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旅纵横“虚拟客舱”搞社交?专家:软件“捆绑”社交,侵犯用户隐私

网友质疑航旅纵APP泄露个人信息

该网友称,点击“座位号”页面,即可看到机舱内座位图,清楚知道“哪个座位有人,哪个座位没人”。点击有人“座位”,就可以进入该乘客在航旅纵横上的主页,主页里面有相关旅客的“名字”,“标签”显示乘机喜好和常住地等信息,“热力图”里有旅行轨迹,通过主页可以还可发起“私聊”。

发帖网友在文中称,找遍了APP,都无法隐藏自己的信息,不知道该怎么办。

航旅纵横测试版主页默认可见

这一新功能被航旅纵横方面称为“虚拟客舱”。截止6月11日该新功能上线不足一周。

在个人主页里面,用户的个人标签可以显示用户的多种“标签”,这些标签均是用户自己选定和添加,具有一定的真实度。此外,航旅纵横对使用者的经常搭乘航班的起止地生成的“热力图”也展示在主页上面,热力图圆圈越大,说明该旅客往返此地的频率越高。

航旅纵横向用户致歉

航旅纵横APP默认开启“允许他人查看我的个人主页”与“允许他人与我进行私聊”,代用户做决定的行为,引起航旅纵横不少老用户的不满。

数据显示,航旅纵横有超过5000万的用户。

虚拟客舱不是为做社交?

在解释“私聊”这一功能时,航旅纵横称“通过虚拟客舱功能,大家搭建起了同客舱交流的桥梁,在乘机遇到的任何疑问或者困难都可以随时获得解答,在同行旅客需要帮助时也有机会伸以援手。”

航旅纵横工作人员表示,“这个功能并不是要做社交,而是希望探索用户在线模式下的服务创新可能。”

民航局统计数字显示,2016年国内民航旅客运输量超过4.88亿人次。数据显示,中国人均航线时间约为2.5小时,这也就意味着,每年中国人大约有超过10亿小时在飞机上。 在当线上流量饱和,线下场景变得炙手可热的情况下,社交属性能够增加用户粘性,吸引和稳住流量。因此这也成为媒体质疑航旅纵横APP“虚拟客舱”做社交的一个有力的理由。

专家:软件“捆绑”社交 侵犯用户隐私

网络信息安全专家阚志刚表示,此次事件中,默认勾选打开用户个人主页,关闭选项也非常隐蔽,国内类似软件还有很多,厂商有耍小聪明的嫌疑。如今,国内大部分功能软件在开发类似功能时都缺乏审核直接让用户使用。默认勾选开放个人主页让用户产生一种未被告知、被强迫的感觉,这也反映了中国网民对自己的隐私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烈,可迫使互联网公司在开发相关类似功能时更加谨慎。

目前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增加了社交功能,从软件设计和运营来说是为了增加用户的黏性,初衷可能是好的,但只考虑到好的社交方面,没有考虑到泄露了一些用户信息会给用户带来隐藏的安全隐患,应该双面去理解。

同时,虽虚拟客舱功能展示的只是模糊的飞行热力图以及个性标签,不属于泄露完整的个人信息,但该功能并非完全的线上陌生人交友,在飞行过程中,用户可线下针对性查看同行乘客的个人信息,近距离的观察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

中航信旗下系统曾是旅客信息泄露渠道

航旅纵横官网显示,航旅纵横APP是中航信推出的第一款基于出行的移动服务产品,中航信则是中国国内主流航空公司(春秋航空除外)、机场、机票代理的核心系统提供商。

航旅纵横道歉并做了补救,事情似乎就这样告一段落了,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质疑航旅纵横和航旅纵横的运营方中航信泄漏民航旅客个人信息的声音一直都存在。

据报道,中航信的“民航旅客订座系统”(Eterm系统)被质疑是泄露旅客隐私信息的渠道之一,国内不少明星个人航班信息通过该系统泄露给追星族。

今年4月,南航、国航、东航和海航等多家航空公司纷纷叫停第三方值机,在解释叫停原因的时,四大航均提出第三方平台有旅客信息泄露或者被盗用的风险。在南航叫停第三方值机后,航旅纵横是第一个通过公告形式发布下线相关航空公司值机业务的航旅类APP。

其实,在这场“信息泄露”风波中,航旅纵横APP代替旅客做决定默认可见个人主页信息确有不当之处。不过“虚拟客舱”的社交属性倒是可以辩证地看。目前,越来越多的APP增加了社交功能,从软件设计和运营来说是为了增加用户的黏性,初衷可能是好的,但只考虑到好的社交方面,没有考虑到存在泄露用户信息风险就不妥了。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