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到離世僅20天 “九月”捐獻器官救了五個家

小九月生前照片。

馬女士親吻深度昏迷中的女兒。

從小就心地善良、懂事的小九月。

醫護人員向小九月鞠躬、默哀、致敬。

一場突如其來的重病,在20天時間裡,無情地奪走了女孩九月的生命。再過3個月,這個漂亮、懂事、善良的小天使,就要過5週歲生日了。她短暫的生命裡,給家人帶來了無限的歡笑。在她病重救治無望之時,家人忍痛做出決定:孩子離世後,無償捐獻她的器官,用於延續他人生命,也讓小九月以“另一種方式存活在這個世界上”。

6月21日上午7點58分,小九月的心臟停止了跳動,她的雙腎、肝臟和一對角膜共5個器官捐獻出來,給5人送去了重生和重見光明的希望。

■不幸

4歲小可愛突患腦部絕症

4歲多的小九月漂亮、可愛,特別是一雙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小九月出生於9月,再過3個月就是她5歲的生日。然而,讓人痛心的是,不幸降臨在第5個生日到來之前。

在絕望之中,想到女兒眼睛那麼漂亮,從小心地善良、懂事,“看到螞蟻都捨不得踩”,“90後媽媽”馬女士萌生了一個想法:一旦孩子不行了,就把她的器官捐獻出來,救助他人,讓她的眼睛能繼續看這個世界,“希望用另一種方式延續她的生命”,就像她還活在這個世上一樣,心裡有個念想。

■病重

“那種絕望,別人體會不到”

6月6日晚,馬女士帶著小九月從北京回到了青島。

回到家中,馬女士過著以淚洗面的日子,在家中哭了一天,“那種絕望,別人體會不到。”而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裡,小九月的病情也一步步惡化,從走不穩到不會走路,再到坐不穩、排尿困難……

■捐獻

給5人新生和光明的希望

6月17日,馬女士和家人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登記表》上簽字,同意小九月去世後無償捐獻出她的腎臟、肝臟、心臟、肺臟和眼角膜,用於救治他人。

青大附院器官捐獻監護室(DICU)副主任許傳屾介紹,“腦幹佔位性病變”雖然病情兇險,但不會出現顱外遠處轉移,因此小九月的病情不會影響器官捐獻。器官捐獻需要捐獻者符合“腦—心雙死亡標準”,小九月入院陷入不可逆的深度昏迷腦死亡之後,青大附院器官移植中心醫護人員在有限的時間裡,一方面維持著小九月的生命體徵,一方面通過“人體器官捐獻人登記及器官匹配系統”,尋找合適的器官接受者。

6月21日上午7點58分,小九月的心臟停止了跳動。醫生評估後認為,她的雙腎、肝臟和一對角膜共5個器官可以捐獻,心臟和肺臟不符合捐獻條件。

小九月捐獻的5個器官通過“人體器官捐獻人登記及器官匹配系統”,分配給了5位患者,給他們送去了重生和重見光明的希望。

■死與生

每個捐獻者背後都有段感人故事

每一例器官捐獻者的背後,都有一段故事讓人心酸。“每一個器官捐獻者,都曾是一個鮮活的生命,但因為疾病、意外等過早地和這個世界告別,比如突如其來的車禍,造成嚴重的顱腦損傷,還有突發的腦出血。在這些人群中,他們可能都沒有給家屬留下一句話,人就沒了。”張豔豔說,“2015年,有個案例我印象很深刻:一個小夥子二十出頭,正在讀大學,國慶節放假的時候,這個孩子到了村口下車,正要往家走,一輛貨車飛奔而來……他再也沒有回家,也沒有給父母留下一句話。”

成為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5年來,張豔豔經常出現在生命垂危的病人身邊,陪同家屬守護在“生與死”的分界線上,也經常被器官捐獻者的家屬所感動。“像九月的父母,並不是狠心不給孩子治病了,而是確實走到沒有辦法能解決問題的地步。九月的父母和我講,‘能捐多少就捐多少,只要能救人’,很樸實的話,但是很多人卻做不了這種決定。”

“不是每個家庭、每個人都能理解器官捐獻的。”張豔豔說,2017年1月12日上午,一名中年婦女被送進重症監護室,家人在其生命彌留之際同意了器官捐獻並辦好手續,令人意外的是,該中年婦女的一名親屬突然變卦,最後協調員還是根據規定遵從家屬的意見,把他們送回了家。

在中國人體器官自願捐獻同意書上籤上名字、摁下自己的手印只需要幾分鐘,但是做出這個艱難的決定,人們卻需要糾結很久。現在醫生們面臨的最大障礙,是器官捐獻者家屬的不同意見,一個家庭無論有多少人同意,只要一個人有不同意見,醫生就不能進行器官捐獻工作。

回憶

孩子昏迷前說“媽媽,我永遠愛你!”

