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第一次發燒,你們是怎麼處理的?

zjp1860

做為一個5歲孩子的媽,我對發燒可不陌生。

3歲半海晴入了園,前半年幾乎都在感冒發燒中度過,而且她一發燒就肺炎,非常讓我頭疼。所以作為新手家長,學點關於發燒的知識,實戰的時候可有大用場。下面我們來看看兒科聖手崔玉濤男神,對孩子發燒是怎麼說的呢?

崔玉濤,1986年畢業於首都醫科大學兒科系,從事兒科臨床工作30年,在新生兒監護領域被公認為資深專家,對新生兒及嬰幼兒醫學領域有較為全面的瞭解和實踐經驗。

下文中關於發燒的內容均摘自崔玉濤醫生本人的博客、微博,權威嚴謹,海晴玉只做筆記寫心得。

孩子第一次高燒,先判斷是否幼兒急疹

筆記:

1.症狀:幾個月嬰兒反覆高熱39-40度

2.觀察:是否有咳嗽、嘔吐、腹瀉

3.對策:除發燒外沒其他不適,服美林或布洛芬,多喝水(奶)。

心得: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醫生沒檢查出什麼,就讓嬰兒吃藥、掛水什麼的,家長還是要慎重,別讓孩子多遭罪。


正能量媽媽海晴玉

生了麼為你解答,四個要點,希望能幫到你。


01 寶媽能做什麼?

一般來說,寶寶體溫沒有超過38.5°C時可選擇物理的方式控制體溫;

若寶寶持續一段時間的體溫範圍都是超過37.4°C但在38.5°C以下,也請寶媽提高警惕,及時送寶寶就醫。


02 如何給寶寶測量體溫?

測量方法:測腋溫或者測肛溫。生了麼建議寶媽採取測腋溫的方式。測腋溫較為溫和,寶寶也易接受;而測肛溫則必須插入肛門內,易給寶寶造成較大的刺激性,給寶寶帶來不適感。

測量工具:電子體溫計。目前市面上測量體溫的工具有電子體溫計、水銀體溫計、耳溫槍。水銀體溫計易碎,且水銀含有劇毒,不推薦給寶寶使用;特別要注意的是,不建議三歲以下的寶寶使用耳溫槍測試體溫,因為寶寶耳道沒有發育完全,使用耳溫槍容易出現誤差,體溫結果不準確。

測量時間:使用電子體溫計測量,一般2-3分鐘即可。測量完畢後體溫計會自動蜂鳴提示已測量完畢。

注意事項:給寶寶測量體溫時,應避開寶寶進食、洗澡或是運動,不然寶寶體溫波動較大,測量結果不準,容易耽誤病情判斷。


03 如何給寶寶降溫?

遵醫囑,按時按量服用藥物

在家採取物理方法降溫

物理降溫方法:

多睡眠——睡眠能夠讓身體減少能量消耗,有助於寶寶身體恢復;

多喝溫水——多喝水有助於寶寶補充體內流失的水分,也有助於寶寶發汗,把毒素通過汗液排出體外;

適當增減衣物——發燒寶寶的體溫與平常體溫不同,寶媽應關注寶寶的實際情況,判斷是否需要增減衣物;

敷冷毛巾——用冷毛巾敷在寶寶額頭退燒,也可遵醫囑敷退熱貼,4歲以上的寶寶可以採用冷水枕;

泡熱水澡——用37℃左右的溫水給寶寶泡澡,泡10-15分鐘即可。泡澡可令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通風散熱——保持空氣流通,使空氣對流,不悶著熱著寶寶,但也要注意別讓寶寶受涼。


04 發燒寶寶飲食注意事項

發燒寶寶的飲食更需要注意,不能給寶寶加重負擔,延緩身體恢復。

不宜滋補——有些寶寶發燒,小臉蛋通紅,寶媽可心疼了,想要給寶寶好好補補。可是發燒期間可不是滋補的好時機。身體在發燒,卻進食滋補食物,這會加重寶寶身體負擔;

不宜進食生冷食物——寶寶發燒期間,身體機能下降,腸胃較平時更為虛弱。此時進食生冷食物,則會加重寶寶腸胃負擔;

