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那些年交過的“學費”,笑中都帶著淚

其實每個人的錢幣收藏史,都是一把辛酸淚。

沒有人一開始就能玩轉大珍,稱霸泉壇。

從最開始接觸錢幣到逐步增進泉識,從最初的品種派到兼具品相的審美,從最早的屌絲控到能夠玩出名堂和聲名,當初哪一個人不是學費給足,一步一坑,藥藥不停...

現在回想起那些年交過的“學費”,自己犯過的蠢,笑中都帶著淚...

01

仨順治換一崇禎,心裡樂開了花。

剛開始接觸錢幣,就深陷於歷史的魔力。

我剛玩錢那會兒,還在上初中,那時候最火的一本書,叫《明朝那些事兒》

我被當年明月的筆法所折服,對大明也是瞬間路轉粉。

碰巧我那時候也是剛開始玩錢幣,彼時市場上最多的,就是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大樣啥的,明錢很少。

經常賣我錢幣的老爺爺告訴我,明錢很難收到,價值也很高。如果你想要的話,可能還買不起。

那時候我每天只有5塊錢的午飯錢,一個順治都要省上兩頓飯,更別提明錢了。於是我主動提出來拿手上的清錢跟他換。

他開始還不樂意,在我的軟磨硬泡之下,他終於同意我用仨順治換他一枚崇禎。

換到崇禎那晚,我激動的一夜沒睡著。

當你換到了第一枚明錢之後,就有了把大明湊全的衝動。

於是我陸續的用我的雍正換了天啟,用我的道光大樣換了萬曆...

後來我才明白,自己用了一堆硬貨,換來的全是屌絲,而且不是裂的,就是翹的。

02

這字沒見過,一定是好錢。

前些日子在飯桌上,聽一個東北老哥給我講、他最早是怎麼接觸上宋錢的。

他從小就喜歡古錢幣,街坊四鄰都知道,家裡有個啥錢也都會給他。

那時候的東北還不像現在,根本沒有什麼原坑筒子一說,能見到最多的,還是清錢。

有一次在他下班的路上,看到路邊有一個人在賣錢,拎著一大麻袋,說是2塊一個隨便挑。

他去一看,全是宋錢。帶著土鏽,字面還算清爽。

畢竟宋錢接觸的少,也不知道啥值錢啥不值錢,身上也就幾十塊錢,自己琢磨了一下,那就挑不認得的吧。

他覺得沒見過的字,一定是好錢。

於是在那裡挑了足足一個多小時,把自己身上的錢也都花了個精光。

滿載而歸。

那時候他一個月工資才600塊,花了60,挑了30個錢,也算大血本了。

於是他開始研究他買的錢,逐漸的認出了他買的這些錢。

篆書的熙寧、明道、治平還有至道...

後來他也知道了宋錢的價值,買都買了,也無所謂了。

只是那天挑過的錢,在認識的字裡面,有倆字叫“重和”,他又給扔了回去。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桌上笑著說,“這大概是我第一次接觸原坑吧,著實被“坑”了一把”。

03

這一定是假錢,差點給扔了

趙哥的清錢玩的好,本地人都知道。

我們倆經常一起去逛市場,他給我分享過這樣一件事。

他是小學六年級時就開始玩錢的,那時候同學們都會從家裡帶銅板出來打板子玩(估計是一種遊戲)。

有一次他同桌帶來了一個帶方孔的康熙,在同學裡顯擺。

他想起自己家也有這錢,第二天偷摸的把家裡的十幾個康熙都帶到了學校。

可是這麼一對比,他發現,同桌的錢和他的錢長得不一樣。

他的錢都是一般大小,一般色澤,他同桌的康熙明顯小一圈,顏色還屎黃屎黃的,熙字還少了一撇。

他斷定,他同桌的錢是假的。

他的理由也很充分,這造假錢的連古代用繁體字都不知道,一定是個蠢貨。再加上錢顏色不正點,而且小一圈。

於是他天天嘲笑他的同桌玩假錢。

同桌也覺得很慚愧,於是就把他那錢給扔了。

更搞笑的是他為了嘲笑他那同桌,又偷偷把錢給撿了回來。

後來他才知道,他同桌的那個錢是個大開門的羅漢錢,真正覺得慚愧的是他的年少無知,不懂裝懂。

不管怎樣,錢是保住了,至今仍在他的錢匣,每次看到這個錢,都會著實感慨一番。

對於初學者來說,吃個幾回“藥”,被坑個幾回錢,犯個幾回蠢,再正常不過了。

這就是所謂的“交學費”。

但是吃一塹長一智,在經驗教訓中不斷增進泉識和眼力,才應該是我們最大的收穫。

最怕的是玩泉者不能汲取教訓,走向了“國寶幫”的極端,那麼也就只能一輩子被錢玩於股掌了。

PS:本文圖片由貝殼劉,胡柏等人提供

最後一圖羅漢轉自網絡

品一藏泉的小微店 看上可直接拍下

三包安全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