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大赢家:曾亏掉半个身家,每逢大跌就做多

​文/华商韬略

黄鸿年是新加坡华人企业家,亦被称为中国资本运作的第一导师,曾一顿饭就收购几十上百家企业,同时他对于股市投资也颇有心得,被誉为“股市金手指”。

【1】

黄鸿年被称熊市大赢家,他曾说,不怕熊市怕牛市。因世事充满辩正法,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股市也一样。涨多了,跌的可能性就大了;跌多了,涨的希望也就来了。

他坚持“人弃我取”的投资哲学:当行情失去理性地上涨,卖掉股票离场;当行情失去理性大跌,则抓住时机入场大买。在伊拉克战争,亚洲金融风暴,非典......等动荡时期,他坚持抄大底,也因此赚到大钱;而在市场脱离理性之时,他则尽快闪人。

2007年下半年,随着2008年奥运会临近,资本市场一片向好,彼时A股已快接近6000点大关,舆论甚至还在高呼“拿下8000点”。

黄鸿年手中也持有一些香港和内地市场的股票,从A股到达5000点后,他就开始抛售,6000点时,他已清仓。

华商韬略曾在一次采访中问及此事,黄鸿年分析说,众多投资者认为,有奥运作后盾,股市不会大调整。这是个严重错误的认识,“(当时)A股已严重脱离基本面,将近6000点已绝对不堪重负,一定会在短暂疯狂后,迎来史无前例的大调整。”事实不出其所料,2008年开年不久,A股指数迅速砍掉一半,猛跌后下降势头长久未止。

【2】

黄鸿年被外界称为“股市金手指”,但他却表示自己都不信自己有金手指,更强调投资千万不要相信什么金手指、预言家。他还笑称,“即使巴菲特也有很多亏钱的时候,大家不知道而已!投资不是万无一失的。”

当然,黄鸿年也有亏损的时候,亏的最狠的那次,几乎掉了半个身家。

2008年,金融海啸袭来前夕,嗅觉敏锐的黄鸿年对世界经济形势感到不妙。当时,黄鸿年决定缩减投资,并告诉花旗,让自己的账户保留1亿美元的保证金盈余。

结果,据黄鸿年提供的信息显示,花旗向他提供了不准确的账户信息,先是称他仍拥有充裕的保证金盈余,以致于他作出不断加大投资的决定,后来才发现保证金盈余变成了不足。

短短几天内,花旗先后给出缺口9000万美元、2亿美元,3.48亿美元等不同数字,最终导致他平仓时净亏超过10亿新币。

黄鸿年认为,花旗没有提供给他准确的投资情报,才使得他做了错误决定,因而蒙受巨大亏损,所以他还因此起诉了花旗。

可即使认为花旗该承担责任,但起诉花旗之前,黄鸿年还是及时结算账户并还清债务,买单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投资失利。

《福布斯》富豪榜数据显示,10亿新币几乎相当于黄鸿年当时的半个身家。一半财富就这么蒸发了,很多人认为黄鸿年会悲伤好一阵子,但他却“在短短一天内我便接受了残酷的事实。”这也是黄鸿年多年在资本市场破爬滚打出的经验:胜不骄,败不馁;自作自受,好之为之。坦然面对失败和逆境,要乐观为亏损买单。

【3】

2008年的这次大亏损,可能没影响黄鸿年很久,但却让市场其他投资者大为吃惊。因为黄鸿年对风险管理一直很好,“尽量不要让危机发生,把敌人消灭在摇篮里”,如果事前未能料到,一旦发现苗头不对,也要果断收手,绝不恋战,“继续下去,很可能全军覆没”。所以不少熟悉市场的人都知道,一旦烫手他一定果断收手,从来不会,也在此前没有过这种几乎全军覆没的案例。

作为投资“风向标”人物,黄鸿年投资一直很理性也很灵活。他奉行实事求是的灵活投资策略,认为机会来了,市场反应如何他都会下注入场;认为大厦将倾,他则清仓离开。

2008年9月16日,世界保险业巨头AIG(友邦母公司)可能沦为下一个雷曼兄弟的消息满天飞,纽约股市开盘不久,其股价便下跌70%至1.25美元。

AIG业务遍及全球各地,在美国甚至全球同行业中举足轻重。黄鸿年认定,这样的一个巨无霸企业,美国政府不会让它这么轻易就倒闭,在“我有种无畏的感觉”中,他以均价1.80美元买入其股票。

果然他买进的当日,美国政府出手挽救AIG,后者股价翻番。之后,黄鸿年抛掉股票,获得177%的收益。

黄鸿年还一直奉行着“四不”的原则:不惧、不乱、不悔、不贪。

“不惧”——不要怕做决定,考虑周全后要杀伐决断,不要延误战机;

“不乱”——外界的情况可能很复杂,市场有各种消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自己的主见;

“不悔”——做了决定就不要瞻前顾后,向前看不向后看;

“不贪”——做金融投资,最要克服人性的贪婪和恐惧。投资的时候要量力而为,不要贪心。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