不宜多吃雞蛋——雞蛋中富含蛋白質,食用雞蛋會使體內熱量增加,體溫上升,不利於發燒寶寶降低身體溫度。


生了麼

我是如何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不用打針、輸液處理“小兒發熱”的

記得在可可6個多月,是出生後第一次發熱,對於略懂一些中醫知識,卻沒有育兒經驗的我,還是非常心焦的,但忙亂中,我始終堅持一點,不要盲目用藥。我知道多喝水有利退熱,於是就給孩子煮了“冰糖梨水”,沒想到堅持喝了一天,就“系統自愈”了,很出乎意料的!


如果排除了出牙的誘因,中醫認為,引起小兒發熱無外乎外感和內傷兩個方面,外感就是西醫說的感染了細菌病毒或支原體等等,外界的病原體而導致發熱。內傷就是因為吃或者生活起居其他方面引起上火了,或者是中醫術語說陰虛、有淤血、有痰溼這些雜症,也可能會引起發燒。外感因素又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感受了普通的外邪,另一個是感受了疫癘邪毒,比如這個普通的感冒就是感染了普通的邪氣,而流感用醫學術語來說就是感染了疫癘邪毒。
經過全方位,多角度地學習,並根據孩子體質和發熱症狀的判斷,基本斷定可可小朋友的發熱類型屬於內熱,外感風寒所致,也就是上圖中,我圈出的三部分。只有兩次是沒有內熱的情況下,打疫苗沒護理好和吃壞肚子所致。通過對很多監護人的調查瞭解,與可可相同的情況非常多,也就是說我們一味的讓孩子多吃,總怕營養不夠,而孩子的脾胃無力消耗,所以導致內熱,也就是小兒積食,免疫力下降,一旦外感風寒或疫癘邪毒,就會引起發熱。

那麼,怎樣判斷孩子是外感風寒,還是疫癘邪毒呢?這個不僅需要一定的中醫知識儲備,還需要一些西醫的手段來判斷。首先呢,我會在孩子積食就開始處理,在這裡,暫不討論,我只說孩子由積食引起發熱,怎樣處理。如果一旦發熱,不到38.5攝氏度,不要用任何西藥退燒。下面對於兩種情況加以說明:

外感風寒情況,不到38.5攝氏度時,可以物理降溫,並結合中醫“清天河水”、“捏脊”療法。同時,一定要處理積食的問題,可以順時針按摩肚臍四周。如果積食比較嚴重,按摩沒有效果,可以使用化食中藥,比如“小兒化食丸”“小兒至寶丸”“小兒導赤片”等等。西藥有一種“乳果糖口服液”,也可以使用,但是,所有藥物,見效即止。如果以上方法退燒效果不明顯,可以使用“小兒柴桂退熱顆粒”,這是中藥成分的退燒藥,效果不錯。同時配合一些有清熱解毒功效的中藥,比如“小兒豉翹清熱顆粒”“小兒熱速清”等等。一般可可積食導致發熱的情況,經過以上處理,會有較為明顯的效果。如果超過38.5攝氏度,可以用西藥暫時退燒。當然也不排除個例,比如“急性肺炎”,一開始並不高熱,伴有輕咳,孩子精神狀態不好,這種情況一定要及時到醫院處理。 如果疫癘邪毒,也就是以上方法全部失效的情況,就要藉助西醫的驗血常規。如果細菌感染時,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均升高,可以使用中藥的“蒲地藍”消炎口服液,或中西藥結合的“VC銀翹片”,如果伴有咳嗽,還可以用一些中藥的止咳藥,我基本不給可可用“頭孢”類西藥消炎藥,一是因為在低燒階段基本就被處理好了,二是因為我還可以採用按摩方法消炎;如果病毒感染,淋巴細胞或單核細胞增高,白細胞不高,同時C反映會逐漸升高,可以使用中藥的“藍芩口服液”,或西藥的“利巴韋林噴劑”,這些已經對孩子的傷害降到了最小。無論哪種情況的發熱,都應在初期及時處理,儘量不用藥物,如果必須用,也要中藥為先,西藥為後,儘量不打針、輸液。可可今年4歲多了,可以肯定的說,除了疫苗接種,我們沒有打過針,輸過液。另外還要多喝水,可以煮一些冰糖梨水,並飲食清淡。

