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消亡史(七):旭日中天辉半岛

斯大林去世后,苏南恢复了正常关系,但是南斯拉夫吸取了“一边倒”的教训,在冷战对峙的情况下,南斯拉夫与埃及、印度等国共同发起了不结盟运动。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筹备会议在开罗召开,提出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五项条件:1、奉行以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基础的独立的外交政策;2、支持民族独立运动;3、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4、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5、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1961年9月1日至6日,第一次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了,25个国家的政府首脑齐聚一堂,正式宣告了不结盟运动的诞生。

铁托指出,不结盟的实质在于反帝反霸,既不是所谓中立主义,也不是谋求建立所谓第三集团,更不会成为任何人的工具。

随着尼赫鲁、纳赛尔去世、苏加诺下台,铁托成为了不结盟运动的当然领袖。1979年,不结盟会议在古巴召开,卡斯特罗虽然有意竞争领袖地位,但是并未能得到各国同意,诸多国家依旧支持铁托。

采取不结盟政策的南斯拉夫,国际声望持续提升。为了遏制苏联对南欧的渗透,南斯拉夫也因为地缘因素成为一个西方国家阻止苏联南下的一个重要屏障,西方一改之前的敌视,开始在经济上支援南斯拉夫。1951年,杜鲁门采取对南斯拉夫的军事援助,这一政策在艾森豪威尔上台后也保持不变,到1959年,美国给予南斯拉夫大约十五亿美元以上的经济援助和大约七亿多美元的军事援助。到1961年,美国给南斯拉夫提供的援助己经超过了印度,仅仅次于希腊和土耳其,用西方资本主义的“小麦”建设社会主义。苏南关系恢复以后,南斯拉夫则在力图既用资本主义又用社会主义的“小麦”建设社会主义。铁托说:“那些懂得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人可以用美国的小麦,也可以用苏联的小麦建设社会主义。”

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南斯拉夫一改苏联模式,逐步实行“非国家主义化和分散管理”,扩大自治职能和权力,从1952年到1965年,社会产值增长1.75倍,年均增长8.1%,工业产值增长3.37倍,年均增长12%。这段时期是南斯拉夫的“黄金时代”,是当时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1950年至1980年,南斯拉夫GDP总量增长了5倍,1960年至1980年,GDP 年平均增长率为6.5%,远高于当时西欧的资本主义国家。南斯拉夫社会稳定,民族和睦,经济发展,人民幸福,文化繁荣,国家强盛。人民生活水平赶上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腊等国。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南斯拉夫是佼佼者。

南斯拉夫在苏南冲突后走不结盟之路,南斯拉夫自不结盟运动兴起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整个70年代充当不结盟运动代言人的角色。正式因为如此,南斯拉夫这个面积只及苏联八十七分之一的巴尔干小国在当时国际舞台上起到了同它的幅员、人口、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成比例的作用。可以说,从1948年共产党情报局纠纷起,在世界各国政治集团中,南斯拉夫占据了一个独特的地位。南斯拉夫的不结盟使其成为了“世界政治的最大半强国”。而其领导人铁托则由于积极献身于不结盟运动被誉为“不结盟运动之父”。

德国前总理科尔曾向当时的南斯拉夫领导人表示,德国的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等,都是南斯拉夫的数倍,但德国的国际影响和地位远不如南斯拉夫。凡南斯拉夫在国际上想做的事情,基本都能成功,他非常羡慕南斯拉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