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裕回顾:击垮“彩电峰会”,这一战早就他的“坏孩子”之名

2000年6月底,以康佳为首的彩电厂商,打起“加强行业自律,创造良性竞争环境” 的口号,联合TCL、海信、乐华、厦华、创维、熊猫、金星、西湖等八大彩电生产大户,聚会深圳,举行了“中国彩电企业峰会”,决意结束“窝里斗”局面,宣布成立“中国彩电企业峰会”联盟,决定实行“彩电最低限价”,准备从竞争走向合作,会后,彩电峰会成员开始向全国各大商家发放通知,要求将十几款低价彩电调到最低限价之上,同时派出峰会巡视小组到各大卖场巡视。这次峰会的矛头明显是直指刚刚走出北京市场、以低价销售著称的国美!

在这个生死存亡系于一刻的时候,黄光裕没有选择退缩。它对外宣称:“我们要做第一个降价的,最后一个涨价的!”接着就打出了“国美彩电不涨价”的广告,不仅如此,黄光裕还采取对9家彩电厂家进行逐一分化的战略,一家一家拉下水,因为这几家厂家虽然暂时联合了在一起,但各自的市场是不平衡的,内部存在天然矛盾。

2000年6月21日,第二次彩电峰会在南京召开,主要是针对华东地区彩电价格的混乱问题进行联手限价。

另一方面,从这一年7月8日起,国美逆风而上,再次举起降价大旗,当日,国美尝试性地以1980元的低价在京销售厦华29英寸超平彩电,向彩电限价发起了第一次有力冲击,半天时间1000台彩电即被抢购一空。7月12日,第三次彩电峰会在香港召开,会议表示将继续维持前两次会议的限价。7月15日,国美在京、津、沪三地商城以1898元推出3200台熊猫2966型超平彩电,低于彩电峰会限价600余元,北京再次出现一上午抢购一空的局面。天津和上海报道熊猫准备卖特价机的新闻后,上海市民无动于衷,似乎并不看好,结果还是发生了疯狂的抢购。熊猫价格跳完水以后,国美立刻给熊猫3200台彩电回款500万元,当时媒体戏称500万元的库存积压变成了现金,熊猫这个快要倒下的品牌一下子名声大振,电视、报纸等媒体为这“乌鸡变凤凰”的戏剧化一幕变得沸腾。此后,“跳水”成为形容彩电降价的专用名词。7月29日,国美以1980元推出某知名品牌29N18型彩电。8月5日,国美电器再次对某些国际知名品牌的彩电大降价。

另外,黄光裕当时还敏锐观察到了一个细节,这次九家组成的家电峰会,居然没有彩电行业老大长虹!于是他立即联合倪润峰!倪润峰是彩电行业价格大战的始作俑者,它有一句令同行们“恨之入骨”的名言:“降30%不行我就降50%!”以前长虹每次降价,同行业都会纷纷降价以应对,现在机会来了,“彩电峰会”限制了自身的价格,就不会再有人跟在他后面了!2000年6月10日,长虹突然宣布74厘米彩电价格下降至1 800元!

行业老大长虹的降价已经让彩电峰会的处境极为被动,更令彩电峰会万万没想到的是,峰会成员自身的反戈一击,就在长虹宣布降价的第二天,创维就宣布将54厘米彩电降到800元以下!此举无疑是给了彩电峰会一盆冷水,彩电市场上立即掀起大波,彩电峰会已经开始瓦解。

2000年8月7日,国家计委和信息部宣布“彩电峰会最低限价”非法,“最低限价”最终走向解散。

事后看来,彩电峰会一在开始就注定了其将走向失败的结局。最明显的征兆就是:当时的行业老大长虹并没有参加这次峰会。据一位彩电行业资深人士的说法,这是彩电峰会注定要失败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作为一个品类,要成为一个体系,如果所有人都介入,可能它的生存时间还能长一些。如果有9家参加,还有几家不是峰会成员,那么这几家价格下降,最终变成那9家的产品卖不出去,那不就变成其他几家得意了吗?那不就是帮长虹促销吗?”

此外,限价本身也是违反市场规律和民意的。成立峰会的目的是什么?原因在于,当时恶性“价格大战”使得各大厂家都处在亏损的境地,被逼无奈之下,大家便希望用“峰会”来阻止亏损。但这一行为背后却有着不可化解的危机——各大厂家都还有大量的库存。这一行为不但无法解决他们的库存,而且只能使库存积压现象更加加重。另外,一个行业的生存根基在于消费者,在当时的行业环境下,强行限价,消费者又怎么会买你的帐呢?

彩电峰会的各个成员之所以会被国美一个个拉下水,其原因就在于峰会结盟本身的这种脆弱性。举一个例子。当时彩电峰会成立了一个价格协调小组,各大彩电生产厂家轮流派人去市场视察,比如今天是创维和海信派3个人担任巡查小组的负责人,由他们带着一帮成员在全国各地重点城市的市场来回跑动,检查价格,明天就换成另外两家厂家的人担任小组负责人。可最后形成的局面却是:这些生产厂家的巡查成员看上去似乎是在检查价格,但真正的作用却是向总部随时通报价格信息。一些巡查成员差不多每个小时都跟总部通报一次价格:现在这边价格怎么样了,那边价格怎么样了。每个厂家的弦都绷得很紧,只要一有动静,就会采取行动,伺机降价出货。

在这种情况下,峰会的主要成员纷纷把成立峰会的最初目的抛在了一边,被中国消费者 “买涨不买跌”的心态所左右:彩电峰会的抬价行为,反而使消费者担心涨价,所以一遇到降价便赶紧购买,厂家库存因此消得更快。于是,大部分峰会成员一边装样子在某一区域抬高价格,接受检查,另一边就趁机降价,加速将库存处理掉。

正所谓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这次9家厂家组成的彩电峰会,并不是被国美打垮的,而是自己垮掉的。国美在其中的作用只是推波助澜,用曾任国美采销中心总经理李俊涛的话说,就是:“它本身不稳,所以国美推了一下就倒了,要是它本身很稳,那国美是推不动的。国美能够利用到这个点,按黄总的话讲,是天时地利人和。条件成熟,你来做这件事情,就容易成功。”

击垮彩电峰会只是国美与制造商之间的初次碰撞。此后,国美又相继和日立、格力、海尔、LG、西门子发生类似的争执,数度上演“厂商交恶事件”。但这些事件或是以双方激烈争执开局,厂家偃旗息鼓而告终;或是以双方断然否定,继而续签大单截止。黄光裕在业内留下“坏孩子”之名,生意却是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