清天河水



參考文獻:王紅娟醫生《中醫教你:如何判斷小兒發熱風寒還是風熱》


靜待花開的可可媽媽

嬰兒第一次發燒是寶爸寶媽必然會遇到的事情,心急如焚、恐懼、無助、自責等心理狀態也許是必然,處理方法也會不盡相同。那麼,嬰兒第一次發燒要怎麼處理呢?

其實,嬰兒在出生後的第一次發燒,並不可怕,也並非因為媽媽們沒有照顧好所致,而是每一個寶寶都要經歷的由母體免疫向自身免疫轉變而發生的適應性反應,是建立自身免疫系統所必須經歷的過程。因此,嬰兒第一次發燒的時間,大部分集中在嬰兒斷奶後的一段時期內。也就是說,在純母乳餵養期內嬰兒是不會出現發燒的現象(個例除外),原因是母乳中含有嬰兒所需的抗體。

處理嬰兒在出生後的第一次發燒,首先需要明確嬰兒發燒原因。究其原因,除了生病感染以外,更常見的是長牙、幼兒急診和接種疫苗後的發燒。長牙時引起的發燒大多是低燒,而且伴隨的症狀是寶寶大量流口水,很容易區分。幼兒急診是在臨床上屬於馬後炮的診斷,血常規檢查中基本是病毒感染,而且一定是燒退疹出,基本是高燒39度以上,連燒三天,退燒後才會出現全身大面積的玫瑰樣疹子;接種疫苗後的發燒大多是中低燒,極少出現高燒情況,這個需要臨時根據症狀來判斷的。嬰兒發燒得找原因,只有對因處理才是上策。

一般處理方法:

1、小嬰兒在不超過38.5度的發燒時,可採取物理降溫的方式,如用25%-50%酒精擦浴、頭部冷敷、溼敷、溫水擦拭等方法,如果是平常熱愛洗澡的寶寶,可通過洗溫水澡的方式進行全身降溫。需要注意的是,小嬰兒在剛退燒時,身體還是處於耗能狀態,必須進行保暖工作,切勿因為剛退燒的機體免疫力降低而造成二次受涼。


家庭醫生在線

小嬰兒發燒,對於新手媽媽是很恐懼,很害怕的一件事。處理起來,也是各有各的方法的,歸納總結起來,大概有這麼幾點。


愛自己愛生活140810636

嬰兒第一次發燒多數發生在6個月到1歲之間。發燒對孩子來講不全是壞事,它是機體對外來病原的有效免疫反應,是對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反應。不過經歷了第一次發燒,寶寶從母體裡帶來的免疫力就沒有了,之後的成長路就要靠寶寶自身的免疫力了。

我家寶寶是在11個月時經歷的人生第一次高燒。因為沒有經驗,我承受了許多不必要的壓力和煎熬,今天寫下來分享給大家,希望能讓大家少走彎路。

4、體溫沒有超過38.5度時,要物理降溫。(孩子爸說自己感冒就是捂出一身汗就好了。這種愚昧無知的方法真是把我雷到了。)物理降溫就是幫助寶寶散熱,在保暖的前提下,給寶寶少穿些,選擇透氣材質的衣物,例如紗布棉麻類的。其次就是溫水浴(接近體溫),皮膚大面積接觸水,蒸發帶走熱量。還有就是酒精兌水擦耳後、脖子、腋下、腹股溝、手腳板等處(我家寶寶皮膚敏感,沒敢用酒精)。當然,還有寶寶降溫貼一定要用,保護寶寶大腦不受高熱傷害。(寶寶不舒服經常不願意貼,沒辦法只能趁其不備)

5、多喝水多喝水多喝水,重要事情說三遍!喝水排尿能帶走熱量。水溫沒有講究,平時溫水就溫水,平時冷水就冷水。如果寶寶不喝水,那奶、湯和果汁都可以。(還好,我家寶寶不抗拒喝水,所以少量多次一直喂著)

