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入門:隸書點畫的書寫步驟和變化剖析

一、點

隸書點的變化有十多種,包括正點、橫點、豎點、側點、捺點、橫挑點、上對點、下分點、左兩點、右兩點,以及三點的呼應、四點的開合、多點的參差。寫點時,起筆要求藏鋒逆入,出鋒因其形態的變化而變化。它是其他筆畫的濃縮。要寫得生動而富於變化,尤其要做到飽滿厚重。

書寫點畫的基本步驟:

1.逆鋒落筆上行;

2.轉筆回鋒向右下;

3.頓筆向左下出鋒。

二、橫

橫畫是隸書中最基本的筆畫,是由篆書中的橫畫演變而來。書寫時一定要注意要寫得充實穩健、果斷利落、粗細均勻。藏鋒逆入,忌頓頭;遇圓筆用轉法調整筆鋒,遇方筆以折法調整筆鋒;中鋒提按時,宜穩實;回鋒書筆時,須自然。

書寫橫畫的基本步驟:

1.將筆逆鋒向左行;

2.筆鋒回折向右;

3.筆鋒沿中線提按往右行;

4.稍微停頓後輕提向左回收。

三、豎

豎畫的寫法與橫畫大同小異,只不過由橫寫改成豎寫。除了橫寫應有的要求外,另外就是要注意收筆時切忌寫成楷書的垂露。要求收起自然,或略頓筆後收鋒。書寫豎畫的基本步驟:

1.筆鋒向上逆行;

2.筆鋒回折向下,圓筆用使轉法,方筆用折切法;

3.中鋒微提按往下運行;

4.筆鋒略頓後自然向上收鋒。

四、撇

撇畫分短撇、長撇兩類。短撇又分順寫和逆寫;長撇的收筆有不同的形狀,如鉤、圓、尖、方等。要做到藏鋒逆入,中鋒向左下略快行筆,收筆因根據筆畫末端要求,稍稍停頓或向上出鋒,或回鋒收筆,或自然上提,視各字的結體和筆畫而靈活應用。

書寫撇畫的的基本步驟:

1.逆鋒向上;

2.稍停後向左下折鋒;

3.中鋒向左下略快運筆;

4.稍停駐後輕提,回鋒收筆。

五、捺

捺也稱雁尾,是顯示隸書特點的主要筆畫之一。捺畫有平捺和斜捺兩種。落筆藏鋒逆入,中鋒向右斜下行,鋪開筆毫向右緩提,至於出鋒視結構如何而定。鋒芒要求穩重並有力度,並逐步達到尾端。

書寫捺畫的基本步驟:

1.逆鋒向左上;

2.略頓轉筆向右下運行;

3.中鋒漸行漸按;

4.重按緩慢向右提捺出,以全身之力送到鋒尖,氣貫尾端。

六、鉤

鉤畫分左鉤和右鉤兩大類。按小可分為橫鉤、豎鉤、斜鉤、折鉤等,隸書的鉤較特別,不像楷書、行書的鉤上挑和短小,而是寫得較長且平,轉而無挑。右鉤則用捺代之。鉤的變化較多,視各字的結構變化而靈活應用。書寫鉤畫的基本步驟:

1.逆鋒落筆;

2.微停即轉筆向下;

3.中鋒提按運筆;

4.邊行邊按邊轉筆向左,邊行邊提迅速出鋒,或回鋒收筆。

七、波

波畫是隸書中的一個重要特徵,起筆比較重,要達到出鋒飽滿且有力的效果,收筆先下按後向右提筆,形成重蠶頭輕雁尾,一波三折,才能寫出具有抑揚俯仰之勢波畫,給人以特殊美感的視覺享受。

書寫波畫的基本步驟:

1.逆鋒向左下頓挫;

2.稍停後即向右轉筆,蓄勁藏鋒,開似蠶頭;

3.中鋒向右邊行(稍提),行至中間,筆畫漸細,過中間時,要邊行邊按,使筆畫漸粗;

4.略停隨即向下按筆,要毫展勁足,運力至尾端。

八、折

折畫是書寫隸書的一個難點,折畫形式上是橫畫和豎畫的連結。當橫畫寫到轉折處時,應提筆換鋒往下行筆。折的寫法變化很多,根據各字結構造型的需要來靈活運用。

書寫折畫的基本步驟:

1.逆鋒向左;

2.稍停頓即轉筆向右運行;

3.筆鋒沿中線提按往右行;

4.至轉折處提筆換鋒往下運筆;

