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投资是系统工程 自我进化能力很重要

去年以来,国内量化私募整体表现不佳,今年市场环境更加严苛,大部分私募业绩进一步下滑。不过,少数私募凭借出色投研能力和精准定位,在动荡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思勰投资就是其中之一。

量化投资是系统工程

“量化投资更看重团队,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策略、IT、数据环节的互相配合。”作为80后,吴家麒对量化投资有深刻的认识。

基于这样的认识,思勰投资在成立之初就拥有了专业的团队。“公司合伙人、投研总监陈磐颖拥有9年量化从业经验,回国前任职于德邵基金(DE Shaw)期货量化交易部。还有两位合伙人也都是海归,首席技术官来自海外高频对冲基金。我本人在国内券商、数据公司都有工作过,因此团队能非常快融入国内市场。”吴家麒说。

在他看来,思勰等于是用高维的方法论和IT去和国内低频策略竞争,业绩肯定会好一些。

据介绍,思勰投资是一家纯量化公司,目前以日内中高频CTA策略为主,管理资产规模10亿元以上。“通常来说,CTA策略交易频率越高、收益稳定性越好,但交易频率高,资金管理规模往往会就越小。和我们类似交易频率的机构,他们的策略容量只有2亿到3亿,而我们能做到10个亿,这就是我们的特色。”吴家麒表示。

量化策略对数理统计和编程能力要求很高,但吴家麒认为更为关键的还有自我进化能力。“量化需要不断更新策略,我们没有办法选择市场风格,而需要调整策略去适应市场。2015年前后国内量化市场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股指期货交易有一些限制。如果团队有自我进化能力,慢慢适应了市场,就能够做出好的策略,但国内有许多团队消失了。”他说。

CTA今年会有不错机会

谈及今年量化投资领域,吴家麒认为,今年CTA策略还会有比较好的机会。

“国内量化策略分为几类,和股票市场相关的有市场中性策略、指数增强类策略,第二块是CTA策略。我觉得,今年中性策略表现可能会不错,今年股指贴水小了很多,股票分化情况也比去年好一些。指数增强可能不会那么强。”吴家麒说。

至于CTA策略,今年比较特殊,中高频和中长周期哪一类策略表现会更好还很难确定。“绝大多数年份中短周期策略会表现更好,但今年有一些特殊情况,整个商品市场不确定性高——贸易战等政策因素带来了不确定性。不过,CTA策略往往是在小部分时间赚大钱,今年可能还会有一到两次比较好的机会。”他进一步分析。

另据介绍,思勰投资今年推出了中长周期CTA策略产品,产品可以做到每日开放、没有封闭期。用吴家麒的话来说,希望把这只产品做成机构客户大类资产灵活配置的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