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客家亲人,元宵节吃上落水包了吗

我老家博白县在桂东南,是世界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桂东南一带的博白、陆川等县的客家人,每年冬至、元宵,要吃一下东西,这东西叫“落水狗”,其实正名是“落水饺”。博白客家话里,“狗”与“饺”谐音,而博白受粤语影响形成的一种土话“地佬话”里,“狗”与“饺”更是同音。痛打落水狗会开心,痛吃落水饺也会开心。凡这两个节日不归家的人,一腔相思想的,就是妈妈做的落水包。

北方人冬至是必吃饺子,有些南方人冬至来时也学着吃,但我老家一带的客家人罕有冬至吃饺子的习惯,象征冬至的美食就是落水包。“冬至大过年”,已经到了可以回头总结一年的时令,就好好吃他一顿。做一顿落水包,虽然麻烦,但都认为值。每到冬至前后几天,博白街头到处飘荡着落水包的味道。这东西虽然不好消化,但这时候是顾不得的,好歹先尽个瘾再说,肚子疼了再去买药。

元宵节吃落水包对我们来说。过去外出谋生,是过完正月十五元宵节才出去。此时吃一顿落水包,既有总结美美吃了一个年节,收一下节奏的意思,也有为远行的亲人道个别的意思,须知此一别往往又是一年。冬至稍前、元宵稍后,较高的气温也是不宜做这种美食的,这是一道冬令食品。到此时,年货也已吃得差不多了,再弄一顿落水包,全家人好好吃一顿,让旅人们安心成行,期待着下一次团聚。如今的人们,行履匆匆,大多未及等到十五过完元宵,便起程远赴他乡。我也这样,十多岁离家求学、工作,二十多年来的冬至、元宵,人都远在异乡,再也无缘在家吃上一顿老娘包的落水饺。

今年春节,父母一样是到南宁和我过的。昨天元宵,恰好有亲朋来访,于是一起做了一顿落水包。

落水包的做法,讲起来有些麻烦,须经制皮、做馅、熬汤等繁杂程序。每一道工序都很费心力。但如果大而化之地说一下,几乎和包饺子没什么两样,只是材料不同而已,那就很容易想象了。说白了,就是用米磨成的粉揉成皮,包入事先做好的馅,再下锅煮熟就成。

落水饺的皮子,可以纯用糯米,也可以用糯米和少量粘米按掺和混合,把米浸泡后沥干水打成细粉末制成。用糯米一取其香,二借其黏性,但全用糯米的话,常常软塌塌的撑不起来,吃时连牙齿会被粘住,味道也太腻人,所以大多数人做,会掺上些许粳米。现在,市场里直接有粘米粉、糯米粉卖。揉制之前,用开水先把糯米粉搅拌,然后逐步加入生粉,边加边揉,最后揉成一个不粘手的大米粉团子,就和做包子揉出来的面团一个样子。

落水饺味道的主要来源,是借助菜味。落水饺的馅料丰富多样,各家根据喜爱搭配。常用鱼肉、五花肉、鸡肉、牛肉等南方禽畜肉为主料,也可以相互搭配,尤以猪五花肉,配什么肉均有添香之功。主菜其外,葱、蒜、香芹为每种馅料必加,博白各地做的落水饺大小、馅料、形状均略有差异,但不管何地,都要加上这三样东西,否则就不是落水饺的味道了。如今食材丰富,木耳、韭菜、咸蛋、嫩笋等食料,也常常成为馅中之物。配什么菜,都有一定比例。我老娘有一家传秘方,不管什么馅儿,一概加入虾米或干贝若干。这可真是提神之笔,加了虾米,配什么主料都好,一股鲜味在煮时便荡然而出。前述各类馅料,均剁成丁状,加入调味料,分门别类炒至七八成熟,即成为落水饺的馅儿。这和北方包饺子也截然不同,饺子馅儿一般生拌,随饺子皮同生同熟;落水饺却要先将馅儿炒熟,一来先炒出香味,二来落水饺的皮儿那么厚,如像饺子般用生馅儿,恐怕皮熟透馅尚生。