5.中鋒提按往下行;

6.將筆輕提向上回鋒。

一、點的變化

(一)正點

逆鋒起筆,稍停頓後向右下運筆,然後轉勢向左下方行筆(慢慢的稍提起),最後收筆時要出鋒。

(二)橫點

逆鋒起筆,轉筆向右自然而行,回鋒收筆。書寫時很像寫橫畫,但注意不要寫得太粗太長。

(三)豎點

藏鋒逆入,稍停頓後即向下轉鋒,不要寫的太細長或粗短。

(四)側點

逆鋒入筆,稍停後向右上行,在過程中應有略向右下頓筆之勢,然後向左下順勢提鋒收筆。

(五)撇點

逆鋒起筆,轉筆向左下方運行漸提,或回鋒或出鋒收筆,此筆畫不宜寫得粗大。

(六)捺點

逆鋒起筆,轉鋒向右或向下運筆,由輕漸重,至捺腳處重按後,由重漸輕。力要用到鋒尖,筆畫宜粗短。

(七)橫挑點

或露鋒或藏鋒切入,轉筆向右或向上漸行漸提,出鋒收筆,注意不宜寫得太粗長。

(八)上對點

左右兩點的起筆應基本相對,然後順勢向左右或左下右下出鋒。

(九)下對點

此二點為左撇點和右捺點的結合,書寫時應注意錯落有致,變化活潑。

(十)上分點

儘管兩點之間有筆畫相隔,但左右兩邊仍需基本對齊,形成遙相呼應、相互顧盼之勢。

(十一)下分點

此二點在書寫時起筆應該大致相對,然後向左下和右下出鋒,最好寫得粗短些。

(十二)左二點

此二點的起筆應有所區別,或方筆或圓筆,上下宜緊湊些,氣勢必須連貫。

(十三)左三點

上下排列要參差變化,並注意氣勢的連貫,切忌大小一樣,有時為了書寫的需要,上、中二點可用牽絲連帶。

(十四)下三點

在書寫時應注意三點的筆畫應各不相同,又要相互顧盼呼應,生動活潑。

(十五)四平點

在書寫時要注意寫出各點之間的啟程呼應,還要使它們的形態應有所不同。

(十六)多合點

一個字中如出現多個點,應使它們每個點的寫法有所不同,並注意它們相互之間的氣勢連貫。

二、橫的變化

(一)長橫

逆鋒起筆,稍停後轉鋒向右,中鋒行筆,收筆時或筆鋒轉勢向左回提,或略停後即提筆空收。

(二)弧橫

在書寫此筆畫時,起筆後應先往右上運行,注意至中間時再往右下運筆,使其略呈弧形。

(三)細橫

有的字隨著結體的變化,其橫畫不應寫得過於粗長,應寫得瘦勁點。

(四)粗細橫

逆鋒起筆,轉筆向右行,注意邊行邊提,至收筆處,應輕提回分鋒,呈前粗後細的形狀。

三、豎的變化

(一)長豎

起筆藏鋒,然後轉鋒向中鋒運行,回鋒收筆時應粗狀有力、剛勁挺拔。

(二)弧豎

與書寫弧橫相類似,起筆後往下運行時應先向右下運筆,至中間時再往左下運筆,略呈弧行。

(三)斜豎

書寫此筆畫時應注意,起筆後往下運筆時應向左下方運行,切忌垂直。

四、撇的變化

(一)豎撇

書寫此筆畫時,起筆後向下中鋒運筆,大約至三分之二處時轉鋒向左行,轉彎處宜圓轉,回鋒收筆。

(二)斜撇

書寫此筆畫時,逆鋒起筆,稍停頓後轉鋒向左下運筆,斜勢應大些,收筆時或圓轉回鋒,或略停空收。

(三)彎撇

書寫此筆畫時,逆鋒起筆,而後轉鋒向下行,至中間出圓轉向左行,注意圓弧的大小及位置,應根據結體的需要而定。

(四)平撇

起筆後向左撇出,但應保持它的上沿線基本相平,下沿線略呈弧行,或收筆出鋒,或向左之間出鋒。

(五)短撇

