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福利1期:100张野外经典地质现象实拍(超高清,超实用)!

1

窗棱构造

视域宽度1m。

沿着强弱岩层相邻的强硬层的界面出现。

一系列宽而圆的背形被尖而窄的向形所分开,

形成“嵌入”式褶皱。

2

雁列式张节理

视域宽度5m。

区域分布的雁列式张节理,被矿物充填。

3

多米诺骨牌

视域宽度15m。

一系列倾向相同的断层将地层错断,

呈多米诺骨牌排列。

4

滑塌构造

视域宽度15m。

已沉积的沉积层在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

和位移所产生的各种同生变形构造,

是识别水下滑坡的重要标志。

5

球形风化

视域宽度1m。

砂岩和花岗岩均可发育同心状剥离的球形风化。

6

褶皱和劈理

视域宽度10m。

7

膝褶带

视域宽度20cm。

8

复杂褶皱

视域宽度2m。

软沉积作用形成的复杂扭曲褶皱。

9

对称波痕

视域宽度1m。

对称波痕反映了波浪的双向振荡作用。

10

鲍马序列

视域宽度1m。

图示为浊积岩中典型的鲍马序列。

11

雨痕

视域宽度20cm。

雨点降落在未固结的泥质、

砂质沉积物表面,

所产生圆形或椭圆形的凹穴。

可用来判断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12

包卷构造

视域宽度20cm。

在一个岩层发生层理揉皱现象,

表现由连续的开阔“向斜”和紧密“背斜”

的组合形式。

13

矿物线理

视域宽度50cm。

岩石中的黄色矿物和灰色矿物有明显的划分界限。

14

重荷模

视域宽度1m。

典型的软沉积构造,

不规则形,识别度高。

15

断层角砾岩

视域宽度50cm。

由于断层错断,

断层面的内岩石被揉碎成角砾,

后期充填的矿物流体将其胶结。

图示的白色为方解石。

16

共轭雁列式张节理

视域宽度60cm。

英文中有vein和dike两个单词,

意思为岩脉。

大致可以这样区分,

vein是矿物脉,如石英脉,方解石脉,

dike是岩浆岩脉,如玄武岩脉。

17

断层

视域宽度25cm。

最大主应力方向近水平,

标志层为纵向的绿色岩脉,

先于断层形成。

图片右上部和右下均可见小的斜断层面。

18

斜层理的规则叠加

视域宽度25cm。

多组层系垂向叠加,

每个层系内均发育斜层理,

可以形成于河流-浊流的任何沉积环境中。

图片显示的流向为从右向左。

19

层系不规则叠加

视域宽度25cm。

多组层系垂向叠加,

每个层系内均发育斜层理,

可以形成于河流-浊流的任何沉积环境中。

图片显示的流向为从右向左。

20

微观褶皱

视域宽度30μm。

扫描电镜下的微观褶皱,

图示层状矿物为白云母。

21

微裂缝

视域宽度25μm。

扫描电镜下的微裂缝,

图示为泥岩中石英颗粒受力

破裂形成的微裂缝。

22

逆冲断层

视域宽度20m。

断层角度较小。

由于断层的渐变,

左上角的第四纪沉积物发生同沉积变形。

23

劈理折射

视域宽度30cm。

图示为前寒武纪浊积岩层,

深色细粒沉层中的劈理方向与

浅色粗粒层中的劈理方向明显不同。

24

复合构造

视域宽度8m。

图示岩层可见两种形态,

上下水平岩层中间夹S型岩层,

这是在同一个受力系统内

形成的复合构造。

25

泥裂

视域宽度1m。

26

节理

视域宽度2m。

正交的节理缝将岩层破裂为

近方形的规则岩块。

27

断层面

视域宽度5m。

图示露头清晰可见一个很宽的断层面,

发育大量的岩屑粉末。

28

褶皱

视域宽度50cm。

图示的白色标志层形成M型褶皱和等斜褶皱。

29

擦痕

视域宽度50cm。

30

重荷模

视域宽度30cm。

呈长条状分布。

31

微观擦痕

视域宽度200μm。

32

转折端无破裂褶皱

视域宽度4m。

图示直立褶皱的浅色岩层为石英岩,

深色岩层为泥页岩。

石英岩层夹的泥页岩

在褶皱形成中从核部流出。

33

方解石脉

视域宽度40cm。

34

平行褶皱

视域宽度75cm。

各褶皱面作平行弯曲,

同一褶皱层的厚度保持不变,

也称为等厚褶皱。

35

布丁构造

视域宽度25cm。

图示的岩层被布丁化,

形成类似方形的布丁构造,

也成为巧克力布丁。

36

布丁构造

视域宽度3m。

布丁呈不对称的透镜状。

37

协调褶皱

视域宽度20cm。

38

微观断口

视域宽度30μm。

微观尺度下,

石英颗粒发生破裂形成的贝壳状断口。

39

层面构造

视域宽度2m。

颗粒物在层面上跳动前进留下的痕迹。

40

矿脉

视域宽度2m。

41

水平褶皱

视域宽度75cm。

枢纽近于水平,两翼岩层走向基本平行。

42

褶皱

视域宽度15m,逆冲推力形成的褶皱凸起。

43

波痕

视域宽度2m。波痕特点:对称,平直。

44

不同期次波痕

视域宽度3m。

后期的小波痕在前期的大波痕上形成。

大波痕的方向为SE-NW向。

45

褶皱

视域宽度40cm。

褶皱发生在粘度差别较大的两种岩层界面时,

会形成尖状褶皱。

46

断层渐变

视域宽度2m。

图示显示了地层由脆性断裂到韧性变形的渐变过程。

47

断层,矿脉

视域宽度30cm。

48

矿脉

视域宽度40cm。

裂缝中矿物从壁面向空间生长,

而且粒度增大,晶形变规则。

49

羽饰构造

视域宽度20m。

50

线理

视域宽度8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