北方包饺子,是将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剂子,再擀成饺子皮儿。包落水饺就少了擀皮子这段插曲,直接从揉好的米粉团子上揪下一块,拍拍打打,搓成圆球状,用大拇指在上面按出一个窝,往窝里面装上馅,再把粉皮子逐渐向中间凑,施以修漏补缺之术,把多余的面团挤出去,如包包子一样将口收住,一个落水饺就做好了。落水饺通常有两种形状,一是扁平的,合口捏成尖芽状,活脱像个放大了的饺子;另一种是圆球状,像极了一个放大的汤圆,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特大的汤圆,反正都是皮包馅,而且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吃这东西。包好后,摆在洒了干粉的干净桌布上,寻常人家起码摆满一两桌。

落水饺有三种吃法。一是煮的,最好以小火熬制骨头汤或鸡汤,再下入落水饺,这是在家里自己吃的,不讲究“卖相”。洁白的生落水包落到沸扬的汤锅里一煮,皮初熟透,泛着和田美玉般的光泽,举漏勺捞出,趁热咬一口,连汤带落水饺囫囵下肚,肉馅浓香直窜鼻孔,滚烫、鲜美、流汁,醇香萦绕,一家人于天寒地冻之际尽享天伦之乐。二是裹上大片的菜叶子蒸的,这即方便留存,也便于带去走亲访友。第三种办法,是把原已蒸熟的生菜包,以慢火细煎,菜叶子和糯米粉的表皮煎得又香又脆,夹杂着馅芯里的肉香,真可谓外焦里嫩,让人咂舌流油

此道美食,历代县志均少记载,但世居博白的历史民系粤语系、客家语系和闽语系的人群中,都不约而同地流行着这一美食,我印象中也从记事开始记得,每逢冬至、元宵,必吃落水包无疑。虽说客家人思乡、认祖的情结重,但落水包能在不分谱系的人群中流传,那也只能笼统地称之为怀乡之情了。

客家人世代漂泊,近几十年来又是一股离乡外出求学谋生创业的大潮。回到老家农村,平时几乎难见青壮年人。但客家人有很多传统是轻易改不了的,就如这落水包的食俗。每年冬至期间,我的老乡、熟人都会相互招呼,回家吃落水包吗?如果有谁回不去,回去的人肯定打包回来,给回不去的离人分点儿,十个八个,足见乡情。眼下元宵刚过,不知道有多少客家亲人能在家饱尝一顿落水包再出门。总而言之,用客家话攀谈起来,我们都有着共同的根,有着遍布四海的客家亲人。

葱、蒜苗各一斤,头天就要买好择洗干净,再凉干

蒜苗切丁

小葱亦切丁

木耳三两泡发后切丁

胡萝卜一个约一斤,切丁

鸡半边,剔骨切丁,骨头熬汤煮落水包

鱼一条约一斤半,剔骨后切丁

肥二瘦八的猪肉一斤半,切丁,我是懒得动刀,直接用绞肉机绞了,口感比切丁差得明显

豆腐干一斤,切丁

家里找不到虾米,用干贝代,近二两,泡发后再切丁,炒量掺着和猪肉或鸡肉一起炒

每一样料都分别下锅炒香待用,和平常炒菜一样炒至七八成熟即可

都炒好料后,倒到锅里,像北方做饺子一样,尽量拌匀我这天共拌了两大锅馅儿

馅拌好盛出来,足足装了四大碗,工程不算小

糯米粉五斤

逐步加入开水并同时搅拌,有点像和面粉

米粉粘合起絮后,连搓带揉,像和面一样,揉出软硬适中的粉团来。硬了加水,太软加粉,总会找到软硬的临界点

揉出来的粉团

从粉团上扯一块下来,搓揉拍打,用拇指在中间摁个洞,揉成中空皮子,填馅,包圆,再搓圆整个团子就成

要分工合作,这边揉制粉皮,那边包,还有人打下手,帮打开水什么的

第一批成产登场

煮熟后的落水包,泛着晶莹的光泽

这东西在老家是送礼佳品,不过是加了青菜叶蒸熟再送,这天简便一点,参加劳动的吃饭喝足后,都拎点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