書寫時要做到短促有力,或露鋒或藏鋒起筆,向左下頓挫運行,回鋒收筆。

(六)尖頭撇

根據結構變化的不同,該筆畫起筆時應露鋒入筆,頭呈尖狀。

(七)尖尾撇

書寫此筆畫時應注意,在至接近尾部的時候,應邊行邊提,逐漸變輕,出鋒要快,力要用到尖鋒,尾部呈尖狀。

(八)圓尾撇

書寫此筆畫時應注意,行筆至尾部,鋒尖應向上或向下圓轉回鋒,尾部略圓均,不宜過於腫大。

(九)出鋒撇

書寫此筆畫時應注意,當書寫至尾部時,筆毫應向右上圓轉回鋒,至適當處向上或右上方出鋒。

(十)帶勾撇

書寫此筆畫時應注意,當行筆接近尾部時,不要提筆,仍向上和右上圓轉運筆(這點是寫好此筆畫的關鍵),然後邊行邊提且出鋒,彎勾需自然活潑。

(十一)帶折撇

書寫該筆畫時應注意,在起筆、轉鋒向右或向下運行後即以圓轉或折轉向左下方運筆,在轉角處不宜粗重。

(十二)帶橫撇

書寫此筆畫時應注意,逆鋒圓轉起筆向右運行,至適當處即轉鋒(或圓轉、或折轉)向左下方行筆,轉角時一定要靈活自然。

五、捺的變化

(一)直捺

書寫此筆畫時應注意,此捺比較挺直,運筆時一定要暢快直率向右下行,邊行邊按,中部不宜彎曲。

(二)平捺

書寫此筆畫時注意,起筆後向右下應邊行邊按,同時應結體之需,要有一定的彎曲狀,應做到生動活潑。

(三)斜捺

書寫此筆畫時應注意,運筆的斜側和彎曲程度應居於直捺和平捺之間,不宜過於生硬和彎曲。

(四)短捺

書寫此筆畫時應注意,起筆後應向右或向下邊行邊按,中部要豎直,並且整個筆畫應短粗狀實些。

(五)小捺

書寫此筆畫時應注意,由於某些字體的特殊結構的因素,有時捺畫應寫得細小些,以此來襯托其他筆畫。

(六)戈捺

此筆畫一般是整個字的主筆,書寫時可以粗重些。起筆轉鋒後即向右下邊行邊按,書寫至中部時要挺拔有力,尾部則要雄強自然。

(七)走之捺

書寫該筆畫時應注意,該筆畫的起筆不是獨立的,往往與前一筆或前幾筆有聯繫,一定要注意上下、左右、大小、粗細的關係。

(八)心底捺

在書寫該筆畫時應注意,應根據整個字中其他部分的大小及多少來決定它的斜直、大小、粗細,使之整體協調。

六、鉤的變化

(一)豎鉤

書寫該筆畫時應注意,在藏鋒起筆後轉筆向下行,宜挺直,至轉彎處要圓轉,然後向左運筆,邊行邊提出鋒。

(二)斜鉤

此筆畫在(向右下或左下)運筆時,要先視整個字的結體再來決定其斜度,保持其重心平衡,鉤切忌粗大。

(三)長鉤

由於該鉤略呈半圓狀,斜勢,所以書寫至轉角處時切忌方折,向左鉤出時應舒展有力,收筆或出鋒或回鋒。

(四)短鉤

書寫該筆畫時應注意,當行至轉彎處時要圓轉,且其鉤不宜粗大,略向上鉤。

(五)平鉤

書寫該筆畫時應注意,當轉折向右行筆時,為了使整個字顯得勁樸,宜寫得平直點,尾部略微上翹。

(六)粗鉤

書寫該筆畫時注意,運筆向左或向右至轉折處時,應邊行邊按,做到粗狀有力,雄強穩實。

(七)彎鉤

書寫該筆畫時應注意,向左轉筆時要求圓轉,接近尾部時應逐漸向上運行,呈圓彎鉤形狀。

(八)橫折鉤

該筆畫為折與鉤的組合,書寫時應該把二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做到一氣呵成且連貫自然。

