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聪明的犹太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家庭教育

世界的钱在美国人的口袋里,而美国人的钱却在犹太人的口袋里。

众所周知,犹太人的智商碾压各个人种和民族。有多聪明,了解一下:

犹太人人口虽仅有1600万人, 占比全球人口不到0.25%, 但是却获得了全球22%的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获得概率远高于其他各个民族, 概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08倍。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犹太人共拿走了 19%的化学奖、26%的物理奖、28%的生理与医学奖、41%的经济学奖。

在非科学领域,犹太人还拿走了 13%的诺贝尔文学奖,1/3 以上的普利策奖,1/3 以上的奥斯卡奖,近 1/3 的国际象棋冠军。全球最有钱的企业家,犹太人占一半,《福布斯》富豪榜前40名中,犹太人占18名。

换句话说,你能叫出多少世界名人的名字,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都是犹太人。

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马克思,冯诺依曼、毕加索、卡夫卡、海涅、肖邦、雷曼兄弟、华纳兄弟、迪士尼、比尔盖茨等闪耀的天才都出自这人数不多的民族。

为什么犹太人这么聪明?

1、犹太人研究《塔木德》对智商有启发的作用;

2、中世纪反犹的欧洲,禁止犹太人从事农业及在政府部门中任职,迫使犹太人从事高智商的商业和金融业,加上犹太人都在从事高智商的犹太人内部通婚加速了后代智商的提升;

3、犹太人在普遍反犹的环境中生存必须依靠智力,所以形成了犹太人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

4、进化出来的高智商,犹他大学的两位学者格里高列·科克伦和亨利·哈本丁在 2005 年提出了一个颇为惊人的观点:犹太人的智力优势是近一千多年中犹太民族在严酷选择压力之下进化的结果。他们认为,犹太人中表现出显著智力优势的,是阿什肯纳兹人的一个分支,其祖先是 9-11 世纪陆续从南欧和中东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中欧的犹太移民。和留在地中海世界的族人相比,他们遭受的排挤和限制更加严厉,职业选择更狭窄,这些限制对族群的智力水平构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如此特殊的社会处境,更容易生存的自然是那些聪明好学、头脑精明的个体,他们能留下更多后代。经过近千年三四十代的高强度选择,与高智商有关的遗传特性在种群中的频率显著提高。据保守估算,

阿什肯纳兹人的平均智商约 110,比美国同期平均水平高出 10 个点,相当于 2/3 个标准差。

10个点代表什么?简单来说,对个人来讲10 个点的智商优势并不大,但对于一个上千万人的大群体,这一差距却含义惊人。假如智商确实在群体内正态分布,那么均值高出 2/3 个标准差便意味着该群体内智商高于 140 的个体比例,也就是说他们的智商是美国人口的 6 倍。

5、疾病与高智商:德系犹太人被一大堆退行性疾病所折磨,那些疾病反而提升他们整体的智商。家族黑蒙性白痴,高雪氏症,尼曼匹克病,脑苷脂沉积病都是鞘脂储存类疾病,有着双份致病基因的会引起严重的疾病或致死。然而,仅有单份致病基因的人会加强了的突起生长,有助于加强脑细胞之间的连接。第二类德系犹太人的脂类储存疾病很可能会刺激神经元在DNA修复基因的扩张。

犹太人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重视教育恐怕是犹太人身上最显著的文化特征了。一个有悠久重视教育传统的民族,对杰出人才的诞生当然有很大帮助。犹太人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他们想方设法用一种非常有趣的方法激发孩子的天才,所以,犹太人的家庭关系的四大基础就是:第一,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第二,给孩子提供多元化选择,不一定要让他学奥数、学钢琴、拉小提琴,也许他不适合,也许他更适合去练长跑或者短跑;第三,制定家庭协议;第四,召开家庭会议。

“吻甜书”仪式——孩子爱书,才能体验阅读的美好

在犹太人家里,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是,告诉孩子书本是甜的,让孩子在最初接触书时,就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从而一生都喜欢书。犹太人家庭还有一个世代相传的习惯,那就是书橱要放在床头。如果放在床尾,就会被认为是对书的不敬。这些民族习惯都使得他们成为一个爱书的民族。

阅读兴趣是培养而来的,并非与生俱来

在犹太家庭中,有一个世代相传的习惯:书或书柜必须放在床头的位置,如果放在床尾,就是对书的亵渎、不敬。这是他们敬书、爱书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

