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是從哪裡來的?

老王閒話2018

美國文化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在《菊與刀》一書裡有這樣一句話:“我們已經知道了許多亞洲和大洋洲的文化。日本的許多風俗習慣和太平洋島嶼上的某些原始部落非常相似。這些部落或在馬來諸島,或在新幾內亞,或在波利尼西亞。當然,根據這些相似性來推測古代民族的遷移與交流將是一項非常有趣的研究,但我的興趣不在於此。” 。

近年來分子人類學的研究結果表明,日本人不是單一民族。人類的大遷徙,最開始抵達日本的居民是阿爾泰通古斯系的棕色人種,棕色人種的男性Y染色體為C系,澳大利亞新西蘭的毛利人,日本人,朝鮮韓國人,東北亞漁獵民族,通古斯高原的遊牧民族,他們同屬棕色人種的C系。在血統上講,這些民族是親戚。

棕色人種阿伊努人,在日本本土建立了繩紋文化,這就是日本人硬件層的底子。 後來從東南亞遷徙到日本的D系的矮黑種人,打敗了並驅逐了C系的棕色通古斯人,並把他們驅逐到了更北方的北海道。矮黑種人在日本,建立了彌生文明,取代了棕種人的繩文文明。自從矮黑種人統治日本之後,中國人開始稱呼日本人為倭人,稱日本諸島為倭。因為矮黑種人,身高上面講,和被他們趕跑的通古斯人相比,的確很矮。從血緣上看,作為矮黑種人的日本人,和菲律賓人,馬來人,印尼人,新幾內亞人是親戚。矮黑種人,是日本人硬件層的第二層底子。 在繩文文明和彌生文明時代,日本並沒有出現黃種人的身影。日本諸島,也一直由棕種人和矮黑種人所棲息。從東亞大陸上,遷徙過來的黃種人開始出現在日本列島上,只是最近兩三千年的事。從大陸上遷徙到日本的O系黃種人,帶來了中原的文明,但並未徹底取代矮黑種人和他們所建立的文明。也沒有把他們驅逐出去,而是選擇了融合。這個融合的結果,體現在日本人的基因圖譜中,日本人的基因中,矮黑種人的基因佔34%,棕種人佔8%,其餘則是O系的黃種人基因。

日本人認為他們自己很高貴,認為自己是純實木地板,其實不然。這個民族,骨子裡還是棕種人和矮黑種人的那一套,黃種人帶來的華夏文明,只是給他們的民族性蒙了一場漂亮的文明的皮。他們對儒家文化的理解,十分的膚淺,表面上口稱是道,內裡全是棕黑蠻族那一套。就拿武士道來說,教人既不愛惜自己的生命,也不愛惜別人的生命,這顯然不是真正的華夏之道,這只是中國文化裡出現過的為人所不齒的死士精神罷了。

日本人謎一樣的民族性多重性格,是硬件層所導致的現象。看上去文質彬彬,那是刷了一層華夏鋼琴漆。內裡野蠻殘暴,那是棕黑蠻族基因在骨子裡驅動他們。他們看上去保守刻板等級森嚴,是他們學了些華夏文化裡面的禮儀法度來自我剋制以構建社會秩序,但是骨子裡還是棕黑蠻族的血液在奔湧著,一有機會,就要搞出個大動靜。

他們深受兩宋美學的影響,喜歡把一切東西都弄的精緻,但骨子裡又對一切放蕩墮落的東西不能自拔。他們的美學,只是披在他們矮黑種人祖先身上的一襲華服。 撩開這件華服,露出矮黑種人特有的對生殖衝動的崇拜和狂熱,這種崇拜瀰漫在日本上空每一寸的空氣中,到處都充滿著生殖的氣息。在墮落和低級趣味這條路上,日本人的想象力,沒有窮盡。把各種墮落都發展成轟轟烈烈的亞文化浪潮,這也只有日本人才能幹的出來。




崇儒

民國政治家、思想家戴季陶先生曾說過:“日本在手術檯上已經解剖中國成百上千次了,而我們中國人對日本卻往往一無所知。”(更多文章請關注)