(九)右折鉤

書寫此筆畫時應注意,藏鋒或露鋒起筆後向下運筆,到適處應轉折調整筆鋒向右運行,要求活潑漸粗,且尾部微上翹。

(十)右向鉤

書寫該筆畫時應注意,當中鋒向下行筆至適當處,應轉折調整筆鋒向右上方運行,至收筆處或出鋒或稍挺收起。

(十一)回鋒勾

書寫該筆畫時應注意,運筆至尾部,要將筆毫向上或向下圓轉回鋒,做到穩實有力。

(十二)出鋒鉤

書寫該筆畫時應注意,向右或向左運筆接近尾部,要求邊行邊提筆,由粗漸細,出鋒應稍快,切忌浮滑。

七、波的變化

(一)長平波

書寫該筆畫時應注意,逆鋒向左下方頓挫,勢飽勁足,形成蠶頭,中部略細,至尾部稍停後向右偏上逐漸順勢提鋒,形成一波三折之勢。

(二)方頭波

書寫此筆畫時應注意,落筆取逆勢,然後向下切入成方筆,似刀切狀,轉筆向右運行,中部、尾部的運筆和長波相似。

(三)豎折波

此筆畫是豎畫和波畫兩者的組合,在書寫時應注意銜接要自然。

(四)藏鋒波

書寫該筆畫的尾部時應注意,稍重按後向右提筆運行些許即將筆鋒迴轉果斷收勢。

(五)小尾波

此筆畫在運行時,宜瘦勁些,至尾部處微按(有的甚至不按)後,即向右出鋒,雁尾不要太明顯。

(六)大尾波

該筆畫在書寫時宜稍重頓按,使其下部粗大有力,上沿線較平。

(七)底尾波

書寫此筆畫時應注意,行筆接近尾部時,向右下邊行邊按,然後向右出鋒,整個筆畫略成弧行。

(八)翹尾波

書寫此筆畫時應注意,行筆接近尾部時,應稍重按後向右上方逐漸提出筆鋒,尾部略上翹。

八、折的變化

(一)方折

該筆畫為橫畫和豎畫兩者的組合,轉折處稍提起,調整筆鋒後,於遠處入紙向下徐行。

(二)圓折

書寫此筆畫時應注意,轉折時筆鋒稍轉,宜圓潤靈活,切忌頓挫粗重運行。

(三)豎折

書寫此筆畫時應注意,行筆至轉折處,應將筆鋒調整後向右運行,豎、橫、轉角要連接自然,和諧統一。

(四)上角折

在書寫此類型的折法時筆鋒至轉彎處應微提,向右上方換向轉筆向左下運行。

(五)右折角

書寫此筆畫時應注意,將筆行至轉角處,即向左下方換鋒運筆,右角應明顯外突。

(六)下斜折

書寫此筆畫時應注意,當書寫至轉角處,轉筆向左下斜勢徐行,使折角處的豎畫向內收。

(七)上斜折

書寫此筆畫時應注意,逆入向左下運筆,至適當處即轉鋒向右,使折角以上部分寫成斜勢,轉折處要大些。

(八)絞絲折

由於該筆畫的折角較多,在書寫時應注意它們之間的參差錯落,力求生動活潑,形態各異。

《張遷碑》集字欣賞及剖析

在收集橫披作品時,在章法處理上,最好讓行距稍緊字距稍松。遇到原碑有殘損的字應補全,不必刻意地去追求殘損的效果導致嗜痂成癖。

仔細觀察圖中的“同”“門”等字的半包圍結構,它們左長右短,而這正好與《曹全碑》左收右放相反。所以理解和把握碑的整體風格特徵是很重要的,它是由形似通向神似的關鍵。

在運筆時要特別強調澀勁。劉熙載在《書概》中說:“惟筆方欲行,如有物以拒之,竭力而與之爭,斯不期澀而自澀矣!”學書的人常聽說關於澀筆的講法,卻不知道如何達到這種效果,習者仔細領悟,當自有會處。 《張遷碑》書風屬雄強一類,是漢隸中方筆的代表作品,因此起筆時要逆勢斜落筆,在中鋒運筆時要強調逆勢澀行,力透紙背。

要想在視覺上達到統一的效果,筆畫少的字如“文”“以”應粗壯些,筆畫多的字,如“載”“道”則相對輕一些。

書寫隸書時應注意硬拙的用筆,傅山在《雜記》中說:“漢隸之不可思議處,只在硬拙。”這裡的“硬”是指力感強勁,“拙”是指古樸自然的形態。他又說:“初無佈置等當之意,凡偏旁左右,寬窄疏密,信手行去,一派天機。”

這幅作品則巧妙的應用了這方面的技巧,如作品中的“關”“家”“常”“身”“心”“為”等字,看上去拙樸硬朗,天機盎然。

隸書總體上要求較規整,但絕不是狀如算子。因此在書寫過程中要達到“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效果,如果強求一律,則趣味索然了。

有時採用一些特殊的處理,往往會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如“詩”字的言字旁上下齊寬,“氣”字中的“米”字末筆向右下方伸展,“龍”字的左下“月”字的間隔不勻,“虎”字上部左短右長等,這些特殊的處理都會令人耳目一新,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傅山說:“寫字之妙,亦不過一‘正’,然‘正’不是板,不是死,只是古法。”(《霜紅龕集》)這是很有道理的。那麼,怎麼做到不板不死呢?這幅作品可以給我們提供有益的啟示。

