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断货半年后,我们只补到了30来把

事情是这样的,大概去年年底的某一天,我们上新一把高蛋壶。

长这样: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之前我们也不是没上过高蛋壶,但是吧,因为是「巨轮珠专业户」徐昇老师做的,加上本来就没几把,一下子就没了。

真的是眨眼间。

徐昇老师的壶,其爽利性,不说也知道。而且他又有大批「嗷嗷待哺」粉丝群体下订单,可能已经忘了自己做过这把壶。

于是,这把高蛋壶进入了断货期,一直到这周,老板跟我说:这把壶可算补到货了,你快点告知下在等的人。

第一眼见到这款高蛋壶,就觉得造型甚是可爱。小巧精致,与龙蛋有几分相似,但却更显神韵。用徐昇老师的话说就是“这壶一看就觉得很好玩”。

创作初心 传承经典

紫砂壶,讲究「一眼货」。

润砂堂出品的壶一直以来卖得很好的原因,就像徐昇老师说的,用心去做实用、耐品味的经典紫砂壶。

△润砂堂堂主 徐昇

这把壶以王寅春的高蛋壶为原型,由润砂堂团队经过反复探讨、调试,再根据实用性做出改良的,所以这款高蛋壶在比例、风格上都做到了很好的传承。

△此为王寅春创制的高蛋壶

王寅春,现代著名的紫砂壶制作大师,与顾景舟等同为制壶界的老艺人,对紫砂壶的器型有着独到深刻的理解。

徐昇老师第一眼见到原型高蛋壶时,就被它的特别吸引。

之后团队经过反复制图、定稿,再用各种泥料找到各种窑口去实验研究,得到了这款老紫泥做的高蛋壶。

玩壶玩新意

徐昇老师说:“茶事,首先要好玩,有了兴趣再来谈泡茶。做壶,就要做能把茶泡好的利器。”

这款类似龙蛋的器型,搭配水平的流嘴和把手,比例协调,更稳重而秀气

约为170CC的容量,选用5年陈腐的地道老紫泥。很多朋友都了解,润砂堂对选料这块一向很慎重,都是团队认可的或是自己私藏的泥料。

好泥料,稍养既润 。越用越润的泥料,越用越顺手的壶型,才是耐久耐藏的好壶。

整个器型,肚腹较大,以椭圆线条构成基本轮廓,饱满圆润。口子向上收起略小,造型简练、流畅,整体感强。

较大的肚腹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容纳茶叶,利于冲泡过程中的翻滚,更发茶性,而收小的沿口,更聚茶气也利于保温,整体表达着“聚”的寓意。

器型可爱小巧,拿在手中把玩甚有趣味。

用心改进更实用

虽然经典的器型已经无可挑剔,但是从日常使用的实用性角度考虑,徐昇老师希望此壶做出更好的改进。

多次尝试确定之后,找到了擅长做传统光素器的吴达老师。

明针细工的吴达老师,对出水孔做了改进,内置手工修坯大球孔

出水更加顺畅。口盖也做了收紧的处理,和盖子之间更加严丝合缝。

斜切的水平壶嘴,在出汤时断水利落,方便使用。与手把的搭配美观,有很强的表现张力。

往往越是看起来简单的东西,想要做得出彩就越是困难。这款壶就是做到了简约而不简单,精致可爱。

是玩壶路上,有别致性趣味性的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