徐福東渡

我先說下有關日本的幾個問題,讓大家對日本歷史有個基本概念。第一個問題,日本人從那裡來?一種說法日本人是秦始皇派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渡海,留下的後代。另一種說法日本人是韓國人的後代,日本有天照大神,韓國有天孫大神。還有一種說法是中國東北人從朝鮮半島渡海過去的,也就是滿人和蒙古人的後代。不過日本人傾向認為自己是中國東北人。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叫日本?在隋煬帝楊廣,也就是公元569年的時候,日本還是中國的藩屬國,要向中國稱臣進貢,中國人稱日本為倭國,稱日本人為倭人,倭的意思,一是指國家小,二是指人個子矮小的意思。一開始日本人並不在意,但後來總覺得倭國,倭人有點貶低的意思,自尊心受到傷害,所以就自稱為日本,就是日岀之國的意思。日本人說,太陽從日本海上升起,從中國大陸落下,本是原本的意思,隋煬帝也就認可了,按現在的說法,就是中國不能搞種族歧視。

富士山

第三問題,日本人為什麼叫大和民族?日本早期受中華文化影響較深,和就是和諧、和睦的意思。這裡包括二重含義:一是日本是個重視集體主義,重視團結、和睦的民族;二是反對個人主義,強調對集體的忠誠。至於為什麼要叫大和,很簡單,就是個小國,為了撐面子長個臉,還是不自信嘛!

第四個問題,日本皇帝為什麼叫天皇?還是在隋朝,日本人到中國來朝拜,稱日本皇帝為天子,所謂“日出處天子”,就是太陽昇起的地方的天子。楊廣這個人比較霸道,發火了,天下怎麼能有兩個天子?中國人沒有國家的概念,只有天下的概念,天下可以有很多國,國可大可小,大的有現在一個省或幾個省,小的也就一個縣,甚至更小,國中可以有王或者皇帝。一看隋煬帝不同意,日本人就讓步了,那就叫天皇吧。

日本武士

第五個問題,什麼是武士?武士是日本特有階層和現象。武士的本意是侍者,隨從的意思。武士最早就是會舞刀弄槍的農民,武士的產生是在九世紀中期,日本稱為平安時代,當時社會動盪,盜賊四起,貴族們為了自身的安全就組織私人武裝,中國人稱之為家丁,就是為貴族看家護院的人。這些人就成為武士的雛形。到了十世紀,朝廷無力鎮壓地方勢力的叛亂,不得不借助各地武士的力量,武士更進一步得到了朝廷的承認,成為日本的特權統治階級。但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武士要遵守義、勇氣、仁、禮、誠信、名譽和忠義等道德和倫理規範,這就是武士道,或叫武士道精神。失去這些道德的武士,只能切腹自殺了,武士階層有點西方騎士和貴族的味道。

第六個問題,什麼是幕府?隨著武士階層的崛起和社會作用的增大,身份較高的沒落貴族、官僚和軍人也加入進來,形成武士團。武士團相互之間經過爭鬥、合併,就形成了武士集團。其中,當時最大的兩大集團都有天皇血統,也是貴族。分別是擁有桓武天皇血統的平氏集團和清和天皇血統的源氏集團。這樣日本原有的社會格局就改變了,形成了皇室、貴族和武士集團的三大統治階層。隨後,武士集團逐漸做大,形成朝廷不得不依靠的力量,武士集團取代原有的軍隊,又成為國家的武裝力量。

日本幕府

1156年,日本後白河天皇與其父親崇德上皇,爭權奪利,導致國家內亂,天皇依靠平清盛的武士集團戰勝了上皇,至此,平清盛成為太政大臣,相當於宰相,登上日本的政治舞臺,相當於軍人參政,軍人嘛,都比較霸道,所以天皇的權力就逐漸衰落。隨後,後白河天皇的兒子以仁王不甘心大權旁落,又聯合源氏集團打敗了平氏集團,這個亂的,那知道後果更糟,源氏集團的首領乾脆架空了天皇,建立了幕府,也就是軍政府,天皇則徹底成為擺設。這種事在中國歷史上真得很少,很像三國時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日本進入了虛君制的幕府時期。武士集團雖然駕空了天皇,奪取了行政權,但天皇仍握有對武士集團首領“徵夷大將軍”的任命權,天皇和幕府又開展了一輪又一輪的權力鬥爭,1338年,日本還岀現了“南北朝時代”,一個是在京都的光明天皇,叫南朝,一是在奈良的吉野天皇,叫北朝。(更多文章請關注)

一休

大家熟悉的日本動畫片《聰明的一休》裡的一休小和尚,其實是北朝後小松天皇的兒子,一個小王子,但他的母親的父親,也就是一休的外公卻是南朝的貴族,就是說一休又有南朝血統,那麼當時的北朝幕府“徵夷大將軍”,就不允許有一半南朝貴族血統的一休王子繼承王位,於是逼迫一休小小年紀就出家當和尚,這也是一場悲劇。後小松天皇,也就是一休的父親,這個血脈一直延續到今天,也就是現在日本明仁天皇的祖先。