6、夜間體溫會上升!寶寶發燒是特別考驗父母的,因為整夜都不能睡!寶寶夜間體溫測量要1小時一次。(建議買個好點的耳溫槍,水銀體溫計準確度高但是寶寶不一定配合)高熱引發的驚厥多發生在夜間,父母千萬不能忽視。物理降溫要一直進行。

7、清天河水。詳情請上網查。發現寶寶發燒開始就要開始清天河水,晚上也不能間斷,一般隔1小時一次,每次左右手臂各推300下。

8、寶寶第一次發燒一般會持續3到5天。我家寶寶第一次發燒持續了4天,感冒症狀約一星期消失。這期間寶寶狀態一直反反覆覆,真的讓我承受了許多,心疼、害怕,還有來自各方的壓力。父母要耐心陪伴和安慰寶寶,不要著急,相信寶寶的抵抗力一定可以打敗病菌。父母真的要做到科學育兒,這樣在事情來臨時不至於太慌張。


金金育兒日記

  三天前,早晨抱寶寶起床時發現後腦勺有些燙手,一摸手心、額頭,也有些燙。測一下體溫, 39.1℃,寶寶發燒了!還是高燒!

  第二天下午,體溫沒有一點兒下降的意思,反倒越來越兇。寶寶開始動不動就哭,像個小病貓,抱著她就像抱了個火爐一樣!打電話給主任,她告訴我,幼兒急疹是要燒夠一定時間的,然後才會出疹子。只要寶寶不脫水,不用輸液,不要用抗生素,用抗生素也沒有效果。有的寶寶是在退燒時出疹子,有的寶寶要退燒後半天到一天時間才會出疹子。病毒感染是小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別太擔心。

  第四天上午,寶寶燒退了,在她耳後發現一些小紅點,掀開衣服,肚子和後背也有。真的是幼兒急疹,高燒的元兇終於露臉了。在這無比煎熬的四天裡,我得出了一些經驗,與大家分享:

  1、症狀:多是寶寶出生以來第一次高燒,體溫上升很快,在38—40度之間徘徊,沒有感冒症狀,食慾沒有受到太大影響,情緒不太好,鬧人。血常規檢查白細胞不高,心肺聽診正常,嗓子有些紅,可能伴隨腹瀉症狀。

  2、診斷:早期診斷很重要,幼兒急疹是典型性的回顧性診斷,疹子出了才能確診。有些小診所的醫生可能會給寶寶用抗生素,媽媽們要堅持啊,抗生素百害無一利,不能退燒,不能止瀉,可能還會導致菌群失調而加重腹瀉。

  3、用藥:退燒藥效果不好,儘量物理降溫,退熱貼、溫水擦浴都可以,多喝水。

  4、出疹:在寶寶退燒的同時觀察有無出疹,疹子全發出來,病毒也就出完了。出疹期間不能吹風,乳母不能吃辛辣之品。


隔壁老林

發燒雖然是寶寶常有的事兒,但是遇到發燒媽媽總是最擔心的,吃的、塞的、貼的只要能把寶寶的燒退下來,媽媽什麼都可以做。那麼,發燒真的就猛於虎麼?不盡然!今天,就來分析下寶寶的發燒護理方法。

什麼是發燒?

發燒是一種病麼?其實不是的!這一點媽媽們首先要明白,發燒並不是單獨的一種病症,發燒是很多疾病初期的一種症狀,是人體自我保護機制的一種表現形式。

人體的溫度是由下丘腦的體溫中樞控制的,身體健康時,我們的體溫會保持在一個健康的狀態,通常是37度左右。可以一旦當有細菌或病毒進入寶寶的體內,免疫系統就會將這個信號傳到下丘腦的體溫控制中樞,這時候體溫中樞就會提高人體體溫的。

這樣做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為了抑制體內細菌或病毒的活性;二是提高自身免疫細胞的免疫能力,有助於清除病原體。所以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大多數的發燒都不是壞事,而是給寶寶自身免疫系統的一次“鍛鍊”機會。

