂志子刊《科学进展》在线报道了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组成的早期生命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 ,

在我国湖北宜昌三峡地区发现的、保存于5.51—5.41亿年前的埃迪卡拉系灯影组地层中的足迹化石,这也是迄今为止,地球上最古老的足迹化石。

三峡地区远眺

从化石上还可以看出,这些生物的足迹化石与潜穴相连(原来,它们不但“散步”,还会“挖洞”)。这说明,该生物在爬行时轨迹较为复杂,一会在水底沉积物表面爬行,一会钻入沉积物里打洞,比较“调皮”。“脚印’的主人,应该是身长约2厘米、宽1厘米,两侧对称的且有附肢的节肢动物、环节动物,或者它们的祖先。

“脚印”主人留下足迹的动画模拟

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员陈哲介绍说:“从这些足迹可以看出,留下遗迹的生物可以通过附肢支撑身体,脱离沉积物表面(也就是说,这个生物爬行时肚子是离地的)。所以,遗迹明显是由两侧对称的后生动物形成,而且它们具有成对的附肢。”

三叶虫、蜘蛛、虾蟹、蟑螂、蜈蚣等均属于

有附肢的两侧对称动物,这些有附肢的两侧对称动物几乎承包了现生以及地质历史时期最丰富的动物门类。动物有了附肢,就可以用来四处活动,建造家园,争斗捕食,繁殖交配,因此,附肢的出现对动物演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直以来,具有附肢的两侧对称动物出现于何时,都是生物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所关注的问题。曾有科学家推测它们的祖先可能出现在距今6.35—5.41亿年前的埃迪卡拉纪,然而一直以来都没有发现确切的化石证据。此次发现表明,具有附肢的两侧对称后生动物,在寒武纪之前的埃迪卡拉纪便出现,这也将寒武纪大爆发的序幕再次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