老王閒話2018


日本和韓國的一部分*3祖先還真是有一些淵源的。在基因技術不太發達的時候,史學界用來確定族群的方法很大程度是利用語言。比如印度和伊朗的雅利安人同歐洲的凱爾特人、日耳曼人,經過語言分析,他們說的竟然同源詞極多,語言學家很奇怪啊,這麼遠的兩個民族怎麼語言這麼相似。所以經過長時間的考古調查,終於發現他們的祖先和英法德的祖先是同一支。所以這種語言最後被命名為“印歐語系”,這群人的祖先也被稱為原始印歐人。再比如我們的漢語,經過研究發現居然和藏語以及羌語等關係非常嚴密,我們的數詞和很多動詞驚人相似。後來也是經過基因組測定,原來我們曾經和藏人是來自一個祖先,“古羌人”,只不過一群人選擇了挑戰當時還不安定的華北平原,一群人選擇了在安定的高原遊牧。再比如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他們使用的語言也出現了大量的同源詞,所以也算證明了聖經上的閃族並不是胡說,經過後來的科學驗證,發現他們真的是來自一個祖先,也就是現在公認使用“閃米特語”的閃米特人。但是語言這東西也有不靠譜的時候,就比如現在廣泛存在在亞洲的“阿爾泰語系”,突厥語、蒙古語、女真語全部屬於這個語言的分支。可以說從土耳其到我們的新疆一直到中國東北地區滿洲人等的語言全部屬於這個語系,但是帶著大量雅利安血統的中亞人怎麼可能和黃皮膚的蒙古人是一個祖先呢。所以其實是曾經遊牧在中亞的雅利安人,被來自西伯利亞、大興安嶺一帶,和鮮卑等同源的“鐵勒”同化了,形成了後來的“大突厥汗國”,終於這些曾經說印歐語言的人變成了說東北亞語言的新民族“突厥人”。

但是日本的可憐之處就在於,以前的人就算完全用語言分析,都分析不出來他們是什麼民族,因為他們的語言是少有的“孤立語言”,太可憐了,正如日本這個孤島一樣,他們的語言也沒有親戚,這讓我們很長時間都分析不出來他們的祖先到底是哪裡來的。