大多數媽媽在寶寶發燒的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給寶寶退燒,只要體溫下去了,媽媽似乎就放心了,這其實是本末倒置的行為。單純的退燒並不能幫到寶寶多少,最重要的是找到致使寶寶發燒的病症才是關鍵。

導致寶寶發燒的因素

非疾病因素

嬰幼兒的體溫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外界溫度的升高、或者寶寶穿衣過多等因素都可能導致寶寶體溫的升高,如果寶寶的體溫升高後迅速又降到正常體溫,那麼就不需要太擔心。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寶寶發燒在所有發燒的因素中佔首位,常見的有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支氣管炎、肺炎等,這種發燒多半是由於病毒感染導致,抗生素對於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燒並沒有效果。

腸胃疾病

寶寶常見的腸炎、痢疾等都有可能造成寶寶表現發熱。

免疫性疾病

寶寶由於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導致寶寶發燒,比如川崎病、皮疹等。

傳染性疾病

一些季節性較強的傳染病也會有發熱的症狀,比如腦膜炎、手足口等小兒疾病。

正確量體溫——寶寶發燒護理第一步

如果媽媽覺得寶寶可能是發燒了,這個時候給寶寶正確的測量體溫對後面對後面的護理有很大的幫助。

1、最好給寶寶測腋下溫度,雖然肛溫最接近人體的真實體溫,但是肛溫的測量對寶寶的刺激較大,不易操作。

2、最好用水銀溫度計測量體溫,雖然電子體溫計方便但是相對於傳統的水銀體溫計,它的誤差會更大。

3、在寶寶洗澡、進食和運動後都不應立即給寶寶測量體溫,因為這些都可能導致寶寶體溫升高,最好讓寶寶處於平靜的狀態再給寶寶測量體溫。

寶寶發燒的常用護理

寶寶在發燒的初期,往往會表現出發冷的狀態,這個時候媽媽最好給寶寶提供保暖措施;但是在發燒的後期,寶寶往往會出現汗多發熱的狀態,這個時候要及時給寶寶減少衣物。

寶寶發燒時,要注意寶寶的精神狀態,崔玉濤醫生認為,精神狀態和食慾是判斷寶寶狀態最好的標準,如果寶寶在發燒時精神狀態良好、食慾良好,那麼久不用太擔心。

如果想讓寶寶舒服一點,可以用溫水給寶寶進行擦浴,揭開寶寶的衣服,用37度左右的溫水對寶寶進行全身的擦浴。

在夏天的時候,可以用空調對寶寶進行降溫,但是不要把空調溫度打得太低。

在飲食方面,要注意給寶寶補水,因為寶寶通常是通過排汗降低體溫,排汗會帶走大量的水分,所以寶寶發燒要優先補水;同時要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減少蛋白質的攝入,所以寶寶在發燒時,雞蛋、魚蝦等高蛋白食物就暫時不要給寶寶吃,過多的蛋白質攝入反而會提高寶寶的體溫。

如果要給寶寶服用退燒藥的話,含有對乙酰氨基酚的泰諾林(適合三個月以上的寶寶)和含有布洛芬的美林(適合6個月以上的寶寶)應該是首選,這兩種退燒藥對寶寶來說是相對安全的。

4、如果寶寶出現昏睡、不想吃飯、劇烈疼痛等不正常反應時需要立刻就醫。

5、2歲以內的寶寶持續發燒24小時、2歲及以上寶寶持續發燒72小時那麼需要及時就醫。


靜淨153010487

寶寶發燒,媽媽們首先應該怎麼做?

第一件事就是要淡定!淡定!淡定!

如果媽媽們亂了陣腳,全家可能都亂了,對寶寶的有害而無益。

發燒是一種症狀,並不是具體的疾病。說明身體在對外入侵的細菌、病毒產生防禦機制。

媽媽們應該做好哪些處理步驟呢?