孩子对某些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和热爱,那是孩子的天性,说明这个孩子在某些方面有着天赋。父母当然可以适当地对孩子进行引导,但是也应当仔细查看上帝给孩子们的恩赐。犹太人在这一点上给我们做了非常好的榜样。

例如,著名画家毕加索小时候,在课堂上不仅不好好上课,还故意给老师画画,最后被惩罚叫家长到学校沟通。父亲看他喜欢画画,不仅没有批评他,反而把他送到专业的绘画学校进行深造。在那里,毕加索的专注到远远超过普通的学生,后来更是成为举世著名的画家。

从小形成的时间观念

犹太人非常强调时间观念,不会把时间浪费在一些无关的小事上。曾有一个非常优秀的犹太人,他每天都会计算,今天是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第多少多少天。

犹太人特别惜时。比如,当孩子问现在是几点钟时,大人总是以几点几分几秒来精确地回答,而不说“几点多了”等模糊概念。正因为如此,犹太人从小就有极强的时间观念。

公历的一天开始于午夜,这是世界多数民族的计时习惯。而犹太人的一天,则是从太阳落山时开始的。当孩子问为什么时,大人会回答说:“将黑夜作为开始的人,他们的最后才是光明。”以此让孩子懂得要先吃苦,后享受。

注重记忆训练

这个民族非常重视知识,从孩子一岁半开始就对他们进行记忆训练。犹太人在孩子刚会说话时就开始教他们读《旧约》。犹太教育的目的是为未来所用。犹太教育要培养的是能够创造犹太人的未来、实现犹太人的梦想的下一代。在犹太人看来,由于担心孩子不明白而错过教育机会,只是父母一种过分保护而已。

为了在孩子身上种下好种子,犹太人让小孩子学习记忆。因此可以说,犹太儿童从一岁半就开始有意识地接受记忆训练了。到了三四岁时,他们开始在私塾里面学习。每个孩子刚走进教室都会受到大家热烈鼓掌欢迎,以让他觉得学习是快乐的.

犹太人认为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所以孩子四岁时就开始完全的思考行为。那时候,大人会告诉孩子们世界上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不要拘泥于一个想法,因为还有很多的其他的思考方法。与此同时,记忆训练也在继续。孩子到了五岁时就要记住全部《旧约》。《旧约》是一本大部头经典,能全部记住水平就是非常高了。

鼓励独立

在一般家庭中,父母相信如果孩子可以做任何事情(放纵),才能教出成功的孩子。但是在犹太家庭中,父母认为更重要的是孩子们认为自己可以做到任何事情。

在以色列的餐厅里,可以看到许多一、两岁的小孩在自己在一旁吃东西。孩子们只要能够自己做得到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完成。

在犹太法典上有这么一段话:“孩子5岁时就是你的主人;10岁时是你的奴隶;到了15岁,父子平等,也就不再有孩子之说了。”

在五旬节内,只要年满13岁的人都要参加隆重的成人仪式,从此他们就是真正的犹太人了,就要开始承担宗教义务。从小,家长就会教导孩子不要相信任何人,哪怕是自己的父母,这样重复灌输,孩子渐渐就不敢依赖家人了,更不会有依赖心理。

大多数犹太人18岁就开始独立生活,自己赚钱养活自己,而且因为善于谋算和小心谨慎,也很少上当受骗。

引导孩子提出疑问,探索与创新

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 布郎是一个美籍犹太人,他曾经说过:“我的祖父经常会问我,为什么今天与其他日子不同呢?他也总让我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出理由,然后让我自己知道为什么。我的整个童年时代,父母都鼓励我提出疑问,从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物,而是一切都求之于理。可能就是这一点是犹太人的教育比其他人略胜一筹的地方吧。”

永恒探求心境的犹太家庭不但重视知识,还特别重视才能。他们把只有知识却没有才能的人喻为“背者很多书本的驴子”。他们崇尚创新,认为没有创新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要敢于怀疑,随时发问。怀疑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知道越多,就越会发生怀疑,而问题也就随之增加。因此在犹太人家庭里碰到放学的孩子,第一句话就是:“你又提问题了吗?”

树立远大的目标

不仅犹太巨人爱因斯坦能够树立符合自身实际的远大目标,并为之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犹太人因其民族的特性和所处的环境有关,普遍都能从小怀志,确立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正因为这样,犹太人都教育孩子要集中人生有限的时间和力量去攻克一个目标,而且从头到尾,决不气馁,在逆境中做到自强自大,只有这样成功率才能比别人高。

成功绝不是偶然的,犹太人超群的智慧不仅来自种族基因,更来自于家庭教育。我们可以在教育孩子时借鉴犹太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