所以重新講一個故事。首先說一下,我們熟知的“吉林”“黑龍江”,幾乎自古以來就沒怎麼被中國控制過,一直是化外之地。在公元前21世紀,也就是中國夏朝的時候,東北地區的漁獵民族已經不斷的發展,已經有了農業文明,建立了一個大型部落聯盟“肅慎”,沒聽說過,那聽說過這個詞彙的另一個說法“女真”麼,不過這是後話了。他們使用的也是前面說的“阿爾泰語系”。但是在現在的吉林一帶,一直有一個叫做“惠漠(濊貊)”的民族非常勇猛,當然了這個也不是一個民族,一般認為分為濊和貊,他們的語言卻和肅慎語言(阿爾泰語系)不一樣,他們也不服從肅慎國的治理,一直也不肯歸附。傳說後來,由於肅慎軟硬並施,一批惠漠人被迫歸附,一批人不知所蹤。肅慎終於將惠漠納入自己的領土,於是東北平原中部(長春一帶)成為肅慎領土,同樣是傳說肅慎為了慶祝,都把國號暫時改為“德惠”了(得到惠漠的意思)。(當然這個是個傳說而已,基本不可信。)這批惠漠人在這片土地繁衍生息,終於在公元前3世紀的時候,肅慎被匈奴逐步逼上絕路,惠漠的“扶余”部落崛起,統一本族民眾,建立了“扶余”國,定都“扶余城”。從此這個民族也就慢慢被稱為“扶余人”了。公元前1世紀,扶余王子“朱蒙(扶余語chumo善射的意思)”因與其他王子不和,逃離扶餘國到“卒本扶余”,建立高句麗(音高溝離)。“高句麗”作為一個地理名詞就出現在中原人的《漢書》中。這個高句麗一直和中國不太友好,但是卻一直漢化,反正是個很矛盾的民族。勢力越來越大,最後把自己的母國扶餘國滅了不說,還侵佔了遼東半島以及曾經一直是漢人逃亡政權所控制的朝鮮半島北部。朝鮮呢,在這之前,歷史裡最早記載的是,公元前11世紀,商遺民箕子,的“箕子朝鮮”。(箕子就是紂王帝辛的叔叔)。然後是燕國大將衛滿的“衛滿朝鮮”,隨後是漢朝的“漢四郡”,也就是說這段時間朝鮮的上層語言一直和上古漢語沒什麼區別,而朝鮮半島的南端是朝鮮半島的土著“三韓部落”——辰韓並韓馬韓。基本上就是土人,使用“原始朝鮮語”,也就是現在朝鮮語和韓語的祖先。所以這批扶余人建立的高句麗,開始成為了東北最大的勢力,在南北朝時期成為了掌握朝鮮半島北部,吉林遼寧全部的大國。一批扶余王室跑到朝鮮半島西南部,建立了統治三韓人的“百濟”部落,之後也不斷漢化。剩下的三韓人建立了“新羅”國。這也就是歷史上的朝鮮三國時代。
圖 朝鮮三國時代在這期間,朝鮮半島的“百濟”由於佛教盛行,導致漢文化和佛教開始不斷傳入東邊的“倭國”,倭國進入到部落風濃重的政權yamato領導的“古墳時代”,開始在聖德太子的改革下佛教化,隨著遣隋使小野妹子的溝通,日本開始直接通過隋漢化(原來主要都是通過百濟),大王改名叫了天皇,倭國改名叫了日本。而日本也一直和百濟交好,和新羅敵對。(百濟上層是扶余人,新羅是三韓人)但是這個時候漢字僅限於貴族,日本仍然使用原始日語,雖然那時中國還沒人知道日語是個什麼鬼。這個時候的高句麗儼然東北亞霸主,隋數次征討高句麗失敗成為滅亡導火索,向東威脅新羅倭國。可是神奇的是,韓國朝鮮一直津津樂道於高句麗是他們的祖先....後來還冒用高句麗的名字建立了個“高麗王朝”...雖然經過歷史和語言的分析,發現高句麗的“扶余”人和高麗的“三韓人”並沒有什麼鳥關係。(有一種說法是,扶余人是濊人,三韓人是貊人。)由於唐後來為了攻擊高句麗,和本來與高句麗有世仇的新羅建立聯軍,測算了高句麗的大小城邦以及山脈河流的位置,地名全部使用音譯,也就是因為這個,我們才看到了“高句麗語”的原貌。我們將諸如 熊(功木) 兔子(烏斯古) 三(密) 七 ( 難隱)等漢字音譯,用中古音轉寫,就成了如下的單詞。如 兔子 高句麗語 usagumu 古日語 usagi君主 高句麗語kai 古日語kimi射手 高句麗語chumo 古日語tomo又一次 高句麗語tamul 古日語tabi三 高句麗語mi 古日語mi五 高句麗語utsu 古日語itsu七 高句麗語nanin 古日語nana十 高句麗語tak 古日語to白 高句麗語shira 古日語shira深 高句麗語puka 古日語puka高 高句麗語dat 古日語daka山谷 高句麗語tan 古日語tani原野 高句麗語no 古日語no水 高句麗語mit 古日語mizu熊 高句麗語komok 古日語kumo進入 高句麗語i 古日語i背 高句麗語je 古日語se剩下太多 就不一一列舉了 最後人們竟然神奇的發現,這個東北地區的扶余人建立的高句麗國家,竟然和大海彼岸的倭人使用了非常類似的語言。可惜後來,困擾了中央王朝多年的高句麗,終於被唐和新羅的聯軍徹底擊潰。高句麗逐漸的融入了周圍的“靺鞨”(肅慎遺民),還有南邊的新羅(韓國祖先)了,東北地區開始漢化,朝鮮半島開始成為新羅語(古韓語)世界。扶余這個民族開始消逝在歷史長河裡。