1、量體溫,一般來說,寶寶體溫沒有超過38.5℃時可及時選擇物理降溫。

3、多讓寶寶喝水。

a、2個月以下的寶寶,直腸溫度超過38℃(口腔>37.5℃,腋下>37℃);

b、3~6個月的寶寶直腸溫度超過38℃,6個月以上的寶寶直腸溫度超過39.4℃,或者寶寶體溫沒有超過以上的溫度,但是寶寶伴隨其他比較嚴重的症狀,比如嘔吐、耳朵疼、咳嗦、腹瀉、出疹等;

c、1歲以上的寶寶高熱超過24h或者高熱且伴隨情緒激動都建議去看醫生。

媽媽們也要讀懂化驗單

大多數情況下,一句話讓你複雜的化驗單:

病毒感染:淋巴細胞升高;

細菌感染:白細胞升高。

如何看懂退燒藥

1、針對發燒症狀的藥物

這類藥物能緩解發燒的症狀,但是不能根本解決引起發燒的原因。常規的退燒藥是--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2、針對發燒原因的藥物

細菌感染可以使用抗生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消炎藥,如青黴素,頭孢類藥物等。

這類藥物對病毒是無效的,就是吃了也不起作用,還有可能增加身體的耐藥性,也就是說以後真的被細菌感染了,吃這些藥物可能就沒有效果了。


伊的娃

我家寶貝開心第一次發燒是在八個多月,症狀就是鼻塞,偶有鼻涕流出來,然後發燒無汗。應該是他老在地上爬,有時候就爬出墊子,有點著涼,後來也去游泳,在游泳館洗澡可能也有點著涼,導致免疫力下降,病毒趁機攻擊了。那天是傍晚燒起來的,開始溫度在38度左右。

白天發現鼻子有些塞,流鼻涕,就已經喝上了維生素c,酵素,益生菌,每隔三小時喝一次。還給煮了一次蔥白水。傍晚發燒又喝一次,還多喝了水,睡覺的時候給做了推拿手法,開天門,推坎宮,揉太陽穴,揉耳後高骨,清天河水,推三關。晚上又測了體溫,溫度有升高在38.8左右。其實發燒晚上溫度都要高起來,因為晚上溫度低,免疫力差些的。病毒更活躍。半夜起來我又給做了一次推拿,孩子睡的還算踏實,沒有不安哭鬧。

第二天溫度還是在38,38.5左右。孩子總的來說還是沒有平常那麼活躍,總要大人抱著,或者摟著在沙發上玩一會,還是特別容易犯困,睡覺次數增多。繼續多喝水,喝維生素c,酵素,益生菌,每兩小時一次,加量。睡著了就繼續做推拿,但是白天他睡得比較輕,一動他身上他就有點不舒服,推拿做的次數不是很多。

第二天晚上燒的溫度比較高,在39度左右,有時測量到了39.5。晚上睡前推拿增加退六腑,捏脊等。這晚睡的很不安穩,總是醒來哭鬧,要抱著吃奶哄很久才睡,孩子非常不舒服。但是我知道這是正邪正處於大戰期,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予足夠的支持,不能太過急於退燒。當然看見孩子難受,晚上睡不好覺,心裡也是很著急的,自己也睡不好,晚上也是很煩躁的。

第三天早上溫度有所降低,37.8左右,孩子精神狀態還是不錯,可以自己玩一會。當然戰鬥還遠沒有結束,白天都還好,繼續喝營養素,推拿。下午又開始升起來,家裡老人都特別擔心,怕燒壞了,強烈想給孩子吃點藥,好像感覺孩子不吃藥在挺著不是事兒,其實我一直再給孩子免疫支持,這個時候身體免疫大戰最需要的就是消耗大量營養。最後寶寶吃了泰諾,出汗,溫度下降。特別準的,六個小時候溫度又急劇回升,孩子燒的特別難受,又吃了一次泰諾,晚上出了一身汗。

症狀沒了,不代表結束,身體消耗很大,其實需要大量營養,但是孩子食慾不會很好,而且腸胃消化功能也需要恢復。所以補充營養素是比較好的支持。發燒期間營養素支持,只喝母乳,病好後,先喝粥,米粉之類的,清淡飲食,加一些山藥粥補脾胃,繼續營養素支持,幫助身體恢復,以免身體機能下降。生病後必須要有至少一個星期的恢復期。很多人沒有做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