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北京人口首次負增長!竟有這麼多人口流入環京!

近期各省市2017年常住人口數據相繼出爐,出現了新的景象——北京人口出現了近幾年內的首次負增長!並且前五年人口流入量全國第一的天津常住人口減少更多。我們知道去年在緩解北京大城市病的政策推動下,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那麼,這些逃離北京的人都去哪了?

我們可以先看看2016年以前的十幾年里人口是怎樣流動的。

2000-2010年我國地級市常住人口增速對比圖

2011-2016年人口流向逐漸想京津冀開始傾斜。

2016年我國人口密度等高線

從2016年我國人口密度等高線來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人口密度最高!這是過去人口遷移塑造的人口分佈格局,2017年出現的這一人口流動新趨勢在未來仍將持續,並且會進一步強化。

順著這個趨勢往後看,我們認為人口聚集逃不出這幾類城市

第一類:廣州、深圳——“我們是一線城市,但我們很接地氣”

第二類:成都、武漢、西安、長沙——“引才,我們是認真的”

第三類:獨大省會城市——“坐擁勞動力大省,盡享人口紅利”

第四類:人口規模超過省會且仍暗暗增長的普通地級市——“悶聲聚人氣”

第五類:核心城市周邊三四線城市——“大腿不是人人都能抱的”

環京樓市便屬於第五大類。依附在首都周邊,先天的區位優勢就是環京的核心競爭力。

以北京來講,房價高、落戶難、限購嚴,門檻越來越高,這就給他們周邊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發展創造了條件,因為相比之下這些城市不要太友好,尤其城市群日益協同下,北京與周邊三四線城市之間的壁壘不斷下降,所以工作在北京居住在環京的現象就越來越常見。

有相當規模的人口,他們工作在北京,而居住在天津和河北,尤其離北京越近的區縣,這類人口居住越多,如廊坊三河市、香河、保定的涿州、天津的武清,他們都可在1小時左右直達北京市中心。

所以,以上五類城市將是這一輪的人口流入型城市,也是房地產市場發展的機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