當然了我要補充下,雖然高句麗融合進了周邊民族,但是作為以三韓文化為源頭的朝鮮韓國,實在是和高句麗關係不大,但是後來的王氏王朝,還是為了圖個霸氣,給自己的國家命名為“高麗”,但是實際上和高句麗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難道日本人的祖先是和高句麗一樣的“扶余人”麼。印第安納大學教授白桂思認為,由於現時的日語仍然可以看到昔日的扶余語的痕跡,正如前面的分析,白桂思嘗試透過約140個漢語記錄的含有高句麗詞語的地名來重新構建高句麗語的發音。他發現:高句麗語在文法構詞方面與日語相似,例如:屬格-no及定語-si。他提出古代日本人和高句麗人的共同起源地可能是在面向渤海的遼東半島西部的前文說過的惠漠族;之後這個人群的一支向東越海到達日本,而過了幾百年後另一支則向東北遷徙,形成了高句麗人。只有這樣才可能解釋高句麗語和古代日本語的聯繫。(當然這個也有爭議)但是惠漠人,或者說扶余人,真的是日本人的祖先麼,現在的Y單倍體分析幫了大忙。
圖 對中日韓主要人種的基因分析我來簡單的解釋下這個圖吧。前面說過,歐亞大陸的最早原住民之一,就是帶著這個“D2”基因的人群,經過基因發現,東亞只有日本列島的人種有這個基因,而另一批竟然是印度得土著安達曼人(不是現在的印度白種人*3)。可是後來同樣融入很多扶余人的朝鮮和女真,這種D2基因卻少的可憐。所以可以發現,前面說的扶余人,並不是日本人的祖先,但是日韓在O2b基因有很大交叉,說明這個基因的人群一定在歷史上聯繫過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而日本人和漢人(O3)的基因交叉並不大。(可以打童男童女學說的臉了)很多D系單倍體人種的最大特性是,身材矮小皮膚偏黑,眉弓較為突出,也就是俗稱的“矮黑人”。矮黑人比黃種人和白種人都更早的走出非洲大陸,分佈在世界各地,但是由於冰期以及競爭因素,逐漸的邊緣化,亞歐大陸逐漸變成黃種白種的天下。(印度原住民和伊朗原住民埃蘭人、新幾內亞澳大利亞毛利人都是這種“第一世代人種”。只不過後來逐漸被歐羅巴人種(印歐人)的分支雅利安人給佔領同化驅逐了)
圖 印度安達曼人圖 日本歌手平井堅,完全的日本人,並不是混血 對了流星花園那個歌就是翻唱他的,建議可以聽一下。嗯嗯,扯遠了。經過研究,日本的原住民很有可能就是這群帶著D2基因的矮黑人,這群人最早到達亞歐大陸,後來他們因為玉木冰期還有其他各種原因,從冰期裸露的大陸架逐漸到進入到較為溫暖的地方。也就是說這群人就是曾經在東北地區,通過大陸橋不斷遷徙到日本的原住民。
圖 玉木冰期大陸橋 這裡可以看出 朝鮮半島離日本是很近的,僅僅隔了一個對馬海峽,上面的庫頁島也連著北海道。這也就是日本人所說的繩文時代(じょうもんじだい),這個時候就是大家看到的上面平井堅或者中孝介那個樣子的人生活在日本的新石器時代文明。這個時期從上古時代一直持續到前300年。(前300並不是一個固定的時期,在這之前也經歷了一定時間的演變的)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前300年的概念,前300年,孔子已經死了100多年了,雅典和斯巴達也被馬其頓吞併了,居魯士大帝的波斯帝國已經滅亡了,日本卻還在部落時代。但是前300年左右的這段時間,日本人產生了質的飛躍,突然從這種採集狩獵的生活變成了能縫衣服能耕田的農耕文明瞭,甚至有了鐵器的產生。這也就是日本人所說的彌生時代(やよいじだい)。不過這個進步太詭異了。要知道其他的文明完成這種過渡最少要用幾千年,他們難道真是天資聰慧是天照大神選中的孩子們?所以其實是一批“渡來人”進入日本,將日本的稻作技術和建築器物等技術瞬間發揚光大。但是這個過程本身也很漫長,可能要比前300年更早,而且之後其實持續到8世紀,這群渡來人還沒有影響到本州島的東北地區。(推薦看一下“阿弖流為傳”講的就是日本東北地區最後的原住民部落被同化的故事,而這個時候安史之亂都爆發多年了)這批渡來人幾乎是全面的同化日本,將自己的工藝,文化甚至語言都同化給了原住民,所以就開始有很多人猜測,這群渡來人到底是哪裡來的,當然有很多中國人就開始意淫徐福東渡了,不是我說啊,這就是傳說中的“韓國病”,日本渡來人大批進入的時候,秦始皇還沒出生呢,更別說徐福了。那麼說到這裡大家也應該明白了,前300年之前陸續進入日本的,正是那群扶余人的祖先——惠漠。他們經過的路線還真的是經過朝鮮半島。而且在惠漠人之後的渡來人,大多也都是朝鮮半島過去的百濟人,新羅人,相比之下中國大陸過去的渡來人少的可憐,可以看下基因組。O2b基因和日本和族重合度很高,就是朝鮮半島“渡來人”的基因,也就是曾經稱霸朝鮮半島的高句麗、百濟人,而高句麗的祖先也是扶余人自不必說,百濟的上層也全部是扶余人。而反倒是朝鮮北部地區,因為千百年來的漢人統治和滲入,有了大量O3類的基因,也就是說相比日本,現在的朝鮮韓國擁有更多的漢人基因。後來這群渡來人不斷地驅逐土著的D類人,建立大和政權,給他們命名“蝦夷”,這也就是後來“徵夷大將軍”的由來。所以如今D類更多的居住地點是北海道地區,也就是日本人常說的“阿伊努人”。
圖 日本原住民,現在主體僅僅殘留在北海道的阿伊努人 語言和日本語不同系。
圖 渡來的彌生人 (包含扶余人,三韓人,小部分漢人)面貌和我們很相似了,但是基因重合度不高。所以最後下一個結論吧,日本人的由來可以看成是第四紀末次冰期進入日本的土著的“矮黑人”做為祖先,融入了從中國東北地區經過朝鮮半島進入日本的扶余人以及半島土著,“渡來人”對土著進行語言文化同化以及驅逐,形成雜合民族。而日本的漢文化大多也是經過朝鮮半島的漢化少數民族進入的,而現在已經消逝的“扶余高句麗”語言很可能是他們歷史上唯一的親屬語言。後來日本作為島國一直孤立,渡來人逐漸驅逐同化土著之後,飛快的漢化,和周邊民族一樣,沒有文字的他們也使用了漢字記錄重要事宜,但是這個民族的孤立程度也很神奇,日本人逐漸搞出了一套用漢字來表達日語的書寫模式(這個以後會說)。而不同於朝鮮半島,經過千百年的民族融合和同化,朝鮮語已經被同化到有近7成的古漢語詞彙了。(二戰後,受漢語影響很深的朝鮮語因為各種“民族運動”竟然取消了曾將作為朝鮮語主體的漢字,改用原來作為掃盲拼音使用的“訓民正音”,可惜最後弄得韓人自己都搞不清一些同音單詞的差別。)每個民族的歷史都是一個史詩,民族本來就是在融合碰撞中形成的,只有接納自己的歷史,才有民族的未來,與某族和某族共勉。