一如“風”字的左長右短,“雅”字左旁的變異,“頌”字的右長左短,“代”字的左收右放,“夏”字的上大下小等,在整體平正的基礎上,這些細節的變化,顯得靈動而充滿意味。

在讀帖時要抓住細節,摳得越仔細、越深入越好,讀帖不仔細,則心無全貌。

在揮灑時,要胸有成竹,拋開細節,以氣息為主,揮灑太拘泥,則一葉障目。

這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湯臨初在《書指》中說:“大字但須氣足以蓋之,眼底有成字,即一筆書就,乃免鉤勒近俗耳。”這真是金針度人的三昧之言。

集字是從臨摹過渡到創作的有效手段,其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創作。因此,在集字練習時,不必太拘泥於原形,可以適當的變通,以抓住字的精神風貌為主。正如董其昌所說“如驟遇異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頭面,而當觀其舉止、笑語、精神流露處。”(《畫禪室隨筆》)

集字練習一般有三種方法:一是注意外貌,力求形似,這是初級階段。二是形神兼顧,力求神似,這是中級階段。三是遺貌取神,得意忘言,這是高級階段,也是集字練習的最終目標。

《乙瑛碑》集字欣賞及剖析

一幅作品中如有相同的字,一般要有變化,突出同中有異,切忌雷同。這種變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點畫長短、粗細、方圓、正側等的變化;二是結構的變化;三是靈活運用異體字。

作品中分別有兩個“則”和“善”字,在臨寫時一定要留心它們的細微差異。

如“獨”字在隸法中可以左右換位,寫成“歜”,這也是常用的寫法。

對於隸書的章法有其特殊的處理方法——一般採用字距寬行距密的形式。所以書寫隸書以折長方形格為宜。

落款的字體如果也用隸書則顯得太板滯,一般以行書落款為多,這樣既活潑生動,又能與正文拉開距離而顯得富於變化。

隸書特別強調“橫平豎直”。寫隸書最好不要摻入楷法,以免使格調不高。因為隸書的橫要求基本水平,而楷書的橫畫都略上翹,呈左低右高狀。

由於平時書寫定勢會對書法練習產生一定的影響,有時感覺平而實斜,這時你可以將作品翻身透過背面看作品,是正是斜即可判定。

如果你仔細地觀察左邊這件條幅作品中的四個字,你會發現它們都有波磔,那是因為在安排時它們都有輕重、長短、收放及角度的變化。如“尊”字之飛揚,“師”字之平穩,“重”字之含蓄,“教”字之斜拽,這些地方就是匠心之所在。如果寫成一樣,則趣味索然了。

隸書的總體要求是“橫平豎直”,但就每個字的處理,則有不平和不直的變異,這是辨證的統一,靈活使用這個小竅門,可以把隸書寫得更加生動。如“皓”字的“白”和“口”,“裡”字的首豎,“長”字下部的豎折,“空”字的穴字頭,都呈一定的弧度,臨寫時千萬不可以忽略。

隸書的結字要點是部首與偏旁相互組合,形成新的重心平衡。因此左右結構的隸體字與楷書的處理方法不一樣。它的左旁和右旁相對獨立,即都能站得住。但在這相對獨立的基礎上,它還是有長短、收放等變化。如“始”字左右齊平,“行”字左收右放,“於”字左放右收,這些都要仔細體會。

寫隸書雜以楷法,是隸書用筆的大忌。除了前面提及的橫平豎直外,最易犯的毛病就是寫隸書轉折時“圭角”外露,或形成斜肩,這是未脫楷法所致。

仔細觀察“回”“音”“童”“相”“同”“客”等字,可以領會隸書轉折的幾種不同處理方法。

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一幅作品粗一看,中規合矩,用筆、結字乃至章法都無大病,再仔細一看,則顯得單薄,不耐咀嚼。這問題主要出在用筆上。

隸書在用筆的時候,特別強調“中實”。古人云:“不看兩頭看中間”,講的就是這個意思,書法中稱此病叫“中怯”。在運筆時一定要中鋒鋪毫,運筆至中段時,筆鋒以按為主,並且要做到按中有提,達到使中段部位既不太實也不太虛。

在掌握了隸書基本筆畫的形態後,應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線條的質量上,這樣才會有更大的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