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与快速积累福报的方法

秋尽冬来,冬至很快就到了,这是一个追思先贤、祭祀祖师的日子。

我们随着法师到后山去扫塔。

在山腰的祖师塔旁远望,见远处有几处小小的院落,星星点点地坐落在山中。

于是有些好奇地问法师道:“法师,前面的那些院子是什么地方?怎么以前没有听您提起过?”

法师笑笑说:“那是关房,闭关的地方。”

她看着我们一脸神往的样子,继续说道:“闭关是需要大福报的,你们好好加油修吧。”

提起福报,有些人觉得是很玄的东西,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又确确实实地存在着。

以后山闭关的师父们来说吧,他们大都是在大众中培过福或者是有大修行的。所以闭关对于他们来说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事情。

但是对于福报不够的人来说,闭关可就是件苦差事了。据学长们说:曾经有人发愿闭关,起初安然无恙,后来不知道是福报不够还是业障出现,牙疼不止,最后实在忍无可忍,破关而出。

当然,能够闭关的师父们,大都是有大福报的。所以,我们通常见到的更多的是闭关期满、由方丈大和尚亲自启关请出的师父们。

你问我要如何修福报?

《长阿含经》中说:“我本积何功德,修何善本,今获果报,巍巍如是?’复自思念:‘以三因缘,致此福报。何谓三?一曰布施,二曰持戒,三曰禅思,以是因缘,今获大报。”

在这里说的布施,除了我们熟知的财布施之外,还包括身布施,也包括为大众服劳。

说到为大众服劳,不由地想起一件往事。

学院很大,但是为了培养学僧吃苦耐劳的精神,所以学院的卫生都是由学僧负责,学僧负责的卫生区域每学期一轮换。

刚到学院的时候,第一学期就被安排去打扫学院的公众厕所,也就是两百多位师父共用的厕所。

因为在家里和庙里,我都是最小的,哪里打扫过那么大的厕所,于是有点懵圈,又有点小委屈。

好容易熬完了第一学期,回到庙里和师父汇报学习的情况,弱弱地提起打扫厕所的事情,原以为师父会安慰我几句。

谁知道师父看见我一副委屈的样子,恨铁不成钢地训斥了我一顿。

师父说:打扫厕所,是在大众之中培福的大好机会。如果发心好好去做,福报不可思议。这样修行的好机会,却被我当作委屈之事,真是让师父恨铁不成钢,真是枉费了师父的一番苦心教诲。

师父的训斥,让我很是惭愧。

假期翻阅了《指月录》和《百丈清规证义记》,看到里面相关的记载之后,才真正明白了师父的良苦用心。

《指月录》中曾讲了“参话头”提出者大慧宗杲禅师的一则往事:

宗杲禅师据说是云峰文悦禅师再来,他在湛堂文准禅师门下参学的时候,深受文准禅师器重。

但是,有一天,文准禅师见到他长长的手指甲,于是皱着眉头对他说:“想必厕所的筹子(古代上厕所没有用厕纸,代替品是用竹子作成竹筹),不是你洗的吧?”

机智如宗杲禅师,一听就知道文准禅师责备他好逸恶劳,于是他代替黄龙忠禅师当厕所的净头九个月。从此之后,他再也没有留过长指甲。

而《百丈清规证义记》里面,更是详尽地说明了个中的因由:

作为打扫厕所的净头,因为常常打扫污秽之处,使之洁净,能令众僧欢喜,所以也是培福的职位。

而在《大乘止观》之中,还有借大小便利之处修习止观的做法,把不净之处,观想为清净之处。

所谓止门,就是知道这不净之处,和身体所弃的不净之物,都是过去生所造作的恶业熏心,所以才显现如此不净之相。所以心想:有即非有,一心平等而无念,这就是止门。

所谓观门,就是把不净之处观想为宝池宝渠,盛满香水或者醍醐,而自己的身体是七宝所成之身,所弃的便利,都是香乳酥蜜等物,进一步思惟,这些观想的净相都是唯心所作,都是虚妄之相,这就是观门。

蕅益大师曾经说过:大小便利而作净想,就能够除去憎爱,进一步成就漏尽。而假想成熟,法随念转,出世间的方便则莫过于此。如果可以悟透这净秽的本源,就可以悟透大千世界,不在心外,从此垢尽心净。不但是做净头者可以这样观想,一切人都可以这样观想。

看到这里,我才知道师父的良苦用心。

回到学院之后,我自己主动发心继续洗了三年厕所,至于第四年,因为全年级都被安排去扫院子,我不好表现地太过特立独行,于是就随众扫院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