姑婆那些事兒

要想搞明白日本人是從哪裡來的,首先要弄清楚,現代人類是從哪裡來的?

最早的人類生活在大約250萬年前的東非,在大約200萬年前,他們中間的一支開始流浪,先後走到了北非、歐洲和亞洲。這些流浪在外的原始人很快適應了當地的氣候,並進化成了新的人種。

在大約15萬年前,還是在東非進化出了最接近現代人的智人。在大約7萬年前後,他們的足跡踏遍了歐亞大陸。

當智人來到歐亞大陸的時候,歐亞大陸已經存在了至少六種人類。當然,他們也是智人的遠房兄弟姐妹。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一種說法是,當事人來到歐亞大陸之後,和當地的人類進行了融合,也就是現在常說的混血兒,進而最終形成了現代人類。

另一種說法叫替代理論。因為智人擁有很高的智商,所以不管他們面對的對手有多麼強大。最終都被他們一一消滅,他們成為了歐亞大陸真正的主人。

這就是人類最早的祖先,同樣也是日本人的祖先。

現在我們進入正題,來看看日本人是從哪裡來的?

有部分學者認為,最早到達日本的是西伯利亞的通古斯人,接下來還有馬來人,印度支那人和吳越人,當然還有我們的漢人和朝鮮人。

在長達數十萬年的時間裡,這些人種在進行著不斷的進化和雜交,才形成了現在的日本人。

1996年,中國和日本的一些學者組成了人種起源共同調查團。他們收集了大量的2000年前後得中國人骨和日本人骨。歷經三年的對比研究,經過DNA檢測,他們的排列次序在很多部分完全一致。這件事情至少說明了,中國和日本源於相同的祖先。

再參考整個亞洲大陸人類的進化史,我們也可以說,日本人的祖先是中國人。這一點可以從日本最開始的習俗文字和陪葬品都可以看得出來。

當然有更多的民間傳說。

第一,說日本人是徐福帶領5000童男童女到了日本本土才發展出來的。徐福最後一次出海,準備工作做的相當充分。他除了帶領了大量的人之外,還攜帶了大量的物種,包括各行各業的能工巧匠。如果真的是這些人到了日本本土,憑藉他們的能力,足以可以保證它們在日本可以生存下去。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說法也是靠譜的。

