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期的皇子當了太子,他的母后就得死

古代後宮勾心鬥角,而通常又是母憑子貴,所以除了爭寵以外,還有幫助自己的兒子當上太子。

但有的時候卻恰恰相反,兒子當上了太子,自己反而會有殺身之禍。北魏有個制度:立了太子後,就賜太子的生身母親自盡。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制度呢?

始作俑者

漢武帝立太子的時候已經很老了,而當時太子劉弗陵又很小,劉弗陵的生母鉤戈正值盛年,漢武帝擔心日後出現女主專權,就像是漢初時的呂后一樣,就將鉤戈賜死。

“立子殺母”制度確立

北魏時期,從道武帝開始,“立子殺母”的制度實行了七代,經歷一個世紀,不知道有多少無辜的母親被殺。

為什麼這項制度在北魏時期能發展這麼久?

其實這跟北魏時期的繼承製度有關,因為當時還沒有一個完善的父子傳承的嫡庶長幼的繼承製度,所以太子的確立跟母族的強大有很大的關係,各個大部落幾乎就是皇帝母族那邊的。到了道武帝的時候,其用戰爭把這些大部落離散,如他母親的賀蘭部,妻子的獨孤部等,後來還逼死了自己的母親,賜死了太子拓跋嗣的母親劉皇后。

雖然這樣穩定了君位傳承秩序,卻也讓許多無辜的母親死亡。因此嬪妃人人自危,生怕自己的兒子成了太子。

這種情況一直到了宣武帝元恪,因為信仰佛教(北魏很多皇帝信佛),不忍殺生,就將這個制度取消了,矯枉之義不亦過哉!

點個關注,每天懂點文史小知識