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杖

姚毅炯

【故事】

在四川歷史文化名城——閬中城郊大佛寺旁的石壁上,至今還清晰可見石壁上刻有的“虎溪”兩個大字。據傳這與孫思邈用虎杖為老虎治腿病相關。

相傳這裡曾山勢險峻,林密草茂,生長著許多名貴藥材。一天,孫思邈來到這裡採藥,忽聽見呻吟之聲不絕於耳。他急忙跨過山溪,卻見對面岩石上有氣無力地臥著一隻吊睛白額大虎,正眼巴巴地張望著他。孫思邈走上前去,蹲下身來。那虎便慢慢地將腳抬起,放在他的膝上。孫思邈一見這腿又紅又腫,就急忙從藥囊中掏出藥來,搗碎,取山泉調好,一邊敷在老虎腿上,一邊又將這藥喂老虎吃下。幾天後老虎的腿病便霍然痊癒了。從此,這老虎與孫思邈形影不離,竟成了他的坐騎。孫思邈騎著它跋山涉水採藥,如履平地。

孫思邈為老虎治病的事一下子傳了開來。後人為了紀念他,在大佛寺裡建了藥王殿。那藥因為治好了老虎的腿疾,大家便喚它為“虎杖”,意思是說仗著它治好了老虎的腿病。

【來源】

本品為蓼科植物虎杖Po1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除去鬚根的乾燥根及根莖。

【習用名稱】

九龍根、陰陽蓮、花斑竹、虎杖根、紫金龍根。

【性狀】

本品為不規則的切片,直徑0.5~2.5cm。表面棕褐色,可見縱皺紋及鬚根痕,外皮脫落處顯細縱溝紋。切面皮部較薄,棕褐色,易與木部分離,木部寬廣,棕黃色,具放射狀紋理。根莖片具髓部,棕褐色或中空,有的縱切片可見隔瓣。質堅硬。氣微,味微苦、澀。

【性味與歸經】

微苦,微寒。歸肝、膽、肺經。

【功能與主治】

祛風利溼,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用於關節痺痛,溼熱黃疸,經閉,癥瘕,水火燙傷,跌撲損傷,癰腫瘡毒,咳嗽痰多。

【用法與用量】

9~15g。外用適量,製成煎液或油膏塗敷。

【注意】

孕婦慎用。

【貯藏】

置乾燥處,防黴,防蛀。

【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2)抗病毒作用。

【臨床應用】

虎杖外用能促使創面迅速癒合,且具有抗綠膿桿菌的作用。

虎杖與功勞葉、魚腥草、胡頹子葉等配伍,服後顯示止咳、祛痰效果,也有一定平喘、消炎作用。

取虎杖根半斤,洗淨切碎,投入白酒1.5斤內浸泡半個月。成人日服2次,每次1小杯。

【友情提示】

■ 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採編

(上海醫藥集團特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