第二,還有更傳奇的一種說法。說在唐玄宗年間,安史之亂的時候,楊貴妃楊玉環並沒有死,而是在一些人的秘密保護下,最終到了日本。所以日本人也說他們是楊貴妃的後代。

第三,還有不少網友開玩笑說,日本人是武大郎的後代。還編了一個故事說,潘金蓮懷上了武大郎的孩子,最後輾轉到了日本,就繁衍出了一個民族,叫大和民族。

近年來,有大量的日本人不斷到中國大陸來尋根認祖,這足以說明,日本人和中國人有很深的血緣關係。


新知傳習閣

看了不少作者寫的答案,大部分作者會從徐福東渡以及達爾文的進化論方面著手來講述日本人祖先從三千童男童女來的,從本地的土著人進化來的。

在這裡我要說的是比起說中國人是日本人的祖先,他們更願意相信蒙古人是他們的祖先。

蒙元中國歷史上存在不到一百年的帝國,卻是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廣的超級帝國,版圖橫跨歐亞、在蒙古鐵騎的之下,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們一直打到了西邊的多瑙河,打到了西北的莫斯科,東邊的日本。對外擴張的野心,好戰的個性不正是日本人所崇尚的麼?其實日本人崇敬蒙古人,或許還是因為忽必烈大汗曾經兩次東征日本,而東征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你日本人不願臣服大元帝國。

公元1274年,當時的日本人處在是鎌倉幕府時代末期,正是時代混亂更替的年代。忽必烈派遣蒙漢士兵2萬餘人,高麗士兵1萬餘人從高麗國出發登陸今日本九州的西海岸,接連取得勝利。但是後來因為大風溺亡失蹤達一萬三千餘人而宣告第一次東征日本失敗。

七年後,第二次東征日本,忽必烈派遣了15萬人,最後因海風沉船死傷、失蹤近七成,這些士兵部分倖存者並沒有返回大都,他們留在日本,可能與日本人通婚生子也是有可能的,所以說日本人相信蒙古人事他們的祖先並不是空穴來風的!


善喬先生

仔細看一下中國東北部的地圖,就能夠看到中國東部的海岸線和朝鮮,日本有許多吻合和鏈接又斷開的地形,你們可以仔細的看一下。

遠古時期的地圖和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地圖有著很大的改變。

我們看到朝鮮半島和日本有一個鏈接斷開出,和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也有一系列的島嶼連鎖。這些鏈接是遠古時期陸地斷裂的痕跡。

遠古時期黃種人大量的生活在這個沿海地區,一直到千島群島到阿拉斯加,這裡都生活著許多的黃色民族,一直到美洲大陸,今天我們看到的印第安人。

日本列島就是從古大陸分離出去的一部分,這就是今天中國大陸民族的生存地,延續地理的古代民族生存圖。

但是大部分人口都生活在黃河流域,這裡首先文明起來,為什麼黃河流域會首先文明呢?

人口的集中,土地資源肥沃,能夠養活許多的人口。

人口一多,出現了集市。

人不一定都聰明,但是有一部分人會首先的脫引而出,他們會創造簡單的紀事符號,會製造簡單的生產工具,和記數的符號和方法。這些人會把人類的原始狀態提升一個階梯。

而人類最大的特點就是會互相的學習,一個新的發明創造很快就會傳播開來,使所有人受益。

今天我們看到的日本列島,千島群島,南洋群島,都是黃種人分部的地方。

而日本列島在大陸緩慢的分離中就有人類在上面生存,而不斷的從中國大陸到朝鮮半島再到日本列島,遠古至今沒有中斷過移民。

日本就是這樣不斷的移民而成為今天的日本。因為那時還沒有國家這個概念,沒有國界線。

秦始皇派徐福到東海去取長生不老藥,也是中國大陸向日本列島移民的繼續。

那麼在徐福之前有沒有移民呢?民間的往來始終沒有斷過,而徐福時代的500童男,500童女向東海求仙是官方有目的的移民的一次。

在這之前已經有人知道東海有仙山,而知道了日本這個地方了。

也就有人來往過日本列島和東亞大陸之間。

日本列島的北部,有一個少數民族,叫蝦夷族,特徵和白種人相似,而日本的北部,正連著庫頁島,這就是西伯利亞地區,這也證明生活在西伯利亞的人類也繁衍到日本列島。

同時也證明,西伯利亞是黃種人和白種人雜居地區,但是黃種人佔多數。

在還沒有形成國家和明顯的民族時期,人類就廣泛的繁衍生息在這一大片地區。而後來出現的國家和民族的劃分,和不同文化語言的民族,人類的大量增加,大型的國家統治集團的出現,各種各樣的國家集團就雄立在各個地區,人類開始走進了群雄分爭的時代。


寶樹白石34222787

經常遊走於頭條的各位看官,對於日本的阿奴伊人應該不陌生,這是一群有些自己的特點,自己的需要和生活習慣的人,也可以說這些一米六左右有著歐洲人特點的人,是真正意義上的,日本原住民。