回憶起小九月生前的點點滴滴,馬女士不斷啜泣。馬女士說,小九月特別愛笑,從出生後就給家人帶來了無限的歡笑。小九月年齡雖小,但特別乖巧懂事、有愛心,小小年齡就知道和弟弟分享東西,週末早上醒來,自己吃早飯,自己玩,從不打擾睡懶覺的家人,還幫他們把臥室門關上,儼然是一個“小大人”。

馬女士說,原本到9月,小九月就要過5週歲生日了,孩子生病後,她本來想提前給孩子過生日,但是沒想到病情發展太快了,這個小小的願望也沒來得及實現。

■網友評論

多好的孩子,多好的媽媽!

6月21日,半島都市報官方微博發文《4歲青島女童因病離世,她捐獻的器官挽救了5個家庭》,來自全國的眾多網友紛紛在下面發表評論——

@海邊_守望者:小九月,看了你的新聞,讓人淚流滿面,願你能乘願再來,與媽媽再度結緣。多好的孩子,多好的媽媽!

@M菲啊飛:這一定是個小天使吧,長得那麼美,心地那麼善良,天堂一路安好!

@Sailor4116:偉大的媽媽,勇敢的女孩!

@程天樂樂:她才4歲,不公平啊,好可惜啊,願天堂沒有病痛,願她的器官在別人身上能代替她一直活著!

@晴空下的菊花:一邊看一邊眼淚不止,希望這位善良的天使天堂一路走好!

@偶像的偶像是我的偶像:[蠟燭][蠟燭][蠟燭]希望孩子天堂安好,希望父母得到福報!

@趙小喵233:天使,你的眼睛很美,它會幫你看見這世間所有的美好!

@張欣婷ZXT:好漂亮的寶寶,希望她去往美好的地方,沒有病痛的折磨!

延伸

青島器官捐獻,同類城市居首

“青島市民在器官捐獻移植方面的認識和文明程度,在國內是比較靠前的,而且捐獻的成功率也很高。”青大附院醫療集團副院長、移植醫學研究所所長、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國內肝移植頂級專家臧運金教授說,目前深圳、天津等地大都通過了有關器官移植的法律條例,鼓勵大家在身後捐獻自己的器官,我們也想用3到5年時間,把青島的影響力做大,推動地方立法規範和支持這項工作。

青島市紅十字會三捐獻辦公室工作人員張少芹介紹,2011年底青島第一例器官捐獻以來,通過媒體相關報道、醫護人員、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及志願者的宣傳,越來越多的人對器官捐獻有了更深的認識,也更加接受。

“不僅是年輕人,越來越多的老人也接受這種認識。”張少芹將器官捐獻的知識普及和接受形容為一個“社會工程”,正是多方共同努力形成的“社會氛圍”,讓更多人認可了器官捐獻並作出行動。目前,青島已有5000多人登記,成為器官、遺體捐獻志願者。2017年,青島實現遺體捐獻739例、捐獻角膜760例、捐獻器官432例,其中器官捐獻數量位居全國同類城市第一。

張少芹介紹,在最初的一些捐獻者捐獻前,家屬總有各種問題和疑慮,甚至有些問題“稀奇古怪”,左右搖擺,工作人員總是耐心講解。從2011年至今,關於器官捐獻的“社會氛圍”越來越濃厚,在聽完工作人員詳細的講解後,很多家屬堅定地做出捐獻決定。

鏈接>>>

如何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

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器官移植成為終末期器官衰竭者的唯一希望。

我國每年有數十萬患者需要器官移植,而每年器官移植手術只有1萬例左右。截至2018年6月10日,實現捐獻17793例,捐獻器官50318個。對於龐大的等待移植的人群來說,大多數患者只能依靠藥物和機器維持生命,在與病魔鬥爭和苦苦等待中離開了這個世界。

人一旦去世,逝者的所有器官對其再無維持生命的功能,但對於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來說,這是他們延續生命的唯一希望。

器官捐獻沒有性別、年齡、民族等限制,可用作捐獻的器官包括腎臟、肝臟、心臟、肺臟、胰腺、脾臟、小腸等。捐獻手術完成後,醫護人員會尊重捐獻者的遺體,將傷口縫好,恢復捐獻者的遺體容貌。

市民如果想成為器官、遺體捐獻志願者,可自願到“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網站或支付寶醫療服務平臺上登記,也可到各區市紅十字會登記,還可撥打市紅十字會電話85716180諮詢捐獻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