而在日本他們又被稱作蝦夷或者毛人,從一個很龐大的群體,被擠壓到現在的北海道島的中部和西部的日高等地,庫頁島和千島群島一代。

至於他們的生活習慣了,如何演變,我就不多說了,咱們今天就說說,小日本的幾個主要來源,具體自己查資料去




在看這張圖,大家即使對歷史地理不瞭解,也總該知道了,原來小日本離咱們不是太遠啊,而離他更近的,就是朝鮮半島了,這個常年浸泡在,華夏文明圈範圍內的小蝦米。

所以呢,就是單獨從地緣方面看,倭寇的演化,跟朝鮮和華夏是分不開的。

而首當其衝的就是朝鮮,從古到今它們之間的往來就沒有斷過,包括日本王室,都有朝鮮血統。

而在我們的民間,流傳最廣的,無疑是那個大騙子徐福記啊不對不是買糖那個,是徐福啊。

這位仁兄,一看在始皇帝跟前,如果在繼續拿不出東西,性命流就要不保了,所以編了一套鬼話,說要去海上仙島,幫始皇帝,求取仙丹,就輕輕鬆鬆,少了許多金銀珠寶,外加童男童女,就這樣悠哉哉的走了,而他也根本不可能再回來了,至於他的目的地,本人認為,應該就是日本,而在徐福的帶領下,日本才進入的全新的發展。



所以怎麼說呢,個人感覺,其實日本人很雜的,是完完全全的融合而來


持刀斬牛耳

每一個民族都有關於自已民族起源的傳說。日本最早古書《古事記》記載,日本神話中太陽神的後裔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立日本國,即首位天皇,但時間上有很大出入,不足為信也。根據考古學家和人類學觀點認為日本民族是東北亞遊牧民族阿爾泰語糸的蒙古人,滿洲,通古斯語族,突厥語族的人,古代中原人,長江中下游吳越人,微量馬來人及微量中南半島的印支人混合體逐漸移到日本混合衍變而來,名副其實的雜種。一萬二千年前後,原始日本人靠石器採集,漁獵為生進入繩文時代。公元前五世紀古代日本人以水稻種植技術為生活體糸開始,出現鐵器和陶器伴隨著渡來人到來,古代日本進入彌生時代,進入農業社會。椐據《山海經.海內經》記載,西周時期,古代日本稱倭國是燕國屬國。東漢光武帝時期,九州島上的國王向中央王朝進賜給"漢倭奴國王印",倭國正式成中原王朝的屬國。隨煬帝時,小野妹子朝貢在國書上寫"日出處天子至日落處天子”引起煬帝不悅,這是日本國名子的雛形。《新唐書.日本傳》記載鹹享元年(670年)倭國使節入唐"稍習夏言,惡倭名,更號日本。"日本是中原王朝屬國,改國名要經過中原王朝冊封的,直到武則天時期無意答應了日本人的要求。日本國名沿用至今。日本大化革新後,開始向唐朝派遣唐使學習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和經濟文化。當時,日本國王自稱大王。唐高宗李治自稱天皇,武則天自稱聖皇,日本人看天皇這一各字非常好聽,於是悄悄的挪用了。所以說,日本人種是大雜燴,學習了中原先進文化,繼承了一部分漢唐遺風,是中華文化圈的一部分。如果古代日本沒有引進中原先進文化,日本人會在黑暗中摸索數千年。




關東俠客

答:日本人是大海里的烏龜爬上岸、生了許多烏龜王八蛋、這些王八蛋變成小烏龜後、沒有回到海里、經過幾千幾萬年、就慢慢地就進化成了日本人。所以、當今的日本人雙腿都比較短、走路的姿勢仍然形同烏龜爬行。




小芳雜談

日本人從哪裡來的?反正不是從富士山上蹦出來的。叫老人們講,當年秦始皇手下的方士徐福,帶著三千童男童女去了日本。因為徐福決意不回中國了,便將中國的“中”字兩頭去掉,再豎立起來自立門戶,就變成了日本的“日”字。


另據日本一些學者的考證,日本的開國君主神武天皇就是中國的徐福。也有一些考古學者認為認日本的傳國重寶有3個,一把劍一個鏡子,還有一個玉璽。不過全都是我們大秦的遺物,而徐福也剛好是秦朝時候東渡過去的。時間上吻合了,再說說政治建制。日本天皇曾說過“君曰尊,臣曰命,曰大夫,曰將軍”。什麼大夫,什麼將軍之類的專業術語,也是我們都是周秦時代的用語。

也有一些學者考證,日本出土的人類頭蓋骨來自我國浙江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